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开罗史话     
埃及首都开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634—644),新兴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开始大举对外扩张,639年末,阿拉伯名将阿慕尔率军挺进埃及,翌年1月轻取距现在塞得港不远的法尔玛,打通了前往拜占庭军队在埃及的军事要塞孟菲斯的道路.经7个月的包围,阿拉伯军队于641年4月6日攻破孟菲斯,接着向埃及首府亚历山大进军,迫使拜占庭帝国驻亚历山大总督居鲁士向阿慕尔立约投降,从而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阿慕尔根据欧麦尔的命令,在孟菲斯城外搭帐蓬、建住宅,并把它定为埃及新首府,取  相似文献   

2.
作为阿拉伯社会不可或缺的流通工具,阿拉伯货币经历了从"寄人篱下"、"自立门户"到"众币争辉"的发展历程.其产生和发展折射了阿拉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和艺术的发展状况,成为人们了解和透视不同时代阿拉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下面我们将根据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倭马亚朝时期、阿拔斯朝时期、艾哈迈德·突伦时期、阿尤布时期、马木鲁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直到现当代这一时间顺序,描绘出阿拉伯货币史的简要轮廓.  相似文献   

3.
麦瓦里问题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麦瓦里在伊斯兰社会各个领域的贡献,构成了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上看,麦瓦里是阿拉伯文的译音,是一个多义词。事实上,这个词在不同的范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本文所论的“麦瓦里”,是指那些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主要是波斯籍的穆斯林。麦瓦里在伊斯兰史各个发展阶段的处境、地位不一,他们对伊斯兰社会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阿拉伯中世纪这一段时期内,波斯麦瓦里同阿拉伯人的关系如何,他们在伊斯兰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对伊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是融合东方文明古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发展起来的.当西欧尚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时候,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逐渐传入西欧,推动了西欧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西欧近代大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5.
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出现过两次扩张高潮,一次是在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阿拉伯军队冲出了半岛,向埃及、马格里布、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大规模进军。第二次是倭马亚朝时期,伊斯兰武装力量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欧洲土地。但处在伊斯兰扩张高潮时期的倭马亚王朝只传位14代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是融合东方文明占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发展起来的。当西欧尚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时候,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逐渐传入西欧,推动了西欧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西欧近代大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7.
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向半岛以东地区掀起了传播浪潮,经过多年努力,伊斯兰教终于在中亚、东亚、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长期兴盛。两次东进高潮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开始大规模向东挺进。当时伊斯兰教已在阿拉伯半岛立足稳定,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指挥大军,兵  相似文献   

8.
哈里发拉希德时期,金币铸造成为总督或财政人员的权利之一.图伦朝建立初期,仍使用以哈里发名义铸造的阿拔斯金币.图伦朝全面控制埃及和沙姆后,开始铸造含金量更高的艾哈迈德金币.在法蒂玛人进入埃及前,制币权曾一度掌握在伊赫西德人手中.到了法蒂玛朝的哈基姆时期,阿拉伯人开始大量铸造银币.1149~1154年,十字军占领了埃及著名的纺织工业城市塔尼斯,而努尔丁的大将萨拉丁·本·阿尤布则在埃及创建了信奉逊尼派的阿尤布朝,其货币体系维持至末代素丹图伦希.图伦希仅统治了61天,其货币是阿尤布朝的稀有币种.  相似文献   

