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间权利、利益和责任的相互制衡 ,即通过对恰当契约安排的选择来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中国企业的代理问题 ,即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选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规范的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机制。  相似文献   

2.
慈善事业涉及捐赠主体、慈善组织、受赠主体、公众、媒体、受托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然而在实践中,委托代理常常出现失灵现象,而这恰恰是影响慈善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问题。慈善组织运行中的委托代理失灵,集中体现为慈善资源所有者委托不足而导致的慈善组织低效运行,接受委托的公益慈善机构越权代理、表面代理、局部代理、歪曲代理。造成这种失灵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慈善组织的弱激励与弱监督并存。矫正这种失灵现象,需要慈善组织通过强激励与强监督并行的运行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以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利益主体。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利益竞争。这种建立在经济主体利益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物质利益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因此,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必须树立既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利益价值观,又要确立能够调节整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价值观念。如果从建立重视物质利益价值观的需要来看,中国传统的义利价值观,特别是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运用马克思股份制经济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对混合所有股份制经济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重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微观层面指出了我国国企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独特性;然后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结构之间的矛盾,认为构建混合所有股份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和国家公务员要能在变中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就要科学地把握和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发生了变化,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不能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  相似文献   

6.
汪渊智 《江淮论坛》2013,(2):103-110
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实质上就是对行为人的事后授权。能够追认无权代理的主体只能是被代理的本人。追认的对象原则上仅限于双方法律行为。追认的意思表示无任何形式要求,但追认的时间有期限限制。无权代理行为经过追认后,在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相关信息接受程度不同,掌握信息多的人比掌握信息少的人处于有利地位易获益。只要资本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就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双方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委托人难以观察到代理人全部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承担的责任风险不同以及代理人不理想等委托代理风险。为此,应采取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受托人和管理人激励机制、强化年金运作的约束机制、优化年金理事会人员构成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凡 《江西社会科学》2001,10(Z1):112-114
代理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使民事主体摆脱了事必躬亲的束缚,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交易中游刃有余.这无疑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财富,但是作为代理伴生物的无权代理的存在则危害交易的安全和本人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无权代理加以规范.鉴于我国民法中关于无权代理理论存在诸多的争论和分歧,本文拟就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关系及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我国社会经济管理各方面都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把市场作为调节经济运行主要手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企业。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是: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既是利益主体,又是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生态城镇化建设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保障生态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除了宏观的顶层设计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必须注重微观主体培育,充分尊重并引导微观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逐利行为。在培育微观主体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三方进行利益博弈。通过第一阶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微观主体培育方案;通过第二阶段的博弈,地方政府在长期达到培育微观主体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培育微观主体,宏观顶层设计需充分考虑微观主体利益,中观调控需切实保障微观主体利益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营造制度环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规范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通过微观主体的有效培育,保障生态城镇化建设长期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作为商事活动最主要的主体,其对外开展业务活动会产生广泛的代理关系.这其中,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雇员与公司的代理关系应如何认定?本文探讨了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雇员在处理公司业务活动中的代理地位及表见代理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代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公有制本身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概念,后者在社会实践中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公有制一旦从一个单一的共同体扩展为社会化的形态时,它的实现形式就改变了——它会以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作为自己的社会化实现形式,此时,市场经济对私有制所要求的必要条件——不同所有者它表现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公有制条件下也同样具备了。可见,公有制与私有制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上,依据的都是同一原理,即保持各自独立的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公有制,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我国初步形成了涉及经济、政治、公益及其他类别的利益集团.他们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和问题.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利益诉求外部环境,承认利益集团的政策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促使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协会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中介组织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协会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类型的协会组织 ,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 ,促进个体的私有利益和市场的公有利益的有机结合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进程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事主体意思自治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意思自治,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保障民事主体的自由权利,体现民事主体人格利益的存在,保障个人尊重、社会公平正义,从而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玉秋  梁成 《理论界》2005,(10):54-54
市场经济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土政策”和“阳奉阴违”等现象,造成政策执行难。本文针对当今政策执行难现象深入剖析了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并进一步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差别显性化和矛盾化的时期。有效整合社会各成员、阶层、利益群体、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利益整合机制,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产权代理人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引发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扬弃与重构。为了寻求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市场性委托代理契约对行政性委托代理契约的置换。这种契约置换能否有效地得以实现,关键在于作为国有产权所有者的国家如何通过委托代理契约,选择国有产权实际运作的代理人。在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表明国有产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就这一现…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具有利益最大化、竞争性、创新性。公平性等特点,它要求社会主体不断完善人格,同时,市场经济又以其自身固有的矛盾而给社会主体人格塑造带来困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采取对策使人格不断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支点是无数个具有独立经济权力和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各主体为追逐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交织,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在市场经济中,有哪些经济主体?不需加以特别的思索,大部分人都可以脱口回答:有个人、企业和国家三类。这一点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三类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是怎样演化形成的?它们各自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彼此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似乎又无人专门加以论述。在我国由以产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结合为特征的旧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转轨演变的过程中,这三类市场主体的发育状态如何?这种状态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是一个亟待搞清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尤其是想就我国个人经济主体的发育现状和发育难点,以及这种状况对我国缔造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