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铜陵思变     
江接海 《决策》2014,(1):54-57
铜陵是一座以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城市。这里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铜产业基地。因铜而兴,也因铜而困。长期形成的“一铜独大”产业结构,给铜陵带来一系列成长的烦恼。2009年3月,铜陵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13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铜陵列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相似文献   

2.
郭敏 《决策》2023,(Z1):32-35
<正>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居全国第3,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居全国第1,上市公司新增2家、总数居全省第4……在过去的2022年,铜陵树牢“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克难而进、奋勇拼搏,转型发展干出了显示度,项目攻坚跑出了加速度,“一改两为”增进了满意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5):19-19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对伊春等12座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转型评估,目的是审查其转型规划、督促资源枯竭城市使用好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  相似文献   

4.
李明 《决策》2009,(7):I0002-I0003
今年年初,铜陵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标志着铜陵被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重点,被推上了改革创新的前沿,也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铜陵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城市转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总的想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为重点,抢抓发展机遇,抓紧抓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力争到2012年,  相似文献   

5.
陈杰 《经营管理者》2013,(26):87-88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然而既然是资源,就有走向枯竭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通常遵循"资源—产品—污染"的发展趋势,这种单向流动的态势必将导致资源的再生速度低于资源的消耗速度,随之而来的除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直接问题,还有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失业等次生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经济转型,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经之路。本文以耒阳市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首先通过梳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结合耒阳市的具体发展状况,揭示资源枯竭对耒阳市带来的改变与影响,进而探讨耒阳市经济转型的对策与办法,以期对耒阳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如何在配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拟从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现今的发展态势,提出阿里金融的几点支持意见,并最终实现阿里金融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资源枯竭煤矿—白家庄矿为例,分析了白家庄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以"白家庄矿"为例的资源枯竭煤矿服务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伏生 《领导科学》2006,(14):10-11
工矿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因资源枯竭等方面因素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工矿型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威胁着其生存和发展。解决好工矿型城市转型问题,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一、科学分析工矿城市发展现状据统计,我国现有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工矿型城市126个,其中30多个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现有的8000多座矿山中,400多座资源已枯竭,三分之二已进入中老年期,正在加速枯竭进程。尽管近年来许多工矿型城市在结构调整、推进新…  相似文献   

9.
<正>"地上盛产粮油棉,地下富藏油气盐",这曾经是潜江人引以为豪的口头禅,也是潜江地产资源丰富的真实写照。早在2009年以前,潜江市江汉油田石油开采业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度高达70%-80%,但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境内石油资源已濒临枯竭。2009年3月,潜江赫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如此困境,潜江该如何转型?资源接续渐替石油资源虽濒临枯竭,但潜江人善于应变。上帝为其关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转型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型枯竭型城市乌海也同样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危机等重大问题,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找出下一步发展路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乌海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乌海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乌海市的最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入围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标志着大冶及时而准确地选择占据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曲线”。从而使得大冶在“十一五”时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为大冶“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积蓄充足后劲。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5,(Z1):42-43
《决策》:"十二五"时期,铜陵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扩大规模、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彰显特色,着力构建产业优化大格局。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铜陵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怎样的阶段?又是如何用创新的举措深入推进的?倪玉平:铜陵因矿建市、因铜而兴,属于安徽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更迫切,任务更艰巨。历史地看,在城市转型过程中,铜陵的产业发展相应经历了较长的转型调整期。到"十二五",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阶段,既是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湖南省冷水江市的资源状况的调查,和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并且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简单的研究这类城市转行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查英 《决策》2014,(6):68-70
在经济下行与区域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没有实质性效果,事关铜陵经济发展的后劲。围绕打造世界铜都的目标,铜陵市集聚了一批优质铜产业,以往单一的资源型城市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与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如何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从中汲取最大红利,则是当下铜陵的改革者需要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然资源的普遍衰退,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产业结构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渔民纷纷转产转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舟山群岛新区渔民就业转型的实践采论述资源枯竭型产业的转型与其就业转型的特征、理论、政策、问题以及启示,揭示了城市功能、产业构成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企业是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的企业,同时也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主体,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它比一般企业在实施产业转型战略中占据着更为突出的位置,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的实施主体。中国的资源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这些资源型企业过多地重视资源的开采,缺少企业、地区长远发展的考虑,这将导致产业的结构单一,缺乏市场意识。当前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产业转型主要面临资源枯竭和体制转换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3,(48):26-26
国务院12月4日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是我国首次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理清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  相似文献   

18.
从对曲斗矿的地质构造、生产布局和技术管理等影响矿井资源回收率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资源枯竭濒临闭坑的老矿区中寻找遗漏煤层,有效地延长老矿井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淮北矿业集团下属朔里矿、石台矿由于资源枯竭、连年亏损,计划2017年停产关闭。2015年8月份,集团公司从促进转型发展大局出发,对朔里矿、石台矿进行整合,成立朔石矿业公司。为避免停产关闭的被动局面,朔石矿业公司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两井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查阅各类原始档案,利用一年多时间,实现了两井华丽转变。由两个资源枯竭、人员众多、连年亏损的衰老矿井,转变为资源互补、精干高效、扭亏为盈的活力矿井,成功开创了淮北矿区"一矿两井"模式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20.
林生菊 《决策》2014,(2):I0002-I0005
铜陵,这座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小城,全市人口仅74万,采冶铜的历史却已经延绵3000余年。始于商周,盛于汉唐,1900多年前,东汉在此正式设立“铜官”。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锏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