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更迭,仿佛圆的旋转运动,永不休止;莎士比亚就是以圆的目光去观照人生的。人是哲学之圆上所旋转着的核心。莎翁喜剧艺术的大团圆场景(和谐),正是莎翁艺术圆镜观照的结晶。莎翁悲剧艺术则善于表现哲学之方。这就是赞美人文主义的方正,谴责封建主义的邪恶,其典型的悲剧便是《哈姆雷特》。在莎翁笔下,方与圆是相互渗透的,其《威尼斯商人》这一讽刺喜剧中所表现的悲剧色彩,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的多重悲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最动人处在于具有多重内涵的悲剧描写:选择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环境要素以渲染悲剧气氛,让人物从命运的、爱情的、性格的、人性的诸方面去演绎悲剧人生;以“故事中的故事”的独特性情节设计形成双重悲剧;“假喜剧”的悲剧形式的选择……这些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根本性突破,甚而是对悲剧本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冻苏秦衣锦还乡》虽然承袭了元杂剧"大团圆"的喜剧传统,但是从"家国同构"的内涵影射、史料引用的独特寓意、情节处理的内在逻辑三方面不难发现,喜剧的结尾只是元代文人迫于灰暗现实而生硬勾勒出来的一场圆满,而其故事本身已蕴含一定的悲剧成分,它包括悲剧比例的显然性、悲剧情节的必然性、悲剧淡化的策略性。因此《冻苏秦》虽然是喜剧结尾,但是却有着悲剧内核,因此它是"形式上的喜剧"和"内容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有十几个高等院校的教师合作,由王季思和李悔吾、肖善因三先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和《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以下简称《悲剧集》和《喜剧集》),是解放后我国古典戏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新成果.它运用现代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理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评点形式,对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为我国古典戏曲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蹊径,提供了新的范例,使广大读者的耳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5.
略论刘兰芝叛逆形象的意义刘冠军《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集中。这首诗为后人所叙述的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一对恩爱无比的夫妻,由于焦母专横,刘兰芝被无辜责斥而遭休弃;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其不幸遭遇又接...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悲剧题材大多一悲到底,悲的彻底,很少有喜剧因素植入其中;中国古典早期悲剧大多以大团圆方式结局,悲的不彻底,除结尾外故事中也鲜见喜剧因素.莎士比亚大胆将喜剧因素植入悲剧题材,创造出令人称快的悲剧艺术;中国从封建末期的讽刺小说开始,也随处可见悲中带喜、悲喜交融的悲剧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以喜剧方式处理悲剧题材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这可以从作品本身、作家层面、读者角度和审美世界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合理性、必要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戏剧,在本质意义上是扬弃与革新中国传统戏剧的产物.但这不仅未曾削弱,相反还在崭新层面上加强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刻联系.仅以其结构观之,便可看出它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情节的传奇性.田汉《获虎之夜》中打虎故事的穿插,曹禺《雷雨》中周、鲁两家三十年的离合,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中冯允平与原来的恋人现在厅长夫人的巧遇,郭沫若《屈原》中蝉娟的献身,《白毛女》中喜儿的坎坷经历等都典型的表现了戏剧结构的传奇性、特点.特别是“五四”以后,契诃夫“无事”的悲剧观传进国内,在戏剧上出现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一类的作品,在那平淡、现实生活故事中,也渗进了传奇因素,匡复的“死而复还”,林志成、匡复、彩玉三人间的爱情纠葛都属此情况.传奇性是以偶然和巧合为基础的,现代戏剧的传奇性常常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逻辑发展紧密联系,因此常常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悲剧美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美也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是笑的艺术,无笑便不成其为喜剧.读我国古典喜剧,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喜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如元代郑廷玉的讽刺喜剧《看钱奴》,会使你发出尖刻的冷笑;明代徐渭的滑稽喜剧《歌代啸》,会使你发出捧腹的大笑;元代康进之的幽默喜剧《李逵负荆》,会使你发生诙皆、轻快的嬉笑;而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这些歌颂性喜剧,则会使你发出惬意的欢笑.喜者,乐也.观赏喜剧情动于衷,必然形诸于外.没有笑声,喜剧的喜又何从谈起?清初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在其著名喜剧《风筝误》的收场诗中写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他要把他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象那大肚子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他那支“秃笔”可见在剧作家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尼尔的创作和在欧美产生的表现主义运动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通过对奥尼尔在剧本《琼斯王》中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手法作较全面的剖析从而阐明奥尼尔与绝大多数表现主义作家不同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奥尼尔一身共写了六十二个戏剧草本;由于不满意,自己毁掉了其中的十一个,另外还有几个打印在稿纸上,未曾发表.奥尼尔一生都致力于悲剧创作,发表上演剧本除《啊,一片荒芜》(Ah、Wilderness)是喜剧外,全都是悲剧.他曾四次获得普利兹戏剧奖,获奖的作品和时间分别是《天外边》(Beyond the Horizon,192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戏剧艺术打从它一诞生的时候开始便带着一个十分鲜明的表征,那就是无论喜剧或悲剧,多不免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地归结于一种“大团圆”的模式。喜剧自不待言,即便是悲剧,也往往在悲哀痛切的铺叙中昭示着“大团圆”的乐观情绪和美好前景。正如傅雷先生评说《长恨歌》的那样:“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由《长恨歌》为母题衍生展开的《长生殿》,更以大量篇幅表现主人公死别后的重圆。中国少有西方式的令人震颤的彻底悲剧。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戏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剧本写作的确切年代,一直是沒有最后定论的问题,但是,就一般认为的先后顺序看来,从早期的历史剧和喜剧到成熟的悲剧,再到晚期的传奇剧,各时期的剧本连接起来,确实表现出一条相当明确的发展线索。这条线贯穿莎士比亚全部剧作的始终,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接续,而且反映这位伟大戏剧家内心生活的变化。就悲剧创作这一阶段来说,从较早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门》,这中间好象有一条清晰可辨、弯弯曲曲的曲线,它从莎士比亚悲剧观的起点出发时还带着较多的抒情意味和乐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以及悲欢离合。人的情感非常复杂细致,但基本上似乎可以归入悲喜两类。凡是这种悲或喜的社会现象,被文学艺术家表现在文学艺术中,我们就称这是具有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作品。读者和观众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时,深受感动,或者流泪,或者发笑,从而获得美感。因此,我们就将悲(悲剧性)和喜(喜剧性),象美和丑以及崇高和滑稽一样,作为一对审美范畴。悲和喜集中体现在悲剧和喜剧之中,悲剧和喜剧这些戏剧种类,自古希腊到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这和其他具有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并不完全相同。剧作家创作悲剧或喜剧,以什么为基础呢?他根据他的悲剧人生观(或称悲剧意  相似文献   

