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  相似文献   

2.
李白之父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父亲究竟是什么人?对此问题大致有三种不同说法: 最早的说法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这种说法显然不可靠,因为李白写的《任城县厅壁记》根本未提到他父亲曾在此作过县尉,而是说:“白探奇东蒙,窃听舆记,辄记于壁”。可见他是路过任城,而非家居任城。在李白的诗中也多次说他是从外地迁到山东寓居的,如“余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从李白的诗中还看出,他寓居在山东的家并未在任城而是在沙邱。如“我家寄在沙邱旁,三月不归空断肠”。“我来竟何事?高卧沙邱城”。李白写了好几篇怀念居住在山东的子女的诗,情感很真挚,但无一句怀念其父的,足见其父并未在山东寓居,更不会在任城作官。  相似文献   

3.
杜甫称李白为“山东李白”,元旗和《旧唐书·李白传》径称李白为“山东人”,原因何在?李白有显赫的先世,而近世却沦为商贾子弟;按唐代制度,商贾子弟不得参加贡举,从而进入仕途。本文从李白的入仕道路入手,探讨了“山东人李白”背后潜藏着的李白家世和经历的秘密以及他内心难以言诉的幽愤。所谓“山东人李白”,正是李白为了离弃、遮掩其工商杂户出身,定居山东并取得山东户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从“李白,山东人”说起编修于五代后晋的《旧唐书》,至宋时受到许多史学界有识者的批评.曾公亮谓其“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进新唐书表》),吴缜谓其“纪述取舍,乖戾舛差”(《进新唐书纠谬表》).单就《旧书》的《李白传》而言,其“错误”诚然是在在皆是,其中尤以谓李白“山东人”最为识者所鄙陋.中华书局标点本《旧书·李白传》“山东人”下校勘记云:“李白中年时曾在山东住过,故杜甫诗中有‘汝与山东李白好’之句,元稹《杜子美墓系铭》以李白为山东人,《旧唐书》沿袭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5.
新旧唐书李白传各有千秋,在资料采集与文学写作方面,体现出有所不同的风格追求与耐人寻味的采择,其中有些为人诟病的“错误”,似乎并不简单,包含着时人的文化认知、寓意,未必“错误”.如李白“山东人”一说,就颇可商量.正确与否并不因时间先后而判断,有些名文、“信史”反而值得推敲,如记叙李白的李、范二文,以及李白时人的魏万文,旧唐书李白传似未见过或全不采纳,令人寻味.新唐书李白传显然更多文学描写渲染.  相似文献   

6.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为了全面彻底地理解这两句录文,古今不少注家几乎绞尽了脑汁。杨慎说,“观太白自叙之书云:白家世本金陵,此其自状明甚。……唐之先仕于后周,岂有  相似文献   

7.
<正> 华岳,字子西,号翠微,南宋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池州市)人。关于他的生平,《宋史·忠义传十·华岳传》仅叙其为武学生,上书皇帝,因忤权相韩佗胄,下大理,贬建宁(即建安,今福建省建区瓦)。佗胄诛,放还,复入学,登第,为殿前司官属。又因谋去权相史弥远,被史下狱杖杀。华岳祖居河南濮阳,累世为武将。南渡后徙居池州。父、祖生平无考。在他的诗中仅叙有一叔名子明,其《思故人》诗自注云:“予谪建,不知西北故人安否?因以诗寄子明叔,询诸子动静。”  相似文献   

8.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9.
《北史》卷80《外戚·李惠传》载:“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父盖,少知名,历位殿中都官二尚书,左将军、南郡公。初,太武妹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犍之妻。太武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之助,故宠遇差隆,诏(李)盖尚焉。盖妻与氏以是出。”《魏书》卷83《外戚·李惠传》所载内容与此完全相同,文字也相差无几。据此可知,武威公主似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凉州之后不久因她“通密计”有功而将她改嫁李盖的。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胡应麟,曾在《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记载了一条史料:“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叙,称施某尝入市肆,紬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这里所说的施某,是指的施耐庵;这里所说的罗本,就是罗贯中(见明人郎瑛《七类修稿》卷二十三)。胡应麟的这条笔记,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罗是“门  相似文献   

11.
孟浩然四题     
隐鹿门山孟浩然隐居鹿门的具体时间,向来没有成说。《新唐书》本传载:“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卷二○三《文艺传》) 又据《唐才子传》,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其张子容传云:“初,(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诗篇唱答颇多。”(卷一)检孟浩然集有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据明铜活字本)诗,证明张子容确实曾经隐居过(《唐才子传》既言其隐鹿门,白鹤岩  相似文献   

