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文玉 《唐都学刊》2009,25(2):125-126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汉唐史的研究一直很热门,就全国历史学界来说是如此,对于西安地区来说则更是如此。这固然是因为汉唐两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两个历史时期,也因为汉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西安,西安人具有更多的汉唐情结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许纪霖在学术界一般的印象中,注重史料的考据、史实的疏理,而疏于框架的建构和思想的分析,似乎是日本研究中国的学者们共同的特征。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沟口雄三在他的日本同行之中,就显得分外的突出。他的专业是中国思想史,一方面他继承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在世界东方和西方的流传播扬迄今已逾千百载。20世纪随着文艺思潮的繁盛、学术思辩的深入以及科研手段的进步,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这个世纪末叶的数年间,从总体来看,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中国文学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说,已成为不可移易的定论。国外中国文学研究正日益壮大、乃至形成了若干堪与国内研究相媲美的学术实体,也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本文拟就西方、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典型的学术板块,对1995年以来的有关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揭示多元世界中的中国原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多元世界中的中国原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研究李长莉沟口雄三是日本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名学者,他以鲜明的批判性和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在日本学术界颇受注目,他对于中国思想内在连续性的研究,对于中国文明原理独特价值的揭示,以及对于世界多元近代化的思考,触...  相似文献   

5.
由社会史研究引发的史学思考——论史学发展中的科学化与大众化问题葛志毅中国的社会史研究,无论是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兴起,还是在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复兴,都同世界史学发展潮流密切相关。因此,若能将其置于本世纪以来世界史学发展大潮中,并与西方社会史学做些比较,将...  相似文献   

6.
夏莹 《求是学刊》2006,33(3):29-32
随着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政治哲学在中国理论界的影响也迅速扩张。回顾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一个无法抹杀的基本事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其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研究混同于意识形态的论断,这就使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回答。本文作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因此应该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0,(8):15-15
中国的确富裕了,财富数量的极大丰富,刺激了我们各行各业都拥有了强大无比的自信心,在目前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因为有专家说:“在21世纪,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如果不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拣人家的残余。要看21世纪究竞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于是,我们可以断然宣布,用十年时间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9.
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先后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史、以及中外比较研究与教学,以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学识渊博著称。《古代中国与世界———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考》一书,是作者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执著求索、精研覃思、厚积薄发的结晶。虽然以论文的形式结集,但其内容却非常丰富。就所涉及的地域而言,是融中外古史为一炉;就所涉及的内容而言,是纵横捭阖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史之间。综观全书,非但所论多为中外古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和“空白点”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国外的中国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比较研究。1988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家亚德谢特(S.A.M.Adhead)所著《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一书把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上的其他诸文明作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正如该书导言所说,这本书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因此,它始终抓住中国跟欧亚大陆西  相似文献   

12.
论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氛围刘小敏目前,西方世界有些人认为,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已表明中国不得不走向“光彩夺目”的资本主义道路。德国《明镜》杂志1993年第6期上有篇文章就称“在未来的10年中,地球人口的80%(即大约40亿)将重新回到商品...  相似文献   

13.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对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并且在这两个世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体和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饮食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饮食史的基本特征徐海荣“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饮食以其独特的风貌、灿烂辉煌的成就夸耀于世界,并赢得了“烹饪王国”的崇高声誉。“吃在中国”,已成为世人的共识。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紧扣时代的脉搏,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入比较,探讨其异同。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端,就冷静地钻研、不懈地思索,遵循严格的研究规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创立了一个史学学派,由此形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典型范式。本文尝试对侯外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年寄语     
《社会》1999,(1)
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刻,我们仿佛听到了新世纪临近的脚步声。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以往的20年,中国社会从极端残酷的阶级斗争漩涡中挣扎出来,投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终于成为国际社会一成员,开始了用国际惯例办事的步伐。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在这20年中,社会学不仅获得了新生,而且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欧美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国社会学已成为世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感谢作出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决策的邓小…  相似文献   

18.
俄国的茶文化及中国种茶技术在俄国的传播郭蕴深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公元前2世纪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叶先后传播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首。中国茶叶的向世界流传,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传播了中国的文...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明和中国现代化道路郑镇上一世纪中叶,酉方殖民主义者的炮舰轰开东方最古老的天朝帝国大门之后,中国就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现代化从此走上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洋务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惨淡经营,维新派改良腐朽、僵化的封建制度的悲壮变革...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与方法论的几点思考刘岐山调查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想多出成绩,少走弯路,就必须十分尊重调查研究这个方法论原则。一、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