13.
悲剧,这个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命题,它身上凝聚了多少圣人智者思想的光辉.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第六章里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严肃”的特性,是相对古希腊喜剧的“滑稽”特性而言的.对当时希腊戏剧来说,这个理论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它准确地区别了悲剧与喜剧(古希腊戏剧的全部类型)最关键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戏剧《威尼斯商人》常常被学者们认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但2004年发行的由迈克尔.雷德福执导的电影《威尼斯商人》将莎翁的这部名剧变成了一部地地道道的悲剧,在故事时代背景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电影风格元素的运用等方面无不显示其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15.
莫应丰同志的长篇小说《将军吟》,是一部较完整地反映军内“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悲剧.悲剧问题,是个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个艺术实践问题.作为一次悲剧艺术实践,《将军吟》对“文化大革命”这个历史曲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创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艺术经验.作者一九七六年“冒死写于文家市”,这就表明,当“四人帮”还在横行、“文化大革命”仍作为喜剧续演着的时候,他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这幕政治悲剧作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从审美形态的角度研究鲁迅的《吶喊》、《彷徨》,我们还缺乏较一致的认识。大致上有两类看法,一类意见认为鲁迅的小说可以分别划分成悲剧、喜剧和正剧,而悲剧占大部分;另一类意见认为,“单独地作为悲剧或单独地作为喜剧,都不是《呐喊》、《彷徨》的最鲜明的特征,它们最突出的特征是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的完美融合”(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或者说是“以喜剧的方式处  相似文献   

17.
悲剧和喜剧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各有其特征。前者反映能够唤起人们的悲哀、痛苦和同情的事物,而后者则是引人发笑的艺术。喜剧领域中的悲喜剧,就是悲剧和喜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同一部作品中的统一。在这里,笔者拟从作品出发,依据作品的实际,着重探讨一下悲喜剧这个概念本身在美学意义上的差异。 一种类型是:作品开始时是以喜剧色彩为基调的,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加强了悲剧的气氛,或者是,喜剧因素是比较外露的,悲剧因素却是内在的,喜剧因素一开始就会使读者感受到,而悲剧因素却是需要经过思考才能体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罗密欧与朱丽叶》体裁辨析田惠刚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中,写下了大量喜剧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这些历史剧究竟应属于喜剧还是悲剧,抑或隶属于其他体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该剧大约写于1594--1...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早年以火一般的热情写下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历史剧作,激荡着彻底摧毁旧世界的反抗精神,体现了革命人民争取民族主解放的要求.形成他气势磅礴,格调昂扬,诗意浓郁的独特艺术风格.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郭老的历史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创作悲剧到创作喜剧,由暴露黑暗转而歌颂光明.一九五九年《蔡文姬》一剧的问世,便是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作者在《蔡》剧序中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为实现这一艺术构想,作者选取了文姬归汉这一典型历史事件,通过对文姬一生离合悲欢独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着力渲染了曹操文治武功的业绩.郭老以史学家的慧眼卓识,剧诗  相似文献   

20.
传统批评家们大都把《欲望号街车》看作女主人公布兰奇的命运悲剧。然而,从读者反应角度解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不但剧本主角变成男主人公斯坦利,而且整个剧本还呈现出全新的诠释意义,主题从布兰奇的命运悲剧转变成斯坦利的家庭喜剧。读者/观众的阅读空白为新意义的产生提供可能,读者/观众通过情感体验的手段判断自己的道德立场,并最终在感受否定阶段裁决自己的道德倾向。同时,读者反应角度还能映射出田纳西潜意识里对父权制社会的敬畏和对男性主导地位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