12.
论啖助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啖助学派,是唐代中叶研究《春秋》的一个学派.形成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是啖助、赵匡和陆质.啖助,《新唐书》卷200有传,赵匡传也附见.而啖、赵事迹及著述经过,最早见于陆质(初名淳)所整理的《春秋集传纂例》卷一《修传始末记》.记云:啖先生,讳助,字淑佐,关中人也.聪悟简淡,博通深识.天宝末,客于江东,因中原难兴,遂不还归.以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事多响合,期返驾之日,当更讨论.鸣呼,仁不必寿,是岁,先生即世,  相似文献   

13.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14.
葛洪,字雅川,丹阳句容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卒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祖父葛系为吴大鸿胪,父葛悌初亦仕于吴,后为晋邵陵太守。葛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广览众书,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号为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葛洪先就隐学。后又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鲍玄亦为神仙家,据说能“逆占将来”。葛洪传玄业,并兼综医术。晋太安中、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葛洪又随吴兴太守顾秘参与军事,为将兵都尉,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又入罗浮山,炼丹终生。葛洪既是一位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又是一位宣扬神仙道教的宗教家,在他身上牧师与刽子手的两项职能是兼而有之的。葛洪更是道教的理论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隐逸传》等书,为宣传长生不死的神仙学提供了一套理论根据,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如何了解一个地方的下情、民意,怎样评判一个官员的政声、政绩,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听取舆论。听取舆论各有办法,其中李白的“窃听舆论”,就颇有意思,值得借鉴。李白35岁那年,到山东济宁任城游历。多日后,在县衙门大厅板壁上挥就了大作一篇:《任城县厅壁记》。在追溯任城历史沿革、地势要冲、风土人情之后,诗人以较大篇幅记叙了贺县令“肃而教”、“惠而安”、“富而乐”、“宽猛相济,弦韦适中”的治政措施,实现了“农无游手之夫”,“机罕颦蛾之女”、“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宫体诗的评价,千百年来贬多褒少,声名狼藉。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叙》中说:宫体诗“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采。词尚轻险,多哀思,格外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把宫体诗当作亡国之音。李白则斩钉截铁地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一句话把宫体诗打入地狱。刘大杰指责它是“色情文学”,翦伯赞斥之为“诗歌中的糟粕”。影响较大的是游国恩,他在《中国文学史》中,把宫体诗视为“淫声媚态”的作品。这些评价,已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如果我们把宫体诗放在当时历史环境和文学发展进程中去考察的话,就会感到这些评价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塞人”古读音为“Sak”,波斯文献中称为“萨 迦”。古希腊、罗马作家称其为西叙亚人。塞人在新 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活动时间大约开始 于战国前后。《汉书》西域传、张骞传、李广利传、都 有记载,但文字十分简略。在公元前177—176年,由 于大月氏人的西迁,塞人放弃了世代居住的伊犁河 流域。其中一部分南下,散处帕米尔各地,即“自疏 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为塞种”。以后又逐 渐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于是,于阗绿洲、罗布荒原、 吐鲁番盆地,都曾留下过古代塞人的足遗迹。本文结 合新疆各地发现的岩画和出土文物。对新疆塞人的 社会生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来笔者在袁凤孙《嘉靖南充县志》中,发现清代著名学者蜀人费密为“嘉靖八才子”、“西蜀四大家”之一的任瀚所作传,但传中错误有二,详见下:其一,费密《任瀚传》称:“癸巳(嘉靖十二年),天子遴才,改春坊司直,兼检讨。”而《明史·任瀚传》则为:“十八年,简宫僚,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孰是孰非?按,嘉靖十二年,任瀚确同唐顺之等同被吏部推翰林编修,但被“报罢”。《明世宗实录》卷一五二记此事甚详,“先是,上以翰林侍从人少,诏吏部博采方正有学术,为众望所归者充其选,于是部臣疏顺之等十人名上。诏七人改补如拟,其报罢三人者,任瀚、…  相似文献   

19.
(一)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四川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以进士出任江苏吴江县知县,他跟着到了吴江。后又随父调职辗转江西、北京、南京各地。明亡后,清兵攻占南京,唐甄随父避难到浙江的山阴和新昌(今浙江绍兴市和新昌县),后又还居吴江。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唐甄回到四川原籍,于阆中考中举人。后又通过吏部考试,分发山西,任潞安  相似文献   

20.
傅玄生平及其生活时代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出身仕宦之门,其祖父燮,为东汉汉阳太守;父干,仕曹魏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博学善属文”,长入仕途。先后任县令、太守,“所居称职”(《晋书·傅玄传》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同此)。西晋建立后,进爵为子,屡迁至太仆、司隶校尉。晚年因忤犯权贵而免官,寻卒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