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养卉 《社科纵横》2006,2(11):28-2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对于当前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包括鲁迅等人在内的党内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文化观大体上经历了始基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系统完成阶段等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从思想文化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完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方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寻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创建和谐文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9-1952年,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上,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渡的方式上,周恩来、刘少奇主张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而毛泽东主张通过改造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全国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建立起来了,然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演变却偏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从新民主主义主观上并不成熟的理论和客观上严峻的内外环境来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从而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的挫折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15-19
毛泽东的公平思想颇具特色。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首要理论来源;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平等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实现公平社会的途径过于偏重改造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公平思想的实践历程给后人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发展及其中国化的历史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江华 《社科纵横》2009,24(3):13-17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一个形成脉络,并具有特定的内涵。列宁、毛泽东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中国化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飞跃。这对于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深刻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