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不少博士生导师竟然纷纷去考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此种异象也真让人叹为观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博士生导师们竞相考博呢? 有人说,那是为了脸面好看。然而,难道博导的头衔不比博士的帽子更珍贵、更好看吗?自己都成了博士生导师了,又何必“为了脸面好看”再去为一顶博士帽而奋斗呢?看来,“为了脸面好看”是不能成为博导考博的理由的。 也有人说,那是为了“充电”。博导不应当是铁交椅,如果博导们不注意“充电”,总有一天会被从博导的位子上拉下来。然而,“充电”就一定要考博士吗?就不能自我“充电”吗?就不能自学成…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期,围绕博导考博现象,使博士学位和博导问题再次升温。对此,人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笔者以为,考博是应当鼓励的 ,而博导热则需要降温。我们的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部门,是否也需要冷静地、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博士究竟意味着什么?博导又意味着什么? 一、考博应当鼓励 博士学位在我国的学位制度中属于最高层次。至于有人把 "博士后 "理解成或说成比博士学位还要高一层次,这恐怕是一种误解或者是一种心理满足。博士学位制度在我国恢复实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限于历史条件,在我国的情况下,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博士…  相似文献   

3.
“博导”考博,是中国诸多“特色”之中的一大特色而已,值不得大惊小怪。至于其中的缘由,恐怕谁都明白:某种体制或某种土政策所致。 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博导”也需要“充电”。但“充电”的途径很多,并非非要考博不可。也有网友说,“博导”考博,拿博士学位,是人的一种自由权利,谁也不能干涉。把一种学术现象提到法律的高度,我辈可经不起这种吓。确实,谁也干涉不了“博导”去考博,这是人的一种自由权利。你有本事,有能耐,有突出贡献,你也可以去申请“论文博士”。吃不到葡萄,就不要说葡萄是酸的。但不管怎么说,“博导”申…  相似文献   

4.
关于“博导考博”,最近网上议论纷纷,或者揣测考博者的心理动机,或者借此指责现行学术机制中的问题。不过,笔者以一个在读博士生,而且是正宗的应届硕士直接考取统招博士生的角度,冷眼旁观这场讨论,则发现论者似乎被“博导”这个刺眼的词汇所误导,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博导考博”这种个别现象上去了,相比之下,一个存在面更广的问题却被忽视了。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大家知道的“博导考博’事例,并不算多,可以说是个别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很少见,因此,在近几年“考研”“考博”热的烘托下,就显得特别,经媒体一推,便俨然…  相似文献   

5.
一、胡适如何被美帝国主义牵着鼻子走? 胡适有几句极其荒谬的话,用来掩饰他那“不受人惑”的骗术,并且希望青年们也遵照他那一套谬论去实践。他在一九三○年所做的那篇“介绍我自己的思想”里曾经的说道:“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就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肌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少年的朋友们!用这个(科学)方法来做学问,可以无大差失;用这种态度来做人处事,可以不致於被人家蒙眼睛牵着鼻子走。”胡适所以说这些话主要目的,是在劝导人们不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  相似文献   

6.
务实求真     
“务实求真”是成就事业的宗旨,也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基本路径。做人,做学问,干事业,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探索与创新,也一刻不能离开务实求真。 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就在于其既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能符合实际,指导实际。在科学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与空乏。务实求真是最宝贵的科学精神。从事学术研究,探索科学理论,必须实事求是,实实在在。这是中国学者做学问的优良传统。史书记载汉代河间献王最早提出做学问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进一步提出做学问要讲究“经世致用”。正如顾…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如何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实效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永外出打工3个月,昨日回家,小别胜新婚。是夜.小两口情趣特高.但张永阴茎勃起后,却向背侧面弯曲,形成“弯腰低头”之势,而且还有疼痛感,开始以为是性交时用力过猛所致,等到阴茎疲软后一摸,发现阴茎背侧长了一个像花生米大小、石头样的椭圆形硬结。张永纳闷:难道阴茎也会长“石头”?莫非是阴茎癌呢?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做官”、“经商”、“做学问”加以比较,认为三件事中“做学问”最难。其实这种说法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应该说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不容易,都同样地难;但若结合当下现实看,说做学问更难也不是毫无道理。古希腊的欧几里德是个大学问家,据说他的一个弟子有一次问他:“学习您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呀?”欧几里德没有作答,只是吩咐仆人道:“去拿两角钱来给这个家伙,因为他来求学是为了要得到好处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无论求学还是做学问都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就难在要真能超越个人利害而惟留一种纯粹求知的精神,正如英国学者贝尔说…  相似文献   

10.
学术,按我的理解,即做学问的艺术。做学问不仅需要知识累积,而且还需要做学问的工具和方法,正如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一样;学术是学者们使用一种共同语言或逻辑的学问,可争论,可检验,可证伪,以告诉人们——让读者读个明白,让学者学个明白;学术是一种理论思维,是科学发现的必经之路。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这个角度说,做学问是一种职业,意味着一种社会分工;同时,做学问要有良知,意味着拥有一种社会责任。当然,做学问的环境是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学者的成长,从而影响学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红学与美学     
一红学与美学,是两个多少有点儿令人尴尬的学科。红学赫赫扬扬,被视为或自视为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显学”,同时又有人对它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和研究别的文学作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怎么就称起专学来了呢?美学的情形也与此相似,自从现代分析哲学将传统美学宣判为只是面对一些“假问题”而浪费智力的“形而上学”之后,美学家们便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是否确实有些什么是需要美学来研究的?前些年美学曾在我国很红火了一阵,几乎也算得是一门“红学”了;即使除去那些因美学这名字悦耳迷人而把它作为装饰品使用的东西,也还有数量可观的美学著述、译作让我  相似文献   