9.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相对其他语言较高.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从中认识阿拉伯语语法所显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元素,即阿拉伯语语法不仅反映出阿拉伯人受到的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影响,也反映出伊斯兰教信仰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世界方式对阿拉伯人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考查阿拉伯人意识的起源,我们发现它最初的朦胧活动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阿拉伯半岛受到两大强国的威胁:东面的波斯萨珊王朝和西面的拜占庭帝国都欲统治半岛的边境地区。一些独立的小王国相继衰落,不是被外国直接控制(如伊拉克地区的希赖王国、叙利亚地区的加萨尼王国和也门地区的希木叶尔王国),就是重新陷入混乱的部落状态。这股部落制浪潮遍及半岛各地,半岛地区饱尝内战和分裂之苦,经历了宗教上的混乱时期。在这种混乱状态中,阿拉伯人意识开始出现。人们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感到它的存在,并为全面复兴开辟道路。阿拉伯人意识首先是在以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替代多种方言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一)唐宋时期,已有阿拉伯、波斯等伊斯兰教国家的穆斯林商人来过上海。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松江的青龙镇,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大镇。华亭县(即松江,上海属华亭县管辖)为“富宝大家,蛮商舶贾,交错水陆之道,为东南一大县”(孙觌:《鸿庆居士集》)。宋代初年,今天上海市区的大部分都已成陆,随着渔盐业的发展,华亭县已逐渐变成“蕃商辐辏,民物繁庶”。(“蕃商”、“蛮商”、“蕃客”等,在我国史书上一般指来自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蕃坊”。)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远征动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征服四方,是人类史上最富有戏剧色彩的章节之一,它打败了波斯帝国,震撼了拜占庭帝国的基础,奏响了阿拉伯帝国的序曲,成为中世纪的一个里程碑.伊斯兰远征的动因,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问题.其实,伊斯兰远征的动因,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世界》2000,(3):60-63
哈里发拉希德时期,金币铸造成为总督或财政人员的权利之一。图伦朝建立初期,仍使用以哈里发名义铸造的阿拔斯金币。图伦朝全面控制埃及和沙姆后,开始铸造含金量更高的艾哈迈德金币。在法蒂玛人进入埃及前,制币权曾一度掌握在伊赫西德人手中。到了法蒂玛朝的哈基姆时期,阿拉伯人开始大量铸造银币。1149~1154年,十字军占领了埃及著名的纺织工业城市塔尼斯,而努尔丁的大将萨拉丁·本·阿尤布则在埃及创建了信奉逊尼派的阿尤布朝,其货币体系维持至末代素丹图伦希。图伦希仅统治了61天,其货币是阿尤布朝的稀有币种。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在"反恐"的名义下,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继而又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军事打压的同时,小布什政府又提出"大中东倡议",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进行"柔性改造",亦即借传媒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进而争得民心,实现军事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目的.因主客观原因,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成为美传媒外交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小布什政府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传媒外交尚未取得成功,美国的国家形象也未获得改善,甚至有愈抹愈黑的迹象.这与美国在中东一贯推行的双重标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本土传媒的反弹和美的霸权心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阿拉伯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一、贾希利叶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475~622);二、伊斯兰时期(622~750);三、阿拔斯朝时期(750~1258);四、蒙土时期,亦称马穆鲁克——奥斯曼时期(1258~1798).以下,本文就中世纪阿拉伯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作些或略或详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地区多处沙漠或半沙漠地带,环境和气候恶劣.伊斯兰教兴起后,《古兰经》为穆斯林描摹了后世与天园,于是天园景象便逐渐成为穆斯林设计宫殿的主要依据.其次,由于绿洲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所以伊斯兰宫殿建筑师们在设计建造宫殿、家宅、清真寺和学校等民用或公用建筑时,便刻意效仿沙漠中的绿洲,附建花园,为人们营造休闲娱乐的场所.早期的伊斯兰宫殿主要吸收了巴比伦和波斯的建筑形制.大墙环拱,内院宽阔,柱廊回绕,后面是一层或两层的寝宫,门窗虽不多,但建有防御的角楼和了望塔.宫内安适,隔绝了城市的喧嚣、聒噪和大自然的风云变幻.那时的伊斯兰宫殿符合阿拉伯人的生活传统,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同时融入了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建筑艺术.阿拉伯人特别喜爱绿荫水乡,水光波影是伊斯兰宫殿必不可少的景致.他们喜宫殿中建造喷泉,增加湿度,调节气温,美化环境.空旷寂静的庭院使人抑郁沉闷,而花园水池的涓涓水声让人心情轻松.美国学者加莱特·爱科波在研究伊斯兰宫殿和花园的文章中写道:“在中亚、印度北部、伊朗、阿拉伯半岛、北非和西班牙,均可发现典型的伊斯兰花园……在伊斯兰古老城市中,大自然被再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