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冲击、产出与物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采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认为短期内不规则的货币供给冲击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长期中 ,由于受货币流通速度、经济货币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显著但并非同比例改变价格水平。为了避免经济短期波动和稳定物价 ,应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源于西方货币理论的货币政策,必然出现只注重流通中的货币而忽视经济实体运行的理论异化。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供给内生于经济实体运行,货币政策一定要建立在对实体经济调节的基础上,没有商品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仅仅依靠宏观调控不可能解决经济中的顽疾。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实际效果表明,只关注流通领域的货币政策是有缺陷的,这也是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现代货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成熟,为我们观察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货币错配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选择上的矛盾状况,并就化解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货币规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民间信用发展及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双目标弹性货币政策规则是避免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较好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6.
货币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由金融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包括商业银行的借贷需求和公众需求,是贷款创造了存款而不是相反。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强。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货币供给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机制,因此,目前仍然需要中央银行以及相关部门的外部控制来保持货币供给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应逐渐培养货币供给的内在稳定机制,以形成良性的货币供给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7.
把握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计算货币需求的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通过把握货币乘数来适应货币流通速度,但货币乘数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流量的重要变量,所以控制货币流量必须要控制货币流通速度。但是,货币流量的增加不仅仅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而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也不一定就是虚拟的存款,或者说是幻影货币。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不同,也使货币流通速度有不同的表现。总之.货币流通速度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王娜 《理论界》2012,(12):28-30
本文主要从货币起源和信用贷币两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同时试图通过结合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更具有优越性。最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8-2003年我国"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认为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等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迟钝,或是背离货币政策的导向而为之,货币政策信号的传递有明显的时滞,同时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的趋势.正是这样的"梗阻"使得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与进入实体经济的有效货币供给在数量和时间上出现较大差异,进而造成有效货币供给缺口的"梗阻"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疏导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有效抑制"梗阻"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历来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中介指标能否正确发挥作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如果这些金融变量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扭曲就不能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采取的对经济发展起杠杆作用的货币政策,除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还采取了以利率和汇率政策为主的中介指标工具。但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所以,从2005年7月21日起,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既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又提高了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全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中,有79个是由货币政策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来制定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比较,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取向与积极财政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金融储蓄与有效投资“双失衡”现象,金融资本闲置压力凸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应当调整为以推进社会与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储蓄与投资均衡增长、遏制经济领域盲目投资与加大社会公益领域有效投资并重、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与物质资源开发投资并重为重点,并相应实行新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政府向金融机构举借专项国债,引导金融资本向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童泽恒 《社会科学》2000,(10):28-31
随着各界对我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共识 ,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了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货币供应扩张传导途径的研究 ,作者认为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微观环境。决策层的货币政策应当着眼于培育和完善各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 ,同时创造条件使商业银行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企图通过简单的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 ,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是不可行的。一、货币供应扩张的几种传导途径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表明 ,在市场经济国家 ,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 ,…  相似文献   

15.
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认为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越来越强,其预期也正在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使货币政策收效变难。要提高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准确披露政策信息,取信于民;利用信息优势,正确引导经济主体预期;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对其预期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腐败社会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风政 《中州学刊》2002,(1):159-161
我国现阶段的腐败呈现出社会化的倾向,它扭曲社会心理,消解社会公德,毒化社会风气,是官员腐败的土壤和掩护。重视对腐败社会化的治理,是提高反腐败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IMF研的贷款条件性给危机国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从而引起了各界对IMF援助有效性的广泛关注和批评,由此又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考。作者分别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爆发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频频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影响和引导国内经济,应对所产生的国内经济问题.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一步深入的当今,经济开放越深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和削弱就越大.如何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与特点,正确选择货币政策加以应对,并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相关问题,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要素体系的核心 ,它的合理确定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力度及对政策功能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提出货币政策目标不应是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不应把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首要目标 ,而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 ,把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收支平衡共同纳入最终目标集 ,并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目标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 ,货币是否中性 ,即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 ,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持货币非中性的观点 ,即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