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评论岳飞时,常有人责之以“愚忠”(即他的忠君思想)。好像岳飞是一个唯唯诺诺、麻木不仁,像绵羊一样,任人摆布至死无所呼叫,更无所反抗的可怜虫。然而,历史上明明记载他是一位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威震敌邦,气节铮铮,雄姿英发,恂恂大雅的人。他受到南宋臣民广泛的爱戴和后人的传颂,是一代民族英雄。可见他又是一个有成熟思想,有清醒头脑的人。这两种十分矛盾的性格同时出现在岳飞身上,是难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两点一存"的独特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提出注重整体研究,比较研究和背景研究的方法,以全面认识标准把握陕甘根据地的历史地位、硕果仅存,成为长征落脚点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3.
俗语“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是用来讥讽那些讲故事编戏剧不明史实、混淆时代的信口开河者的。当今借历史题材创作的众多电视剧里,不知是因编导粗心还是识浅,前代人操后世语、后世事见前朝文的现象总是屡杜不绝,以致常有不甘被愚弄的观众愤然投书报刊抨击之。写作之余,浏览古代戏曲脚本,不意间发现这“张飞杀岳飞”现象竟古来有之。《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末则《重圆》有道:“[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净]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剧中“生”是玄宗皇帝,“净”为道士…  相似文献   

4.
一、言意之辨及其影响中国文化有一个“重意”的传统。所谓“重意” ,即强调主体在一切精神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 ,中国美学历来把艺术形象看作意与象的融合、统一 ,从不离开主体的“意”去侈谈所谓纯客观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美学的概念中 ,有“写意”、“尽意”、“意匠”、“意象”、“意境”等范畴 ,这些概念都是从不同角度说明 ,在审美创造中意与象的内在联系 ,而就其哲学渊源看 ,显然接受了《易传》关于言、象意理论和《庄子》关于言、意的论述的影响。老庄对“言”与“意”关系的理解与对“道”的认识有关。老庄…  相似文献   

5.
岳飞是“精忠”还是“愚忠”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飞之忠 ,是尽忠报国的“精忠” ,还是对皇帝无限忠诚的“愚忠” ?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的辨析 ,证明岳飞是“精忠” ,对宋高宗既有“忠”也有“斗” ,不存在“绝对忠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家言”     
资产阶级学者、教授,对当前的现实问题,是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发明”他秘制的“一家言”。例如,有人在课堂上为杜甫的妻子的肥瘦考证了一堂课之久;有人津津有味地探索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有人孜孜不倦地考证“西厢记”里的崔夫人与老和尚有无不正当关系;也有费了许多笔墨去考证李后主有多少宫女。……这种“研究”,过去曾经是资产阶级学者、教授获取名利的手段,然而,在新时代就成为人们讽嘲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7.
方朝晖 《文史哲》2020,(6):22-34+162
中国历史上的"三纲",本义并不是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指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大伦;因为这三伦被视为一切人伦中最重要的,为人之大伦或人伦之纲,故称"三纲"。这一"三纲"本义承《尚书》《诗经》的纲纪传统以及先秦的"大伦"思想而来,经董仲舒阐发、《白虎通》界定,在汉代以来一千多年里占统治地位。宋代以来,狭义"三纲"概念,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朱子等人影响而日益流行,但严格说来,很难说后起的狭义代替了本义,而最多只能说狭义合并了本义。正因如此,一直到清末,仍有大量学者从本义而不是狭义使用"三纲"一词;即便朱熹、吕祖谦、真德秀、吴澄、宋濂、丘濬、湛若水等许多认同狭义"三纲"概念的人,也同时把本义作为狭义的宗旨,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本义使用"三纲"一词。因此,忽略本义,将"三纲"不加分辨地等同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无法理解古人"三纲"的真实含义和思想,进一步导致其被现代人歪曲甚至妖魔化。  相似文献   

