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人类跨进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及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我国要在21世纪前五十年,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发展经济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面对如何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问题。而发展知识经济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以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在分析农业发展目前所面对的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湖北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所遇到的巨大压力,并就此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山地资源开发及应注意的问题彭盛和我国今后15年内,加强农业和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与创新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强烈辐射及全面渗透的作用,也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及全面实现的历史时期。面临世界农业的纵深发展和我国农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对外开放的宏观态势,对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既有机遇又...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经济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综述。主要集中在资源价格理论和资源使用制度研究两个领域。主要包括资源的有偿使用、资源的价值、资源定价、资源使用制度变迁以及资源产权市场研究等。在总结资源经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资源经济理论发展做出基本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山西作为我国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地区不可代替的。面对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纲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目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课题。本文从国土资源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制约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要求;乡镇企业的增长也受到了日益突出的需求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失时机地制定和实施城市化战略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对世纪任何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之林,都离不开本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同于农业产业经济、工业产业经济和信息产业经济的三次飞跃。它是一种全新的对人类未来发展影响更加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然要以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火车头,否则国家经济的发展将失去后劲。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一个国家占有的物质资源多寡,而由占有知识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多少来确定。如果我国高等院校不能充分抓住经济变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把知识经济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在迈向21世纪,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重大国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即将过去 ,在 2 0世纪的后5 0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古老的农业又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 1世纪。 2 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世纪 ,也将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全面走向繁荣的世纪。展望 2 1世纪 ,我国农业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 ,因此应认真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是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选取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一、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实践表明 ,经济…  相似文献   

11.
21 世纪,信息化席卷全球,信息化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早在15 年前就高瞻远瞩的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我国21 世纪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变革与发展。为此,本刊从2000 年第2 期起将独家连续刊载“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资源”,以飨读者。本资料版权属《调研世界》杂志社所有,著作权属作者所有,未经本刊许可,不得转载,如经许可转载,必须注明摘自《调研世界》杂志,如有违者,必究法律责任,本声明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 ,迫切要求我国在农业经济中大力投入信息资源 ,为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铺好高速公路。着眼于长远 ,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面对于现实 ,要实行科学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启动信息新引擎 ,用信息引领我国农业经济新潮流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虽然17年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实现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80—90年代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确保了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基本国情所决定了的农业基本任务将仍然是以基础产业部门的身份继续支持国民经济不断增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担负着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年前我国曾经错过了由新兴工业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的机遇,今天,我们又面临着高技术产业化形成的知识经济时代变革的挑战。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1998年2月14日在北京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在由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的进程中,加强管理创新的研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农业人口占85%左右的我国皖西南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保证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定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针对当地农业资源状况,分析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定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加入WTO后该地区农业资源定位应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中,高等学校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走有特色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揭示出的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又是我国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是跨世纪大发展的必要准备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 ,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伴随而至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变化和生态失衡等显性危机 ,不但阻碍了农业本身的发展 ,而且还影响到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 ,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性组织都开始进行有关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持续农业的探索 ,特别是美国、西欧和日本 ,在围绕“可持续性”理论深入探讨的同时 ,进行了一系列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的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拟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作一简介 ,以期对我国的持续农业发展有所启示。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模式(一 )美国的“低投入可持…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院跨世纪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余忠钦,林江,谭玉魁面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族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下一个世纪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至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民族...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解决世界性人口膨胀、陆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出路。海洋经济不仅涉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关系一国的主权和权益。因此,从战略高度确定海洋开发基本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