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代文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派,其中萧纲和萧绎代表趋新派.但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看法,认为萧绎应该更接近以萧统为代表的折衷派.这种说法,出于对一些基本文献的误解和萧绎创作风格的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说,萧绎应属于以宫体为创作方向的趋新派.  相似文献   

2.
现存东晋南朝梁元帝萧绎所撰《金楼子》,以清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本为最善,萧绎的不少占决实例见于该书《自序篇》。经由对萧绎占筮实例的分析,可以一窥以萧绎为代表的南朝梁皇室好易、研易,以及受周易思想影响的情况,探知萧绎痴迷周易之缘由,进而全面诠释萧绎的周易情结。  相似文献   

3.
还在本世纪初,刘师培就已经发现萧绎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萧绎的代表作《金楼子》列为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国文学教材所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他又多次征引萧绎的理论观点来证明南朝文学的发展规律。之后,鲁迅、黄侃、范文澜、郭绍虞等人都对萧绎的文学思想进行过研究。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萧绎的文笔之辩上,尚未顾及到其他方面,因此很难看出萧绎文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萧绎的文学思想虽然博  相似文献   

4.
在南朝文坛上,萧衍、萧纲、萧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萧氏父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如萧纲、萧绎与宫体诗的研究等,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显得有些薄弱。本文拟对萧衍、萧纲、萧绎的诗文作品及文艺思想研究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5.
对萧绎所存的 12 3首诗歌进行了分类 ,从而得出结论 :萧绎的诗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要内容 ,且带有明显的娱情、游戏的倾向 ,因此 ,他是齐梁宫体诗创作思潮的代表。继而探讨了萧绎诗歌的艺术特色 :香艳而纤巧 ,意简而文繁 ,工整而圆润。  相似文献   

6.
南朝萧绎的边塞诗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体裁众多,不仅能反映南朝文人写作边塞诗的一些普遍情况,还与唐朝边塞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试对萧绎的边塞诗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之还原进其历史文化背景,并结合其个人因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探究其边塞诗在边塞诗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萧绎思想体系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萧绎生当中国历史上由南北对峙走向南北融合的历史时期的前夜,其思想体系呈现杂取儒、释、道而兼涉兵家、墨家、名家、法家、农家等众家学说之长,以成一家之言的杂家特征。这种特征是萧绎欲混天下为一统以成就帝业的政治雄图在思想学说上的反映,代表着已虎踞上位的江左北人武力集团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文人集团,其创作风格和文学主张都与以萧纲、萧绎为主的新变派不同.在梁代文坛上曾有过一场崇古与新变的文学争鸣,也正是这场争鸣,让裴氏集团的社会影响更广了.我们从梁元帝萧绎与裴子野等人的交往中可见,裴子野集团中人生前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尊敬与嫉妒同在,连萧绎也需要借助他们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过于受人尊敬就极易招人嫉妒,这也是晚年的裴氏中人都选择半隐退的生活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俗话中的"徐娘"就是此文所要说的徐娘。徐娘乃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皇妃徐昭佩,出身名门。出于家族的政治目的,徐娘嫁给了湘东王萧绎,居住在江陵。据《梁书·世祖徐妃传》记载,徐娘并不是"第一眼美女",姿色一般,也不是"第二眼美女",气质不佳。萧绎则是圈中颇有名气的文学青年,喜欢搞搞  相似文献   

10.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学倾向的不同,使得这一文学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主张,也随着领军人物的转换而相应发生"崇尚古典--主张通变--追求新变"的改变.同时,"四萧"又凭借他们的强势政治地位及优秀文学才能,各自组织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展开各种文学活动,从而得以引领整个梁代诗风经历了"古雅清丽--雍容典丽--华艳绮丽"的转变过程.因此,四萧文学群体是梁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组织,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朱熹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涉及面极为广泛,但朱熹对佛教的理解具有肤浅性、对佛教的评价具有片面性等特点;朱熹对佛教的理解和评价之所以表现出肤浅性和片面性,在于朱熹以常识而不是以宗教的角度来理解佛教,在于朱熹以儒学作为唯一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佛教。  相似文献   

12.
郭正域流传到今天的《文选》评本共有三种,它们之间内容都有出入,应皆是依当时流行的评本、又有所选择加工而成。作为较早的文人评本,郭正域的《文选》评点与出现于其前的书商操作评本有着质的差别,在《文选》评点学史上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在评点中,郭正域表达了对七子派主张的不满,明确提倡六朝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表情”作用。批评谢灵运作品的独特角度,则有补七子派一味以格调衡文之偏的重要意义。他的评点也提示着当代人对评点著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免造成文学批评史的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3.
王世懋《世说新语》的评点侧重文字词意的辨正疏解,且较早注意到刘孝标《注》中掺入他注的问题,对魏晋名士及魏晋风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认同,或反驳,从中也可折射出评点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其评点对于《世说新语》文本的阐释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应麟认为,史注必须资料宏富,考订精详,辨正误谬,评论是非,如此,史注就可成为“史之忠臣,古之益友”。胡应麟在自己的注史实践中,贯彻了他对史注的要求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李正学的《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评析,认为李正学的这部论著将理论性与思辨性贯穿全书始终,在动态中彰显了作者历史意识的通识观,并从现代学术的视野指出毛氏理论的不足,在当代毛评研究中可谓别具一格,独具机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章太炎《书》中的学术史评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 ,试图寻绎出章氏论学的宗旨和其中蕴涵的社会政治内容。文章认为 ,章氏论学注重学术对于社会历史的实际意义 ,具有视野开阔 ,勇猛斩截的特色。他的许多意见都与当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尊清保皇与排满革命之间的激烈论战有关 ,具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但过于浓重的门户之见和时代政治因素有时也不免影响到其学术史评论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政论家。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从中可以透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鲁迅评价屈原的文章和相关言论,指出鲁迅运用阶级的、历史的观点评说屈原,达到了同时代文学史家所难达到的高度。鲁迅评价屈原,不仅看其“全人”,而且看其“全文”,避免了评价的狭隘性、单一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9.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毕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通过对他的著名文论《诗辩》 (ADefenseofPoetry ,182 1)的研究 ,对他的抒情诗《西风颂》 (OdetotheWestWind ,1819)逐段剖析鉴赏 ,以此证明雪莱确立的“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这一文艺理论命题的正确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史与修辞史研究注重史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学术史,宗著表现为:史料丰富,搜罗详尽;视域宽广,所涉及的理论范畴丰富;取舍精到,主次分明,将最有理论价值的遗产介绍给学术界。表现在理论上的特征是:全局笼罩,将理论的触角深入到历史阐述的各要素中;现代阐释,以新的理论成果、新的理论框架对历史遗产作出符合原意的解释;卓识独见,表现出许多独创性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