8.
陈维 《中州学刊》2015,(3):115-119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儒林、文苑的分界更加清晰有条理。这是由于到了宋代,道学的萌芽及宋初古文家对唐代古文的传承使其偏重于以本朝之风视前代,于是造成文儒分流的书写模式。对比两种书写模式,一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对唐代历史的重构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同语境中,书写者对历史的想象往往会导致事实的失真。  相似文献   

9.
对于出现在《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中的"家人言"一词的解释,自颜师古注、司马贞索隐以来,即不得其正,今又有钱宾四先生等将"家人言"解作百家之言,更将其与学术史中的若干问题关涉起来,则"家人言"的内涵到了非澄清不可的地步。然而要确切理解"家人言"的内涵,必须回到汉代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结合"家人言"所在的上下文、"家人"一词在汉代的常用意义以及汉初学术发展的概况做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集体利益至上论”及其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伦理思想的发展史来看,集体利益至上论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才出现的伦理观念。事实上,在人类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集体利益至上论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价值,主张对个人利益进行节制的思想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尽管当时每个思想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价值却几乎是早期思想家们的共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思想、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关系论”、柏拉图的“理念论”,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体现着对“整体价值”的追求,强调着集体利益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晓荣  丁晓宇 《理论界》2014,(6):99-101
梁启超的"新民"中国梦是在深切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深刻揭露了旧国民的劣根性,阐释了"新民"之要义,期望通过培养国人的国家思想、独立人格、公德之心、自治之力来塑造新时代的新国民。梁启超的"新民"中国梦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至共产党人探索民族复兴之道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体现了"中国梦"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天人之辨”、“天人合一”问题历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如何对这一古老的命题进行一番全方位的评估呢?我们认为:一、“天人合一”究其实质是个哲学命题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奥义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哲学精神在神州大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已积淀,凝结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习惯。“天人合一”首先是个哲学命题。说它是个哲学命题,因为它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这样一些永恒的哲学主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历史表现。对此,中国…  相似文献   

13.
《皇极经世》不仅探索天道、地道、人道,而且从天地之道那里引出"治道"。从这个角度看,《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先天易学为基础、通过天道推演而确立人事治理法则的"传统物理哲学"书。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明确引述《皇极经世》的文献达667卷,先后出现了1114次,足见《皇极经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从运动形态来讲,它就是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人类历史的一般过程这个角度,剖析"两变"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宋绍兴五年,岳飞出师洞庭镇压杨么,无疑是这位著名民族英雄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但迄今为止,史学界在关于岳飞的研究中,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这是岳飞的“一大污点”。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一 镇压杨么到底是不是岳飞的“一大污点”,这主要取决于杨么政权的性质。实事求是地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事实,即可发现,从钟相以抗金号召起义到杨  相似文献   

16.
庄子“卮言”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寓言篇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一般注家都认为它旨在说明庄子一书的文体。其中寓言解释为“寄托寓言的言论”,重言指“借重先哲时贤的言论”。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但是注到了卮言,就出了些麻烦。凡关于卮言  相似文献   

17.
“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工业合理性,或者工业合理主义,是西方学术界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右翼理论家用它论证当代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永驻性;新左派则运用批判的辩证法,从工业合理主义中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不合理性;最后,几乎所有上述两种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这个概念来论证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工业合理性概念在学术市场的行销,无疑得益于其外在形式的抽象性。就象自由、平等、正义等概念一样,当概念的具体历史内容被舍弃时,它们很容易为各种不同的理论派别利用。然而处于特  相似文献   

19.
刁生虎 《兰州学刊》2004,(1):182-183
庄子发现了"道"既"不可说"却又"不可不说"的哲学悖论,把哲学的沉思由"说什么"("可说"还是"不可说")而转向了"怎么说"("思维的说"还是"诗意的说");其方法和路径便在于使哲学言说方式从"思维的说"("俗言")转向"诗意的说"("道言"),从而克服"不可说"这一语言困境,完成其"说‘不可说'"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中西哲学比较,表现出中西哲学结合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影响了“五四”以后的哲学发展,形成了三种类型的中西哲学结合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