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手段实施社会动员是开展社会动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表现在:整合社会资源、集中社会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实施精神激励,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支持和动力;实现交流互动,促成民众与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协同与配合;培育社会资本,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工具;依托多重动员,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得以成功,关键在于中共强大而有效的民众动员能力.从抗战到内战,中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动员策略.抗战时期主要是以抗日救亡激发农民的民族情感、以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路线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内战时期主要是以土地改革进行利益导向的动员、以阶级划分进行身份导向的动员、以诉苦清算进行情感导向的动员.整个革命年代,中共乡村动员又呈现出超越不同阶段的延续性特征.无论抗战还是内战,中共乡村动员都以获取农民的参与性支持、认同性支持和物质性支持为基本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又总是以利益之满足、身份之建构、情感之唤起作为基本的动员手段.  相似文献   

3.
全国抗战的长期坚持,关键在动员民众,而如何做到有效地民众动员,又牵涉到地方治理的诸般问题。为此,国民党在全国抗战时期实行地方政治改革,其主旨在强化地方行政管理,适度扩大政治参与,以强化行政管理为抗战提供地方支撑,以扩大政治参与调动地方士绅和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但其成效却不彰,其缘由主要在于国民党的组织力薄弱,无法真正在基层深耕细作、动员民众。而且,国民党组织和治理的精英化趋向,在战时背景下,对如何动员并呼应海量的最广大底层民众的诉求,显得茫然无措和应对无力,这对因应抗战的全面化乃至战时国民党统治的稳固和战后国民党统治的延续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奥  魏明禄 《兰州学刊》2009,(1):160-164
文章以危机的社会动员和参与为切入点,在比较危机参与两种理想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凝冻危机中修文县的社会动员和参与状况,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全面的危机参与模式:政府与民众联动模式。为了满足公共危机中各个社会群体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小政府、大社会”的优势,要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规章制度等方面来推进体现多元共治的政府与民众联动型危机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正呈现出公民关注政治、参与政治、投身改革的新格局,但这种参与由于历史和经济方面的约束又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众政治意愿表达在某种程度上的障碍以及传统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关于政治的一般心理取向,都影响和制约着民众参与政治的实际效果,将对中国长远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与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在社会福利范围内,参与是社会发展观念在此领域的反映。此参与具有两方面涵义:其一是接受服务或受助者的参与(分主动参与、被动参与两类);其二是提供服务者的参与(有政治动员式、经济动员式、社会文化动员式几种方式)。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参与主体大略可分政府、民间机构和民众三个部分。我国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怎样去保证社会福利服务。基于现实的经验和教训,出路大概是政府主导下的广泛的民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适应中国政治民主化,本文初步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出现的新特点:政治参与侧重政策实施阶段;微观层面的政治参与多于宏观层面政治参与;自主式政治参与和动员式政治参与并存;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公民表达利益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提高中国的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公民社会的成长、完善和健全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等相关措施,将有利于扩大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当今政治传播中适用于社会动员的重要工具,其发生机理源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征在政治传播中的有机运用.微博动员的行动逻辑是:引导、组织与促成集体行动的发生,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唤起大众采取一致行动.微博动员的目标必须通过沟通达成,对话是沟通得以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边区民众对戏剧的挚爱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决定了戏剧在民众动员中的独特优势。但传统戏剧已不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和需要,只有革命戏剧才能更好地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为此,边区文艺工作者一方面改造传统剧目与剧种使其服务于战争和革命,一方面引入新剧种并积极创作演出革命新剧。边区民众对革命戏剧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并积极参与的过程,这得益于中共政权的多方引导,也与边区戏剧创作方向的转变密切相关。晋察冀边区的革命戏剧在潜移默化中对民众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与抗战民众动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战争动员的根本在于民众动员,民众动员的要领在于激发民众在战争中的历史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推行民主政治。为此,中国共产党除了努力促使“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转变为全国的统一战线政府”外,更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实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建立起各阶级联合执政的具有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从而真正达到了动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投身抗日战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动员与引导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社会动员,是指人们在社会持久的、主要的因素影响下,使其态度、期望与价值取向等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就其一般意义来说,社会动员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影响,但社会动员比社会影响更集中,更有力。社会动员的内容和方式,强度与效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现代化条件下,社会动员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研究、探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动员的内容与方式,作用与特点,对于驾驭全局,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社会动员的变化与发展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社科界》2006,(4):40-40
由四川省委党校周治滨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承担的“十五”规划2003年度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社会动员与大众参与”,目前已结项。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深入地探讨了社会动员和大众参与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动员与大众参与发动不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社会动员和大众参与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动员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动员主体主要通过宣传劝导的方式,引导动员客体接受和认同动员主体的权威,并在动员客体间构建相互联系的人际网络,促使其展开特定旨向的集体行动.建国以前,政治动员即已被中国共产党用于推动社会革命,成功地动员了广大民众参与革命,而在建国之后又成为党和国家改造、控制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动员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但地位作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却又存在明显区别,并对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农村社区建设被赋予了多重功能与价值,它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动员式治理"运动。国家通过动员治理,释放社会能量,形成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与集体行动意识,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实现党和国家对政府内部系统的调控与社会的高度整合。然而,农村社区建设过度动员治理极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影响国家政权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社会动员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应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机制,将民众满意度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注重农村社区的"内涵与质量"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系统治理与整体推进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踏上了迈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动员,同时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进行有效控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认为,政治传播在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传播在社会转型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重点,其功能展示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具有逻辑的一致性。一、新价值观的构建社会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生态环境基础上的行为取向,它规范着社会的总体选择和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总体选择,告诫全社会应该如何,因此…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系统处于一种有序的良性运作状态。保持现代社会稳定是一个协调社会系统诸因素的历史运动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扩大政治参与。1 第一,人民的政治参与是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当今中国社会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引发新的利益分化和重组,导致旧有利益格局的崩塌,形成新的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同时,由于市…  相似文献   

17.
王金水 《江海学刊》2012,(5):215-220
当前,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递内容的庞杂性以及参与的便捷性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网络参与所蕴含的强大聚合功能为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在网络上集聚、组织和动员提供了便利,因而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网络风险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主体需要控制适度的社会动员,逐步推进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网络风险需要从单一国家政府层面走向国家与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合作共治,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治理资源、技术和机制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新桂系集团通过民团组织和“三寓”政策对乡村社会的民众进行有效组织,通过村街民大会有效将政府意志传达到乡村地区,依托国民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服从政府的民众群体,对分散的乡土社会进行了有效的动员和整合。这就第一次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基层地区,改变了农村的乡土意识形态,强化了民众的国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而全面的测定指标则是衡量政治参与水平高低的基础。测定政治参与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政治体系设计的参与孔道、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政治参与的效度。通过对政治参与水平的测量,可以比较不同政治系统的政治参与水平,并找出不同政治系统提高政治参与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甘泉  骆郁廷 《江淮论坛》2014,(4):136-140
社会动员是以思想动员为核心,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实现重要社会目标、完成重大社会任务的过程。只有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遵循社会动员从自发到自觉、从思想到行动、从个体到群体、从领袖到群众、从经济到政治的正确路径,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动员,提高社会动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