12.
战湘文 《理论界》2008,(5):111-112
人性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以其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在本身的发展中引中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如伦理学中的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政治学中的人权学说;还有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等。其中,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建立的基础,随着新自由主义理念在西方国家的盛行,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古典的“经济人”假设之中,而且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们也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来讨论社会保障问题。“经济人”假设的逻辑基础与它的一些内容是否适用于社会保障呢?本文试图从“经济人”假设角度来具体分析社会保障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编辑精选     
《优雅》2015,(1)
向来被死死贴上“文青”标签的格纹控们,终于在这个秋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那些格纹单品——无论是纱或者皮革质地,都那么色彩明艳、俏皮有趣。气场?个性?分分钟爆棚好吗!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喜欢问问题,大人给缠得不耐烦,于是就反问我:“你干嘛要提这个问题?”我便瞠目结舌只好作罢。因为我其实并不想问问题,而只是想引起大人们注意而对我进行爱抚、赞誊、关怀甚或讨厌;用时髦的话说,是得了“表现欲与被爱综合症”。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原因,使得孩子们要向别人提问,因为孩子们的确有比大人更完整、更固执的自我认识体系,他们可以口答一切问题,他们才是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体现。那时我就知道这些,但我并不知道用”“请君入瓮”的办法,用“你为什么要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来无休止地与大人缠下去,让任何一个问题变成那些哲学家们引以为神圣的、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我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冠冕堂皇的做“学问”  相似文献   

15.
法轮功、主神教等是以拯救世界、造福人类而显名的 ,是显性的、众所周知的邪教组织。除此之外 ,还有各种各样隐性邪教组织 ,如以“生命科学”、“特异功能”等面目出现的伪气功 ;以悬壶济世、用灵丹妙药“克癌”的超级“神医”像胡万林、李之焕之流 ,还有“济佛道”、“黄坛教”等 ;以寺庙为中心的“三元寺”;以占卜算卦、风水测字为掩护的“周易研究会”、“八卦研究协会”等 ;以“前沿科学”来造势的“水变油”、“浅水船”案件。邪教组织在当代之所以甚嚣尘上 ,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也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本文着重探讨后者。…  相似文献   

16.
朋友     
凝溪 《快乐青春》2010,(10):51-51
蟋蟀见甲虫在伤心地哭泣,便问:“你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 甲虫说:“我同朋友出来玩,走散了。” “别难过。”蟋蟀说,“我跟同族们见了就咬,无法相处,我们做个朋友好吗?这样你就不会伤心了。”  相似文献   

17.
李怡 《学术月刊》2023,(5):157-161
<正>2023新年伊始,近年来活跃于批评界的《当代文坛》杂志推出专栏,再度提出“文学性”的问题。张清华在《为何要重提“文学性研究”》一文中这样开宗明义:“为什么要重提‘文学性研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假命题。什么是文学性研究?世界上有一种纯粹的、有明确界限的、专门意义上的、排他性的文学性研究么?显然没有,如果有的话,至多也就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这样一个问题;还有,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文学性研究又是一直存在的-假如它不是被理解得那么绝对的话。  相似文献   

18.
小张性格较内向,从小喜欢算数,立志从事财会类工作,因此报考了会计中专。从中专毕业后,找到了一份财务助理工作,虽然公司规模较小,待遇不高,但可以获得很多实践经验,小张做得很认真。但没过多久,公司新招了一名文员,年轻漂亮,还是大专学历,深受领导喜爱。这使小张感觉到了压力,觉得自己学历过低,目前的岗位岌岌可危,要想找份更好的工作并不容易。于是,他考虑是否去“充电”?可是,“充电”的方式有很多,究竟是选择考学历证书还是考从业证书?如果考学历证书,是全脱产还是边学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时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功利氛围。经营、做生意需要相互交换,利益共沾。但做人、做朋友、做事也同样如此,就有点让人感到世风不古了。作为相对冷清的学术界,本来是为社会立言、立志、立德的地方,近年来也开始受到功利主义的浸入,搞研究、做学问、写书为:当官、评奖、评职称、赚钱等。这样,难免就会有某些学人采取走捷径、急功近利的方式搞学问。其中突出表现在学术规范与学风问题上。“天下文章一大抄”诸类现象屡屡出现在书刊上。许多严肃认真的学者们对此痛心疾首。本刊的同仁们感到有责任为此做点事,故特邀有关作者撰文一组。其中某些观点可能是老生常谈,但真理是不怕重复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好几个作家说过:要懂得“怎么写”,最好能失从“不能这么写”的作品中去悟道理。写小说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例如美学这门学问,有许多根本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剖析各种反动的美学观,从中得出正面的结论。在六十年代初闯荡过一次美学界的姚文元,就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员。尽管他那些浅薄、混乱的篇什很难称得上是形成了什么美学思想,而只是对美学的一场骚扰,但正是从这种骚扰中使我们可以推想出一些美学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