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现行城乡体制机制;组织上落实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5-2009年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测评,认为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该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投资差距、城乡消费的结构和水平差异是影响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此,陕西省必须加快制度创新,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切实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初始条件是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大、生态环境脆弱、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滞后。西部地区实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可能建立统一的模式,可以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实施功能分类发展模式,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实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可能建立统一的模式,可以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实施功能分类发展模式,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类:都市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资源富集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农业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生态脆弱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不同模式应该采取不同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归纳总结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后改革时代作为背景,将城乡一体化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按照其主要矛盾的不同,划分为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即城乡经济一体化阶段(1978-2001年)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阶段(2002-2020年).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对比分析,以所面对的经济支撑、主要矛盾、发展目标和演进路径的不同为现实研究依据,证明后改革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后改革时代"国内游将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生态化等六大趋势.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栽体与助动器,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等.为此,通过强化乡村旅游的理念、统一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加强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是它始终是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消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体制完全建立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际.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美日韩三国经历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各国的教育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进行了城乡融合和统筹管理,进而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总结分析这些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经验,有助于寻找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转型从其直接动因来说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的,所以转型时期体制因素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影响深刻。作为政府行为的社会救助活动,在我国具体实施和操作中,特别是受到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支付制度、社会参与机制、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救助机制本身等一些体制性障碍的制约,严重制约了社会救助一体化发展的顺利实施和全面推进。在分析体制障碍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体制障碍对社会救助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农村公共投资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引出一个以两者为原型的社会投入与社会产出的效率问题。通过DEA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投资作为一种稀缺社会资源投入,之所以没能得到城乡经济一体化这种社会产出的高效响应,原因并不是投资规模不足,而是耗散严重、管理效能低下。进一步以效率作为被解释对象,通过Tobit模型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壮大基础上的城镇化、工业化能有效改善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但是以减少农业生产人口为特征的"浅城镇化"和以"消灭农业"为特征的扭曲的工业化则会损害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继续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通过分析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认为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应两端推进,建立产业、空间、就业、帮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差异大、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一致、生态脆弱、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陕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施过程不能采用固定的、单一的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测算陕西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结合陕西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根据区域类型的特点将其发展划分为四大类:城郊区、资源富集区、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总结不同的类型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为陕西及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统筹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城乡差距明显、政府事权与财权失衡、农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格局、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尊重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方面反映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的22个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最终将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划分为5类,分别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安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转型经济学理论对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认为区别于其他国家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化分别推进的情形,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结构转化同时推进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两种演化具有共时性,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路径具有类似性,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之间具有关联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总量经济的长期增长来自于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同时推进,而结构性问题本质上导源于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非平衡性.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可以引申出政策调整和理论创新两个维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暑。本文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了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是理顺城乡关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历经10年,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总结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创新的思路和重点以及说明对成都市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认识之后,阐述了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统筹城乡改革的启示和借鉴:坚持按照系统化的要求统筹规划设计改革;坚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按照公平化的要求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按照民主化的要求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把握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三农”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本文主要分析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沿着"个体行为系统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内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外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的分析线索对"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转型人"与"转型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是"个体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正是这种"动力传导机制"帮助"转型人"从"转型经济"体系中获得并积累行为动力,从而激发并挖掘出"转型人"的创造潜力;而"转型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自觉建构和转换也不断地将个体行为动力传导到社会系统,进而不断地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着力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