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代价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发展机制.它要求人们从代价的角度认识发展,从调控代价的角度实现发展.实施低代价发展,要实现"三种确立":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一种低代价发展观,在发展评价上确立一种低代价的评价尺度,在发展模式上确立一种低代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中央实行对口支援西藏战略决策以来, 武汉市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认真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各项工作,援藏方式实现了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支援转变,探索出了"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的"武汉援藏立体式跨越模式", 武汉援藏经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西藏其他地市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问题,本质上是和谐发展问题.从代价论的角度研究当代和谐发展,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这种研究不能停留在对和谐发展边界把握的层次上,还需要搞清楚和谐发展需不需要付出代价、当代和谐发展的代价付出特点及其付出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魏清光  李跃平  周绪琳 《民族学刊》2021,12(6):19-26, 117
结合经验材料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范畴下对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差异性的强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与不调适,分析“多民族文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拓展。指出“多民族文学”的命名是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超越,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由二元对立向多元一体的转变,在心理认知上体现了由民族视野向国家视野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论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由于西藏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决定了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不要转变?如何转变?这是摆在我区经济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全区人民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正贤  杨艳辉 《民族学刊》2011,2(1):28-34,84-85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但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在发展方式上,重文化产品生产,轻文化产业的培育;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轻内容产业的发展;重文化产品的粗制滥造,轻特色产品的开发。因此,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为此,要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由原始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取胜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表示教学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在这一关键的变化时期,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与发展模式才能应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挑战。本文以整体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建构中小学音乐课堂并指导教师教学,旨在使音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审美实践获得意义感,最终形成健全人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我国民族地区企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民族地区企业要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就必须重新调整自己 ,实现从追求单项效益向追求综合效益、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从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向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从传统管理手段向知识管理、从面向市场向不断创造市场以及从有形实物资本经营向无形知识资本经营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8~2012年全国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重点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污染对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的约束,解析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增长的源泉,为少数民族地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寻找依据,最后以青海省为个案探讨环境约束下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环境结构由恶化转向优化,环境管制对工业增长的抑制呈下降趋势,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由污染排放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试析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 ,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伊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首先体现在人们的饮食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饮食结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消费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从温饱型迈入小康型 ;从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向吃得科学营养、吃得健康长寿方面转变 ;吃饭已经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 ,而是一种社交 ,一种享受 ,一种感情交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