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依法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并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和特点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同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执行法律、法规,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除了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等抽象行政行为外,其他都是行政执法行为。这些行为使法律、法规直接生效。因此,依法行政就成为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执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行政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必须有法律依据,但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权的行使却存在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活动中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既能提高行政效率,也能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行政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有效地发挥自由裁量权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本文旨在论证,限制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3.
行政紧急权力具有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在紧急状态下极易被滥用。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紧急权力进行规制。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应急法制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完善突发应急法制中的某些具体制度,使突发事件应急法律的内容逐步完善、规范,来达到规制行政紧急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是属于程序法的范畴,所谓程序法是指为保证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得以实现而制定的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实施。它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得政府与公民,法人之间处于平等的法律关系之中,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它不仅解决了“民能告官”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在行政机关确有不当的行政行为时,“民能胜官”的问题,因此,它将会监督政府行政机关更好地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社会实践中,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因工作需要的命令权、指挥权、处理权。它不仅可以命令公民、法人和组织履行一定的义务,对抗或不服从者,还可以依法采  相似文献   

5.
浅议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中的依法行政王梅秀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原则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任何一项行政行为必须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范围,否则就构成违...  相似文献   

6.
在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法治国家要求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在内的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服膺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尽管先后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但至今尚无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在构建法治政府的语境下,我国急需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模式宜采用权利保障模式和法典模式,应当确立公正、公开等基本原则,建立行政听证和行政责任保险两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运用较为广泛的行政管理行为,它直接影响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必须用法律进行规范;对行政处罚设定权进行规范,不仅是行政处罚法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行政机关在新形势下“依法行政”要求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行政复议的意义 行政争议和纠纷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经过诉讼后解决,是我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手段。但是,仅靠法院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争议纠纷。事实上,我国通过法院审判解决的行政争议纠纷,只是所有行政争议纠纷数目中的少数,大量的具体而复杂的行政争议纠纷是由行政机关自己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解决的。这种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而向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请求复议,由上级机关审查处理的法律制度,称为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保留原则最早产生于政府实施"警察权"的背景之下,意义在于约束侵害行政和保障公民基本利益,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文法规可依。而随着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越来越从管理向服务发展,给付行政的兴起要求行政机关根据需要作出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并随之带来了法律缺位时行政自由裁权和公民权利的处理难题。因此,传统法律保留原则必须在给付行政的适用中,进行修正和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