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3):8-13
改革开放之初,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其实质是调整过去的社会发展机制问题。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已不能继续主导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必须转到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党和国家首先在思想上重申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其次,通过调整农、轻、重的比例以及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完成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再次,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思想成为编制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规划保证新的社会发展机制的良好运行;最后,人民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是检验政策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1978年开始的改革转变了工业化初期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变为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机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来看,这次调整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明国 《创新》2015,9(1):59-62
从15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崇尚霸道的思潮主导的时代,崇尚王道的儒家文明衰落。进入21世纪,人类在备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扰和折磨下,再一次思考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是自由主义抑或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工业化?大同社会?而对于中国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如何走,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历史来看,自身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文化的性质。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仅有逻辑思维的原始白文化而跳跃形成的,失去了自我定型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被动定型的有色无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可塑性强、流动性高、发展性和多元化突出的特性。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特性,促使日本在历史上多次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飞跃。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历程的四个重要时期——两次中国文化和两次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来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的创办、发展、管理、服务与评估都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放宽进口,政府购买服务,简化管理程序,评估结果引导都成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从这些环节着手,才能真正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宗碧 《创新》2019,13(3):1-10
关于五四运动的主题认识问题,目前存在割裂、对立的观点,尤其是持救亡压倒启蒙来解释中国社会后续发展,不利于正确评价五四运动。目前学界以救亡就是启蒙进行反驳,但限于原有的理论范式的束缚而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从唯物史观的历史解放与思想解放的关系理论来看,救亡高于启蒙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这是物质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马克思讲过意识没有历史,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即它的发展决定于实践的发展。救亡是改变社会关系的革命行动,属于物质实践范畴,而启蒙不过是思想解放,其从属于救亡的历史解放。五四运动的启蒙不足,不是启蒙本身的事,而是历史解放不足的事,即历史解放的不平衡性。中国近现代,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迅速实现了多个层次的上层建筑更替,但是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却没有跟上,这是事实。启蒙不足这一思想解放的缺项,根本上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和由之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的革命,都是历史解放的内容,中国的发展曲折就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不是思想解放的启蒙不足。  相似文献   

6.
制度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希福 《学术交流》2006,1(3):116-120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秩序成了“瓶颈需求”,因此,制度作为社会秩序的生产方式之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是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的重要条件,技术和文化在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中的作用,最终要借助于制度以及制度的变迁;制度是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在社会发展中,任何重要的社会发展理想(目标)或理念,只有得到制度上的体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路径;制度又是社会发展的整合机制,制度可以保障社会合力的形成以及社会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闻英 《社会工作》2009,(15):48-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出现了发展过程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经济和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必定会引发一些社会冲突或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15,(2):201-214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以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为支撑点和归宿点。乡土社会具有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生产,以己为中心、家庭为本位的差序格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礼求和、家国同构的社会共同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社会发展既有着小农生产的内卷性、差序格局中的非契约性和家庭本位下公共精神缺失的负功能,但也有着与现代化兼容的无限可能性,乡土社会的传统共同体为现代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厚实基础,修己安人、寓教化于生活对建构现代社会文化道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相琴 《学术交流》2003,23(10):49-53
从人类社会整体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包括用先进生产力改造、提升落后生产力,又包括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前者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后者是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空间、创造条件,二者统一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造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是全求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新的文化理念作引导。国家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育公民性社会。唯此,才能在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相比。我国是后发式、滞后型、外力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政治民主与法治社会,发展政治文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投融资体制转轨背景下,北京市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在市场化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环境。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之间形成了以下关系:一是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二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成为新的投资与运营主体;三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商业化,加快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确立,赋予当代中国政治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成为研究中国政治及其未来演进的基本依据.正是在现代化的推进中,形成了中国政治现时的四大命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当前的最大政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结合--中国政治的必然选择;现代化与改革开放并行--新时期中国政治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国政治的未来与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相艳 《唐都学刊》2000,16(4):30-34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崭新的理论 ,既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理论个性 ,又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有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题中之义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坚持对外开放 ,就必须“两手抓” ,抑制种种负面效应 ,及时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在科学至上主义的指导下征服自然,从自然界尽可能多地攫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且最大限度地协调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一种发展过程."现代化"进程的最早启动与"殖民化"几乎同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殖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捷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举世瞩目,值得人们科学、全面地研究.应该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纳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从宏观上对之作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6.
王铭铭 《社会》2018,38(4):1-53
1913年至1930年间,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将文明重新界定为介于国族与世界之间的物质、制度、精神实体及它们的道德生境。本文系统考察了莫斯对文明与文明研究构想的由来、学术和现实政治针对性以及对当下社会科学革新的意义。文章指出,这一构想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得到集中表达。在此期间,有宗教和科学双重基础的西方理性主义文明论与19世纪末出现的极端国族主义文化论,时而相互对立,时而相互结合,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心灵穿梭在共同体之间,莫斯对流动在疆界之间的文明现象给予了关注,对这些现象及其形式和区域分布之研究做了人文科学的总体展望。莫斯的相关设想在当下仍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鉴于社会科学(包括美式区域研究)长期受制于国族与世界对分格局,莫斯对社会存在之“中间领域”(“诸文明”)的论述将持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爱玲 《创新》2010,4(5):22-24
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越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广西作为中国通往越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有着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广西政府、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发展对越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也是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立足广州,坚持以"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服务理念,实施"一核、双体、三级、四方"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社政"创新模式,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姜爱林 《唐都学刊》2003,19(3):77-82
近年来有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研究日见升温。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将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土地政策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等四个阶段,将有助于我们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