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认识论孙宝林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借以演进发展的基本课题。在哲学发展史上,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达到理性自觉的,恩格斯应是首推第一人。因为是他第一次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基本问题贯穿整个哲学史 ,古代本体论哲学并没有自觉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近代认识论哲学由于自觉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因而使哲学基本问题获得了“完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二者真正的统一。只有历史地考察哲学基本问题 ,才能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物成上年,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部分构应的;从认识过程上看,是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传统观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和思维能否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忽略了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和实践论思想.因而是不完整的.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全过程看,思维对存在是否有反作用也应属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是内在统一的。可是人们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往往把辩证法视为外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从而把辩证法变成脱离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实例的总和"。因此,我们必须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联系起来,认清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统一的实践基础,从实践论的观点看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样就会形成动态的、活生生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第119期(见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第四版)上发表了苍夫、金睿两同志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以下简称苍文).文章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只能用能动的反映论来表达,决不能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的.因此,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同样也是不可以的,是唯心主义的,是歪曲了恩格斯、列宁的意思.读了苍文后,我认  相似文献   

7.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国内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以下两种看法很有影响。第一种是比较流行的,几乎写进了每一本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看法。它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认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二种看法则试图对哲学基本问题做“一元化”的理解,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揭示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质内容,只有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关键,在于从思维入手,从认识论的视觉出发。思维和存在在总体上是一种认识关系。其第一方面所回答的是关于思维认识的前提,第二方面所回答的则是思维的认知与否,它们分别回答了思维在认识中的两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哲学基本问题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正确回答人类认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本质与哲学基本问题是相互规定的。一切哲学的共同本质就是立足于现实存在永不停息地追寻作为事物最大共性、最普遍本质和规律的超验存在。因而超验存在与现实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蕴含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它作为全部哲学史在逻辑上的反映,比思存关系问题抽象程度更高、内涵更稀薄。因而它不仅具有更广的涵容性和普适性,而且能在哲学基本问题中蕴含辩证法的内容,使本体论、方法论(逻辑学)和认识论有机地统一于哲学基本问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
思维基本形式究竟有几种,这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述评有关思维基本形式几种流行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并对各自的认识论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代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天才的理论思维在于:以实践思维深刻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唯物史观思维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以回答了世界本体问题;以彻底的辩证法思维解决了世界存在的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等关系问题.三者内在观照、交叉融通,科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以往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直观的,没有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只有结合语言逻辑分析才能深刻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不可说的”,这促使我们去考察如何进行哲学研究的语言逻辑机制。语言的基本结构包含形式、内涵和外延三个层面,其间存在重合、透明和转换的机制,只有懂得这个机制才能解决西方哲学留下的“存在之谜”等许多难题。思维具有直观和反思两个维度。应当克服直观思维方式的影响,按照恩格斯指出的方向去推进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不仅仅是具体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观点的变革 ,而且还是哲学形态的根本变革 ,是哲学的主题、性质、基本问题的根本变化 ,是传统哲学的终结。这是从个体哲学发生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的哲学观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哲学也不应消极地跟在时代后面对时代进行解释 ,而应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表现时代的理想、希望。那么 ,现时代哲学应是虚拟哲学。虚拟实在是哲学研究的理想实在 ;虚拟主体是哲学思考的理想主体 ;虚拟世界是哲学活动的理想世界 ;虚拟方法是哲学思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哲学基本问题内在地包含着价值问题。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思维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至少包括以真为标志的与认识相关的同一,以善为标志的与意志相关的同一和以美为标志的与情感相关的同一,后两者又可归结为一种与价值相关的同一性。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则既表达的一种认识,又表明了一种基本的立场、基本的价值观。不能脱离价值问题而孤立地谈论哲学基本问题,而对价值问题也只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问题的本质、结构和体系等,才能使价值哲学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古老的话题入手,揭示艺术思维具有比形象思维大得多的内涵, 并以此为起点,提出建立艺术思维哲学的可能性和设想。在艺术思维本体论框架中,从直观感觉、抽象逻辑、情感意志、先验知觉、文化符号五个层面论述事物本质的获得性特征,并对获得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化思维是艺术思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以“思维与存在关联”的思考(内涵)所展示的具体形态(外延)为对象的探究,构成界域哲学的基本内容。研究表明,哲学家以不同的公理、命题、原理、原则的设定,对“思维与存在关联”所作的诠释,构建了形态各异的哲学小“椭圆”界域。纵观哲学形态推进的演化,哲学界域是由“本体”-“认识”-“方法”-“人本”各异的小“椭圆”的首尾衔接叠加而成的大“椭圆”。  相似文献   

18.
哲学在今天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其关键是要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进路,开辟哲学非形而上学的新进路.这一新的进路就是要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以现实思想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以对现实思想的批判与建构为目的.如此一来,哲学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现实功能和意义:一是通过思想批判而防止思想的僵化,推动思想的变革,保持思想的活力;二是与科学一道构成一种超越利益主体立场的真理向度,从而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一种必要的补充;三是突显和张扬生活之为生活的反思特性和创造本质,从而有助于维护与促进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古典哲学 ,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发现 ,思维的不同层面是导致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古典哲学之间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按照康德的方式 ,把哲学思维划分为“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层面 ,并认为“纯粹理性”是一般哲学的思维方式 ,其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为科学的普遍必然性和合理性做证明 ;而“实践理性”则是在自由基础上的关于信仰的思维方式 ,它要把握的是彼岸世界而不是此岸世界 ,所以在严格的意义说 ,“实践理性”所产生或者诠释的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哲学。“实践理性”大体包括“自由即自律”、“定言命令”和“公设”等三方面的内容。我们依此而推演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般特征和方法论 ,希望梳理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构建逻辑和脉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不是德国古典哲学而是古希腊伊壁鸠鲁哲学,恩格斯哲学的理论来源才是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来源的不同必然导致哲学观点的根本差别,在评价德国哲学、物质观、辩证法、自由观、认识论、历史观、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一切哲学问题上二者都根本不同。这是“世界观和理解力”的差别,是把人当作人和把人当作物的哲学的差别,是哲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的差别。理解和复兴马克思哲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