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新桂系村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初年 ,新桂系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三自政策 ,在广西实行村治。孙中山认为县为自治单位 ,新桂系则认为村为自治单位。新桂系实行村治与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山西阎锡山的村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并且与乡村建设派有密切的联系。新桂系在广西实行村治 ,创造了“三位一体”制度 ,使广西建立严密的农村基层组织 ,从而使广西获得“模范省”的称号。研究民国时期新桂的村治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村治的历史及其特点 ,对目前村治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后,中国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有似波涛翻滚,从而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和社会集团。这些派别和集团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围绕“社会改造”问题互为激荡,竞相斗艳。其中,旨在推行全国划一的以河北定县翟城村、山西“村制”为基本模式的“村治”运动便应运而兴,它力主中国建设应自建设乡村入手,建立一种“政权操于民众,治权始于乡村,权力无由而集,阶级无由而生”的理想社会o。其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吕振羽(IWXy-1980)参加了这个运动,办过(村治月刊)。然而,与同时代其他“村治”派人物泅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乡村治理结构是"乡政村治",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然而,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实施,这一治理结构的不适应性也越发明显。由此,改革这种乡村治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一种"镇政、乡撤、村派、组治"的新型治理结构,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构建这种新的治理结构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法理依据问题、人员安置问题、财政负担与来源问题、"村派"机构与"组治"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吕振羽"乡村自治观"的形成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在《村治月刊》时期,吕振羽对于乡村自治的理念与制度设计既异于三民主义的地方自治理论,也与同期的村治派不同.他认为实施乡村自治是现代民权政治的要求、乡村自治应当以"村"为基本单位、乡村自治须重视权利保障,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自治理论相暗合.在《三民半月刊》时期,吕振羽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彼时中国的农村问题,并对乡村自治论题作重新阐发.他主张实现农村自治应以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为前提、农村自治本质上是农民问题.这可视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理论的皈依以及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王悦 《天府新论》2020,(2):43-49
村治学派的根本要义是探索新政治的哲学,为建国运动开辟别具一格的道路,在学术思想、政治规划和经济路线上都提供了蓝图。它是清末以来追求人民政治的再度历史表现,也是1920年代走向乡村的政治意识的一次汇总,更是19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在思想上的一种奠基。正如梁漱溟所自信的那样,村治学派有关中国命运和儒家命运的思考具有更长远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关中村治模式的关键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贺雪峰 《人文杂志》2005,(1):139-146
本文对影响关中村治的主要变量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中村治的理想模式,并比较了关中村治模式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村治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村庄公共权力:村治研究的切入视角及其解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海林 《社会科学》2006,(12):77-87
村治研究的重心从民主问题转向治理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研究村庄公共权力则是搭建学术对话平台、消解学术分歧的重要突破口。以村庄公共权力为村治研究的切入视角,不仅有着特定的村治研究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取向。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作为村庄公共权力研究的传统解说模式,因其解释空间的有限,难以将村治研究继续推向深入。借鉴并运用治理理论解说模式,是深化村庄公共权力研究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村是农村公共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村治发展面临制度性障碍。我国台湾地区将再造理论从企业与政府研究领域引入村治研究领域,为大陆的村治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村治再造是当今构建和谐村治的合理选择。和谐村治必须通过理念再造、形象再造、村民再造、流程再造、制度再造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亚民 《晋阳学刊》2023,(6):113-119+135
乡贤参与村治的“上虞经验”是枫桥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乡村文治、德治、礼治、自治的集中展现,具有客观存在与现实推广的合理性。其丰富内涵构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系统:乡贤文化认同与现代乡贤培育使得乡贤参与治村成为可能,乡贤的充分参与初步实现了村庄社会全面而有效的治理,“X+乡贤”多重运行机制下现代化村治格局得以初步建构。三者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亦即参与前提、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乡贤参与村治的“上虞经验”是乡贤治村的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结晶与创新,是历史传承、时代需求、村治优化三重逻辑共促下的一种必然。它在全国的推广、再发展、再创新,顺应了村庄善治与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村庄治理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村务监督是贯穿于村庄治理运作始终的一项重要功能.后陈村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治村的要求,在政府推动下率先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行了村务监督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1)推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体系化;(2)构建了村级权力制衡机制;(3)增强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和村庄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4)创新了监督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导入和运作,明显地促进了村庄治理的改善.然而,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现有权力分配格局的影响,村务监督监督制度在实际运作中也会产生形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政治在其自身的发展运作中,不断体现着它与国家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及村庄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在人民公社时期,从表面上看,国家对村庄进行了高度统合,村庄的权力运作呈现出稳定有序的状态,人们的行为遵循着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但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乡村政治的运作呈现出许多悖论和冲突。对此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展现该时期乡村政治运作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翟羽艳 《北方论丛》2007,(4):105-108
村社制度是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传统,在俄罗斯社会变迁中始终作为永恒的背景影响着俄罗斯社会发展,尤其是村社土地公有制度始终伴随着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俄罗斯土地问题的困境也在于土地私有化和村社土地公有文化传统的冲突,走出困境构建俄罗斯未来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应立足于村社传统。  相似文献   

14.
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孕育民间文学的丰厚土壤,民间文学又是村落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村落文化重要载体。而这两者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都受到了冲击,呈现出走向没落的趋势。村落文化的全面研究和村落生活空间的深入发掘成为必要,民间文学的现实存在状态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更乐民间轶事》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个案,它体现出村落文化与民间歌谣创作的密切关系,又呈现了当代民间歌谣创作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此为个案,为当下的村落文化传承与民间歌谣创作提供合理的评价立场。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镇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载体 ,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同时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点 ,它的发展有利于城、镇、村科学规划 ,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乡镇企业作为农户与市场连接的纽带 ,它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创造条件 ;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16.
赵晓峰 《学术界》2012,(6):232-236,264
陈柏峰的新著《乡村江湖》,以“混混”问题为切入点,引入区域比较的视角,使我们在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性中看到了村庄的极端重要性.从陈的研究中汲取经验,如何重塑村落社区的“公共性”,培育农民的社会自治能力,真正地“找回村庄”,是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乡土社会本是一个由多元公共空间造成的集合体,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对村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以迪庆藏区德钦县奔子栏村公共文化空间——“拉斯节”的个案研究,阐释这一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秩序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在乡村地区特别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中,实现内源性公共文化空间与外源性嵌入式政治公共空间的交融互构,为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00年发生的东南互保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先前的研究已对此做出许多有价值的探讨,但根据一些新出史料还可对这一事件最初策动过程略作补充。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郑观应不是东南互保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建言是否发挥作用也并不太清楚,不过他对当年的政治变化给予高度关注,积极建言,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有可能改变中国政治行程的上海国会,应该是合乎其思想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村民小组是一个天然的利益共同体,社会资本存量丰富,在村级利益表达和相关政策执行中发挥着独到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稳定、高效的村民自治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从规范村民小组长的产生方式、建立村民小组会议制度、明确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的关系、完善有关村民小组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村民小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祝平 《浙江社会科学》2012,(6):83-89,94,158,159
村庙信仰是观察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村庙重建、民间信仰习俗渐趋活跃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通过对浙南一个普通村落——Z村马氏天仙殿重建的考察,展示了村庙由断裂走向复苏与转型的当代历程,分析了村庙重建的内生逻辑和外部动力、变迁与转型的主要特征和实践取向,及其对村落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村庙变迁与村落变迁的诸多关联,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应有效整合村庙信仰资源,以实现村庙信仰习俗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