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但少数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加强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是关系全国四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之一。民族自治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财政一直比较困难,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以1978年为例,全国民族自治区的工农业总产仅占全国工农业总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兼谈回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贵州、云南三省。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近1亿多人,回族人口800余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近10%,其中60%以上聚居在西部民族地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我国陆地边境2.1万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是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财政供养人口的膨胀成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普遍现象。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规模,优化财政供养人口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试图通过对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提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及优化其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水电资源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成因1、我国水电资源集中分布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发展问题连为一体.我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一位.据全国第三次水电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水电蕴藏量达6.76×10~8KW,发电量5.922×10~(12)KW·H/年,其中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总装机量为3.78×10~8KW,年发电量1.923×10~(12)KW.H/年.到1995年全国水电装机5000万KW,年发电量2000×10~8KW·H/年,水电资源利用程度仅占可供开发总量的6.6%,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从发从水能蕴藏最分布上看,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华北、东北地区仅占全国的3.6%,华东地区占4.4%,中南地区占9.5%,西南地区占70%,西北地区占12.5%.从规划开发的全国12大梯级水电基地看,西南地区最为集中.80年代后,我国加快了对西南丰富水电资源的开发步伐,从已形成的移民的民族人口构成及其迁移——安置地区看,在1600多万移民中约有12%为少数民族,40—50%的移民搬迁到少数民族地区安置.从即将产生的移民结构看,约30—40%为少数民族人口,70—80%的移民在少数民族地区安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西部,民族地区地域广大,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 的86%。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可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既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用好这个机遇,不仅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深厚的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关系我们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根本大计,而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搞得怎样,又关系着国家四化建设这个大局的成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有几千万,居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如果民族地区的“四化”搞不好,全国的“四化”也难得实现。怎样把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迅速搞上去呢?综观建国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自治,保障民族自主权,让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而不是形式的)自主权,以发挥各民族的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具有“山”(山区)、“边”(边疆、边远地区)、“穷”的特点,经  相似文献   

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等省(市)。总面积68402万平方公里,人口264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1%。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多数是经济不发达的“少、边、穷”贫困地区。作为主要经济的农牧业,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半封闭和半自然经济状态,发展缓慢,工业基础一直很薄弱,不少地方企业相继倒闭,财政自给率很低,未达到过30%。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客观上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口素质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偏低有重大关系。民族地区要加速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小,但其分布的地域广阔,仅民族自治区域就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建国40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开发民族地区,使之得到了较快…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56个民族,从人口来看,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3.3%,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7%;但从居住面积来说,少数民族却占全国面积的63%左右,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资源极其丰富。广西有12个民族,其中11个是少数民族,他们的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近40%,而面积却占60%以上。这说明“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如今我国各民族均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却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全国5个民族自治区都在西部,30个民族自治州有27个在西部,119个民族自治县有80个在西部。西部地区聚居着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加快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同样。我国实施少数民族专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西部少数民族的专业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几乎囊括了56个民族。其数量要占全国少数民族专业人才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西部地区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口的比率是1:92,只有东部地区的1/10。因此。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专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的现象。国际通常说法,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或者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即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996年10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自8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2%,目前已达 1.2亿,有10个省市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南京市至 97年底 60岁以上人口 69万,占总人口的 13. 1% ,已是人口老龄型城市。且我市老年人口年增4.9% ,高于全省、全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居住有裕固、藏、蒙古、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3.66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61万,占72.12%;少数民族人口2.03万,占56.05%;裕固  相似文献   

13.
我省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市(琼中、白沙、保亭、乐东、昌江、东方、陵水、通什市和三亚市),有4个少数民族杂居县市(屯昌、万宁、琼海和儋州)的12个少数民族自治乡镇。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0%,民族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解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发展民族教育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我省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我省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远远落后于汉区.如何把我省民族教育搞上去,使之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特区建设的需要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民族地区的有关教育部门和一些乡村学校,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作了调查分析.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西居住着汉、壮、瑶、苗、京、彝、仫佬、侗、回、毛难、布依、白族等十二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居住面积占60—70%。搞好民族地区商业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蒙古族人口已达3,411,657人,其中内蒙古蒙古族为2,489,780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3%。虽然蒙古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很小,但是他们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这里有广阔的牧场、农田、森林以及丰富的矿藏资源,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控制人口增长对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与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蒙古族,也同样存在着人口增长如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少数民族就有55个,人口近1亿。在全国8000多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有80%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消灭贫困,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不能离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除了历史和地域的多种原因外,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更主要的是缺人才。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和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民族干部和建设人才,其中包括占人口一半的女性人才,就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缩小与其他地区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族地区财政的最突出问题是财政结构失衡,明显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收支比例严重失衡。从“一五”至“三五”时期的二十年时间内,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除西藏外,收支差额并不十分悬殊,自给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有些年份还自给有余。“四五”计划以后,特别是近十年,少数民族自治区财政收支状况出现格局性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急剧下降,民族地区财政吃补贴、依赖中央财政的局面日益严重。财政收支失衡给民族地区财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中央固定补贴数额的情况下,自给率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民族地区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民族地区财政宏观调控是指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要在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重视和运用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总量性均衡及结构性均衡基础上稳定、持久、有效地增长。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加强民族地区财政宏观调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与作用:(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有助于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回族在山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山西回族的人口及其分布山西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现有汉、回、满、蒙古、朝鲜、壮、藏等35个民族成份。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2529万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380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其中回族5191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1.4%,是山西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山西省回族的分布非常广泛,全省117个县(市、区)中的111个有回民居住,主要分布在城镇,其中长治市城区13835人,太原市城区11617人,大同市城区6091人,晋城市城区2070人,阳泉、榆次、临汾、运城等市区都有千人以上,共计38949人,占全省回族总人口的75%。在农村有小聚居的回族村58个,共有人口万余人,约占全省  相似文献   

20.
人口分布是人口的空间存在形式。反映一定地区范围内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区域性的人口科学的组成部分。探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分布的现状,分析其规律,阐述其特点,将有助于区内蒙古族人口发展的预测,也将对有计划地发展蒙古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提供重要依据。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为2,489,378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2.97%,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12.92%。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