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文化始终是根植于官场小说中的恒定因素,政治传统、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成为官场小说讲述的核心内容,但官场小说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阐释仍然存在无法规避的局限和窠臼,使官场小说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陷入到模式化状态。王晓方的官场小说在对传统政治中的官本位思想、官场小说中的现代性焦虑和小说对政治表述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新官场小说的主题已越来越多地涉及官场伦理问题.官场伦理本质上属于政治伦理,涉及从政者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新官场小说反映了政治领域中官员政治公共道德的蜕变、个人道德的沉沦、权力伦理的缺失和伦理关系的失范.新官场小说家对官场政治伦理的广泛关注和深入剖析,凸显了时下官场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暴露官场政风蜕变的同时,流露出对官场政治道德衰变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黄声波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94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性与道德关系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多年来 ,我国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与争鸣 ,但仍未得到完满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决定论和人性是道德的主体基础论是不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可以这样表述 :人性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是个性、集团性和共性的统一。人性理论对于伦理学的特殊意义表现为它是伦理学说的理论前提。人性对道德的特殊意义表现为三个层次与方面 :第一 ,人道主义意义 ;第二 ,道德价值意义 ;第三 ,道德理想意义。人性是道德的主体基础。人的本性即他们的需要 (利益 :物质的和精神的 )是道德发生和实践的最初动力 ,不断的人化自己与动物相同的自然本能 ,丰富人的社会性 ,弘扬人的主体性 ,不断使德性超越天性 ,理性指导约束本能 ,社会性超越一己偏私、丰富个性 ,这正是人不断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理想人性的造就成为道德的最终目的 ,人性论构成各种伦理学说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两个纠缠不清的命题: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的创作和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但是,批评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歧异,导致批评的混乱。认识歧异源于两者命题的纠缠不清。这种纠缠不清本身即具有认识价值,是现实、作家和批评家的共谋造成的,让我们不仅仅拘囿于评论界而是去思考来自现实、批评家、作家等各方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评论、现实和创作等各方面的情形。努力摆脱这种纠缠不清的状况,目的远远不是满足于给这两个命题下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明清世情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官场小说中的权力在其属性上来讲应当是一种对象化的欲望、一种消费性的意识形态,从其话语的形成上看则是经济时代市民文化需求主导作家在“适应性反应”中的实用主义参与,从性别生态上则体现出男权本位文化的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8.
官场小说起源于先秦文学。《史记》中的很多人物传记,其实已可视为官场小说。在唐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场小说,薛用弱的《王维》应该是中国第一篇写跑官求官的小说。唐代之后,官场小说经历了宋元明几朝的缓慢发展,至清代以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为代表,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达到了新高度。现代官场小说的出现,主要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20世纪90年代迄今,官场小说以反腐的名义、以写实的风格持续繁荣,但繁荣的背后还潜藏着隐忧。 相似文献
9.
肖仁福的官场小说与其它官场小说创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返回官场生活现场、表现生活的真实细节和祛除先入为主的创作理念等因素促进了肖仁福小说中好官主义的产生。肖仁福小说中好官主义的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官场小说创作中诸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11.
“道德政治”是一种认为良好的政治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根基的政治观.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休谟对“道德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道德政治”无法约束“人性的贪欲”,无力应对派系冲突,也无法与商业社会相适应.在现代商业社会,良好的政治只能是一种以构建游戏规则为基础的“制度政治”.不过,休谟对“道德政治”的批判,并非意味着他否认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意义,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依赖“强道德”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现场的指认、体认和确认——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回到日常生活现场,通过对官场日常生活的检视和重排,指认了官场亚文化、潜规则等官场"不成文规矩"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绑架;体认了处在日常生活中的官场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灵魂处境;进而确认了官场中人生存的悖论和困境,构筑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官场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这使王跃文的官场小说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官场小说中艺术风格较为独特的一种美学存在。 相似文献
13.
风俗画小说所展现的富于地域色彩的文化习俗和人情世态,就其深刻层面上,透视的是一种由历史积淀、文化承传、地理囿限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性形态.风俗画小说的人性描写,事实上是作家对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中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所作的艺术表现,由此从风俗人文的视域,对人性作了深度审视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周波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3):111-112
库切的小说《耻》,其主人公戴维.卢里在面对暴力和权利均衡时所陷入的道德困境,向我们展示了南非白人种族在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的人性挣扎和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化学将人类文化划分成精神文化和知识性文化两个层面,鲁迅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深受儒家道德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呐喊》、《彷徨》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自省精神;独特的忧患意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世情怀;重精神而轻物质的价值取向。鲁迅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性改造和现代性转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更为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在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都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他们的小说均以苛刻的标准过滤传统和现代视域中的人生百相,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其清醒的批判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能够提升文学彰显人性和世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感才称其为人。同时 ,道德情感正反映了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大众化、民族化语境为背景,从人性视角切入,对沈从文小说世界的人物形象、牧歌属性和文化隐喻进行了全面剖析,并试着在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格局中走近沈从文本人,进而触及其小说的民族内涵和象征隐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