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摩尔的"自然主义的谬误"所指涉的是祛魅化后的自然与心灵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领域,因此,不能用自然的性质来说明和定义属于另一个领域的善。如果将规范性混淆于或还原于事实性,那就是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但摩尔在提出"自然主义的谬误"时,错误地将不属于"自然主义的谬误"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也归入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范围。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这是摩尔"自然主义的谬误"的意义所在,但事实与规范又不能没有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割裂,麦金泰尔和麦克道尔分别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谬误问题是被普遍地认为对环境伦理的合理性构成障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该问题对于环境伦理学而言,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根据是:第一,人们对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问题存在着一个误读,摩尔所说的"善"不是一个"最后的术语";第二,即使存在一个"自然主义谬误"问题,只要我们改变论证的思维方式,环境伦理学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解该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多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伦理学起始于摩尔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自然主义坚持道德判断可以还原为事实判断,直觉主义则声称"善"不可定义。情感主义反过来把道德判断看作主要是一种情感判断,力图从价值方面而不是经验方面来理解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非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情感主义的命令性语句样武,并由此揭示出造成传统伦理学谬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从"是"直接推出"应该"是生态伦理学论证面临的一个理论难题。但通过吸纳社会领域消解事实与价值绝对二分的合理主张,并根据人类生态实践而扩展道德论证的可合理接受性标准,在分析生命共同体中事实与价值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种非线性思维的综合论述的证明方式,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演绎模型的证明方式,就既可以避免"自然主义谬误,"又能够对生态伦理学做出一种非逻辑形式的合理论证。  相似文献   

5.
大地伦理学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创立的一种以整体主义为价值核心的环境伦理思想.该思想为人类拯救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伦理价值导向.其核心概念"土地共同体"改变了人在共同体中的地位,确立了伦理整体主义的最高原则,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主义形成三级对立模式.考察大地伦理自身,亦存在自然主义的谬误、"环境法西斯主义"、反文明倾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的创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环境伦理学家选错了理论构建的逻辑起点,他们反对传统主体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环境与人类的平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建.这种做法,貌似公允,实则成为一种先验性的伦理学预设,无论在理论论证还是在实践贯彻中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为此,必须纠正其中的谬误,以恢复并充分发挥环境伦理学所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元伦理学以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被认为是价值概念的基础。以“是”为述词的判断形式和以“应当”为述词的判断形式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当代哲学的这一认识来源于休谟。但休谟是在一种道德文化转换背景下意识到这种区分的,当现代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价值研究的基本前提时,就取消了价值存在的本体,从而把价值看成是对主体自身态度的表达。新自然主义提出区分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认为价值与社会事实内在相关,我们认为,新自然主义的这一认识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道德判断与伦理学的情感主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判断的非认知化是20世纪伦理学非形而上学化的体现传统认知主义道德判断以自然主义即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划分特征,现代非认知主义道德判断则以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否定,以及情感主义对直觉主义的改进为标志从价值的方面而不是从事实的方面来看待道德判断的性质,是现代伦理学区别于传统伦理学的主要特点一传统自然主义由于摩尔直觉主义的批判而走向衰落,情感主义借助哲学中语占学的转向实现了伦理学由传统向观代的转型。但另一方面,伦理判断是否一定表现为情感判断,由此而引起的分歧,又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情感价值主义判断取向的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价值中立说从关于事实与价值的“自然主义谬误”理论出发,经过科学价值负荷说的洗礼,从简单地由科学的真理属性否定其价值属性,走向了认为科学的认知价值,以及在科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价值和制度价值具有中立性的观点.这种观点在本质上是科学价值超越或高于其他一切社会价值的价值论,而非价值中立论。  相似文献   

10.
回顾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史,"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深受大地伦理思想的创立者利奥波德的影响,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事实与价值截然两分的观念,从实践出发,提出让伦理学走向"荒野",使之应用于政治、经济与个人道德层面,探讨了环境伦理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之一的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上的实践转向,将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质疑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有许多问题值得质疑.关于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问题,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等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理一分殊"是朱熹伦理思想中一个重要命题,"分"的平声习惯读音导致这一命题在今天解读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命题本身存有了逻辑矛盾、命题结构上的对仗失衡以及现代词汇中无法找到"分"的对等解释语等。而把"分"作去声对待,上述矛盾将会化解,而且这一命题的原有伦理意义色彩也将被鲜明激活。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与21世纪人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对自然的控制而导致的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中 ,环境问题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它带来了道德谱系或伦理类型上的范式革命。环境伦理指向两大文明难题 :其一 ,如何走出控制自然之迷误 ;其二 ,如何遵循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作为一种目光长远的伦理 ,必须正视现代科学的本质并限定其控制自然的条件 ;作为一种实际有效的伦理 ,必然代表 2 1世纪人的类型的转变、文明的演进和伦理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是对技术伦理视角下教育伦理的再塑,主要面向解决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困境。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五种规范伦理学进路: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正义论和美德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当前主要伦理困境,呈现出功利主义技术观与非功利主义教育观的矛盾、技术与教育多重主体行为的矛盾、技术正当性与个人权利的矛盾、技术引发教育平等与社会不稳定性的矛盾、技术动机与教育本质的矛盾,需从制度、个体和组织三个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6.
工程伦理作为工程活动的道德评价与规约体系,是防范工程风险的第一道精神防线。不过在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工程伦理实践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系统分析了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外成因,认为工程活动本身蕴含的利益矛盾与道德冲突、工程运行层面的技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以及哲学层面某些工程活动蕴含的真与善的矛盾是造成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在根源。从外在根源看,一些社会因素,如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和限制工程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建立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个矛盾。这个矛盾是根本对立的还是可以调和的以及如何调和这个矛盾是文章试图阐述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润追求排斥了伦理、导致了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伦理的存在减轻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因此寻求利润和伦理的和谐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与次协调逻辑解悖方案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悖论观,二者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1)对悖论中所包含的矛盾认识不同;(2)解悖思路不同;(3)对悖论产生根源问题认识不同;(4)解悖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二次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的生命伦理问题,以其现实性、紧迫性以及价值冲突和规范冲突引起全球关注,成为理论界追逐的热点.对中国传统儒学来说,生命伦理问题的产生,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儒学以其独特的人文价值资源对生命伦理问题进行解读,为解决生命伦理困惑提供一种价值参照.同时,对生命伦理的解读也构成了儒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必须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逻辑的梳理,系统阐述、分析并挖掘了中国古代儒道两家早期萌芽的环境伦理思想的精髓,从体现“天入合一”思想的天入合一、钓而不纲、仁民爱物、道法自然四个维度出发,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环境伦理思想代表的价值取向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