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经历了“两步走”(1953 ̄1957年9月)、“大跃进”(1957年10月 ̄1961年1月)、“两步走”(1961年 ̄1965年)的曲折发展。其间,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都为邓小平“三步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进行历史考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第三时期”理论的的提出,是共产国际中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活动。1928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了《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文献,它认为“对整个战后的发展的估计可以自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尖锐的革命危机时期(1918—1923年);第二时期是资本进攻时期(1923—1928年),这一时期是无产阶级进行防御斗争,资本主义形成某种局部稳定的时期:接替第二时期的则是“第三时期”(1928年以后),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殖民地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大规模的阶级博斗时期,是“无产阶级直接革命时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  相似文献   

3.
秦慧杰  王洁 《北方论丛》2000,2(2):89-91
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先是搞“大跃进”式的“赶超战略”,其目的是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后是进行“备战型战略”,用“抓革命,促生产”的手段搞经济建设。前者以良好的愿望开端却以普遍的幻灭而结束;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毛泽东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为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940年5、6月间,园部和一郎率侵华日军第11军向湖北枣阳地区、宜昌地区发动了一次强大攻势,实现了其占领宜昌的战略目标,史称“枣宜会战”(日军称“宜昌会战”)。“枣宜会战”是继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持续时间长达近两个月,双方投入兵力多达50余万人。由于重庆军委会及第5战区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判断失误,战术指挥失当,宜昌陷于敌手。宜昌的失守,造成了中国抗战更为艰难的形势,是8年抗战中蒋介石景感危机的一次战役。①“枣直会战”的发生是日本对华总政策与国际形势的急遽变化相互演绎的结果。1938年秋,“以攻占汉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香兰 《齐鲁学刊》2003,3(6):71-74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工业化战略、赶超战略、“两步迈进”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和“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及政治学的一般国家形式理论的发展和创建,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与发展时代下国家形式的新构想对时代特征、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判断,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前提。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了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够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关培凤 《兰州学刊》2007,(1):190-193
"苦撑待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战略.一般认为,该战略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提出的,其特征是消极待援.本文认为,"苦撑待变"战略是在全面抗战前数年就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国民政府对中国国情与国际地位、对日本侵略野心和国际形势演变趋势正确判断的必然产物.中国政府为实施这一外交战略,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这主要表现在进行舆论宣传、努力争取外援、呼吁制裁侵略及反对妥协和倡议反侵略国家进行合作等方面."苦撑待变"的实质是积极促进国际形势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变,而非一味消极待变.苦撑待变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促成了国际形势的演变,因而是成功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8.
《四川社科界》2010,(1):41-43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著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画卷既有着连续性,又有着跳跃性。因为连续,所以有了累积性;因为跳跃,所以又有更替性,表现为先发国与后发国的兴衰交替,赶超与被赶超。从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后发国追赶先发国家的成功范例起码就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美国成功赶超英国,这也是后发国赶超先发国中最为典型的先例。美国经济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开始起飞,花了43年时间赶上了英国。第二次是日本追赶美国,花了40年时间。第三次是亚洲“四小龙”追赶西欧国家,花了30年时间。第四次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成功追赶。为什么后发国能后来居上?蛙跳型经济增长的机理何在…  相似文献   

10.
贺可栋 《学术论坛》2007,30(9):27-30
国际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己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为实现其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谋略和指导.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指导思想上的一次新飞跃,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已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实施长达三十年的强制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当调整.自今年以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期间更是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2008年3月2日.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宣布中国在考虑调整人口政策,而国家计生委官员却说要长期坚持现行政策不动摇,中共十七大报告则强调“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这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本刊就此问题约请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先生撰写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反思和抉择》一文;2008年4月25日,本刊特约记者又就此问题对民间人口与生育问题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Scientist、《大国空巢——走入迷途的中国计划生育》作者易富贤博士进行了书面采访。 计划生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众多家庭、个人的大问题.本期刊登两位先生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欢迎读者投稿,各种观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兰州工业在“六五”期间的发展。利用这些普查的数据资料对兰州工业在“七五”期间的发展进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有利于促进兰州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工业战线37万多名职工全力贯彻三中全会作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抓改革,促发展,实现了生产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1):40-41
西南财经大学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刘崇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调整及其影响”,其阶段性成果是《试论美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等一组论文。这项成果以我国如何赶超发达国家为研究目的,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有关美国“新经济”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本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实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 ,都把赶超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以苏联和中国为例 ,对两国实施赶超战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丝绸之路”基础上实施的“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等战略,是中国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创新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思维。新时期的“冰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参与的国家经济贸易的新战略,京津冀港口具有惊人的吞吐量和超强的集疏散功能,可以定位为“冰上丝绸之路”航道的港口起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定,特别是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其“和平演变”战略,更加促使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急剧变化。这不仅改变了战后长期形成的冷战格局,而且对90年代甚至更长时期国际形势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更好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外交大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的发展不光是由“中国怎样看待和对待世界”决定的,更是由“世界怎样看待和对待中国”决定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周边国家。迄今为止,美国还没有把中国视为最紧迫和最危险的战略对手。一方面,美国目前最危险的敌人是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分子以及正在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邪恶轴心国家”,最紧迫的任务是全球“反恐”“反邪”;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尚未具有充分的实力,像前苏联那样危及美国自身的安全及其全球战略的实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美国用10年到20年时间打赢了“反恐”“反邪”的“第四次世界大战”,它会怎样对待中国?届时中国的国力是否足以与美国及其盟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随着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经历了四次战略调整,现分述如下。 第一次战略调整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经济大危机期间及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或快或慢地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但是,由于过渡的性质不同,这些国家逐渐分为两个集团。美、法等国的过渡是在保存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限制垄断资本的极端恶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农群众处境,走福利国家的道路。我称之为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德、日、意等国的过渡是实行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亦即法西斯专政。1935年8月20日共产国际根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通过的决议称之为“最反动的、最含民族侵略思想的、最抱帝国主义野心的财政〔应为金融〕资本家的公开的、恐怖的专政。”  相似文献   

19.
杨琰华 《兰州学刊》2003,2(3):83-84
中国现代化战略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贡献之一 ,它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的体现过程 :建国初期 ,提出了“超英赶美”的盲目赶超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提出了“两步走”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提出了“分三步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十五大前后 ,提出了跨世纪发展的新的“三步走”和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战略。它凝结了几代人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安全观的变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出现了深刻变化,我国的安全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地,我国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对外政策、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