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蛇的故事在不同时空的不同作者笔下被多次"故事新编",分别打上了时代和作者独特的烙印.从冯梦龙的"情教"到刘以鬯的现代意识,再到李碧华的女性情感困惑和宿命,蛇的故事在不断地得到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裁归属、艺术技巧、"油滑"问题、现代性与传统等,其中体裁归属和对"油滑"的评价堪称难点。创作时间跨度达十三年,《故事新编》是惟一在写作时间跨度上几乎涵盖鲁迅整个创作生涯的小说集,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及其动态的主体精神过程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之前的研究疏于对这一维度的考量。"油滑"贯穿《故事新编》创作的始终,是解开诸多难题的入口,要在鲁迅动态的主体精神构成中来把握,需要我们对于鲁迅的精神与文学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细密和具有整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故事新编》中 ,鲁迅借助历史小说的形式 ,既深刻地揭露与批判了国民的奴性 ,也在不少正面人物身上映射了改革精神与反抗精神等理想人性。同时 ,小说也传达了作家作为启蒙者无法驱遣的孤独、绝望与虚无感。这双重意蕴的矛盾性与作家矛盾、复杂的创作动机与心境直接关联。在鲁迅创作动机的深层结构中 ,丰富性动机 (文化启蒙 )与缺乏性动机(“释愤抒情”)交融共存。在不同创作时期 ,两类动机的比重并不一致 ,创作心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而文本意蕴的矛盾性也相应地呈现出起伏消长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5.
"乡土与人性"是现代文学史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基本主题之一,也是鲁迅、韩少功两代作家的共同关注点。从韩少功的自我言说中可以找到其与鲁迅先生在文学思想、创作意识上的联结点;以文本中的叙述者"我"为切入点,从人性的扭曲、迷失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阐述"人性观"的基本内涵;辨析"我"身份的隐性所指。从而考察韩少功的"人性观"是对鲁迅"人性观"在承继基础上的变异和发展,进而体会两代作家文化心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碧华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畅销小说作家,她的小说无论在宣传推销方面还是在电影改编方面都非常成功,在通俗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各界对她的评价不一一,有人说她的作品低劣不堪,也有人说她的作品带有丰富的寄寓性,“是一般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她小说中的情境多是孤寂冷清的,人物多陷于孤独的人生困境,充满了生命存在的孤独感。李碧华...  相似文献   

8.
鲁迅晚年创作的<故事新编>,通过三种途径对历史和神话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创造,即"历史的同时化呈现" 、"取一点因由"再"随意点染"、人物形象的"脱冕".历史和神话为什么能被鲁迅象"橡皮泥"一样任意地揉搓?是因为<故事新编>是西方表现主义深刻影响下的产物.在表现主义那里,为了表现作家的思想和个体情感,历史可以成为主观表现的工具,被创作主体随心所欲地撕碎、变形、颠覆、改编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人所共识;但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知识分子,鲁迅的文化心态是极其复杂的。他的《故事新编》全部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是对英雄传说、先哲故事稍加点染而成的“新编”。八篇小说广泛涉及了对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的各类古代先人,其创作历时13年,可以说,《故事新编》中融入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知识分子现实姿态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故事新编》的解读,阐释鲁迅复杂的文化心态,展示其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的人生经历、早期思想与创作追求等有着相近之处.两个人又都创作了表现现代女性反抗封建势力、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伤逝》和《一个女人》.从一些史料中可以推断:鲁迅的早期创作是受过有岛武郎的启发和影响的.但鲁迅的思想要比有岛武郎更进步,鲁迅笔下的人物要比有岛武郎笔下的人物更深刻、更完整.  相似文献   

11.
塔哈·侯赛因的《山鲁佐德之梦》与鲁迅的《故事新编》均重视从多个层面对神话人物进行塑造,并在其中凝聚作者的哲学、政治、思想以及对社会的关注,使神话形象言其所不能。这两部作品在形式上存在诸多相似点,而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却大相径庭。利用神话人物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在鲁迅和塔哈·侯赛因的笔下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正是源于两位作家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迟子建的"底层写作"显示出了不同流俗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在她看来,是否具有道德感对作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作家要"目光能直逼人性深处"。很多作品流露出其对底层生存者命运遭际的深沉关切与同情,但她没有将自己的写作建立在单纯的批判、揭露和控诉之上,而是在苦难之中发现人间的温暖和柔情。迟子建的创作,确立了更具文学性和意义内涵更为丰厚的叙事伦理与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从科学救国到弃医学文,一直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第三本小说集,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先后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而写成。在他创作《故事新编》的漫长岁月里,正经历着世界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这深刻的变化,自然会在作品里有所反映。 鲁迅在创作《故事新编》的第一篇《补天》之前,就已经是一位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战士了。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是炽热而深沉的,这种爱国主义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赋于新的内容,增添新的光彩。早在一九○三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期,就以激昂的笔调译述了古希腊斯巴达人民宁死不屈、英勇抗击波斯军的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  相似文献   

14.
杂带"油滑"的《故事新编》创作时间跨越13年,此间,鲁迅经历了一个由新文化运动旗手到颠沛民间甚至是众叛亲离的荡激过程,其创作心态和艺术手段也必然随之经历变化。油滑,符合这种人生转变时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仿拟了浙东民间戏曲"的二丑艺术",但却有利于保持韧战者的心理优势,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文化先驱的"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和类似玩世不恭的"捣乱"与自嘲。循此理解,关于长期存在的《故事新编"》油滑"争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故事新编》的“虚妄感”徐顽强《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①,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17.
《故事新编·起死》篇从创作来源上看,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对古代"庄子与骷髅"母题的重构,又揉合了现代风格改编而成的。《故事新编》中"庄子叹骷髅"情节框架则主要来源于清代小说《续金瓶梅》,骷髅复活、恩将仇报情节是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不仅有着多重隐喻的故事内涵,而且增加了荒诞的情节与人物,成为"庄子叹骷髅"故事母题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8.
杂带"油滑"的<故事新编>创作时间跨越13年,此间,鲁迅经历了一个由新文化运动旗手到颠沛民间甚至是众叛亲离的荡激过程,其创作心态和艺术手段也必然随之经历变化.油滑,符合这种人生转变时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仿拟了浙东民间戏曲的"二丑艺术",但却有利于保持韧战者的心理优势,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文化先驱的"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和类似玩世不恭的"捣乱"与自嘲.循此理解,关于长期存在的<故事新编>"油滑"争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古代英雄圣人们都被拉到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鲁迅的幽默、调侃和戏仿(鲁迅自称为"油滑"),让现代读者感到"大话"和"无厘头"的味道,导致了认为<故事新编)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或"类"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观点.从表现和实质两个层次客观辨析<故事新鳊>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关系,同时详细分析比较鲁迅与后现代主义者在文本中解构历史上体现的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是了解鲁迅后期创作和思想的重要资源,《故事新编》的“新”与“编”就内含着作者的创作取向和思想特质。具体而言,《故事新编》的“新”包括情节和主题的新变;从神话向小说的转变、间接与隐喻手法的采用、主观化和心理化的大量介入等艺术特征的新变;价值观上的民间立场取向等几个方面。此外,《故事新编》的文章创作时间与文集编排次序的不一致,反映出鲁迅创作思想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