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汉语英译正日益成为推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接受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翻译工作者在汉语英译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文化保真”,可采取直译与意译结合的办法,使译文读者更多地接受源语信息,同时避免东西方宗教文化混淆,保持原文风格,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应着力转换的。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译法、直译 注释法/直译 意译法、意译法等,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诗英译标准存在的多样化问题,拟从接受理论出发统一古诗英译的标准,分析了接受理论的可行性,并兼谈辜正坤的多元互补标准,从而得出用接受理论指导古诗英译有利于深入了解翻译的本质、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聚合词是汉语特有的结构性词形,这种独特性形成聚合词英译上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汉语语料英译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三种语境下,聚合词英译可用直译;在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可用意译。此外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其语用意义与先行语相关联。这一发现揭示出聚合词译语的语义来源,也为聚合词的意译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自从十八世纪《诗经》的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发行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文章就古汉诗英译的历史及各种争论从可译还是不可译;直译还是意译;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改写还是翻译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对译诗不应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信",原诗与译诗达到的对等的效果和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相类似的感受也是要考虑的"信"。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重要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点介绍的文化术语英译进行了探讨,发现现有的译文存在文化术语误译等问题,并建议采用注释性增译、音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对其进行改译。  相似文献   

7.
在与越南的交流中,如何把中国时政新词汇的语境意义和精神内涵完整地表达出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时政新词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鲜明时代性、通俗易懂性和使用四字词语概括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译员在进行这类词汇的越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音译和还原译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杨宪益、戴乃迭伉俪翻译的《儒林外史》中的译句,指出译句对中国传统小吃的翻译过于单一,从而泯灭了中国小吃文化所反应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小吃的直接音译、形象译法、做法意译和文化意译四种翻译方法,旨在为小吃文化信息的顺利传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文化、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专有项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影响其英译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因素、社会发展因素,这些因素常常造成其翻译和理解的困难.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原文读者的反应和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联系在一起,以目的语文本为重点,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在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实践中协调运用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又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指出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的差异和中式菜名英译的现状,并提出了翻译需遵循的具体原则,包括理解菜名、避免文化冲突、避虚就实等.根据菜名的不同分类和对具体译例的分析,找出具体的翻译方法: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建议译者应根据菜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原则灵活地选择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较流行书名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直译、套译和意译法等翻译方式角度探讨了隐喻对四大名著及其书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技英语词汇的形成和构成特点有:普通词汇专业化、借用其它学科词汇、运用合成词、运用缩略词语和借用外来语。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要遵循准确、地道、精炼的原则,采取意译、字面译、音译、半音半意译、形译、移植译和采用外文缩写词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张华先生英译的《中国的神仙》一书功力深厚,观点独到,但白璧微瑕。书中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大部分在英文中缺少对等词。中国特有的道教哲学体系,在英文中是一个文化空缺,而有关“玉”的文化暗含,在中西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体现着陕北的方言和民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影响陕北民歌英译的因素有语言、社会文化、译者和读者等因素。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等方法,灵活体现原文语义、意境、节奏、韵律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的英译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问题,而且迄今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中国地名罗马化已为中国地名英译问题指出了一个大方向,但并不完全适合于文学作品中的地名英译。现结合《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地名英译,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国地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德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如何准确、恰当地把包含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德语、使其在遵循译语语言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语的特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研究领域,也是向德语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介绍中国特色词汇德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特色词汇德语翻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剖析德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中国特色词汇德译所采用的音译、音释并举、直译、译释并举、意译、移译、新造词等七大策略并区分其与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的差异,对于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以及促进中德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词语是我国五千年优秀文明的历史积淀,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俯拾即是。古诗英译中国俗词语的处理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不同英译本,分析在古诗英译中国俗词语的损失及补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97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以功能对等为主,兼顾文化对等的原则,以表达自然和目的语消费者接受为最终目标,分析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的音译、意译、音意兼译三种常见方法并确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翻译学研究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用典英译效度最高。中国政治话语用典英译过程主要涉及原典现实理解中的识解再现和原典现实转换中的识解重构。经过互动体验和元认知调控,构建用典英译操作模式,运用文化显化、文化隐化、文化借用和文化变通等翻译技巧,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创造,准确传递政治内涵和语境意义,获得政治、语言和文化等效,使原典心理现实和译典心理现实互为映射,达到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