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十分头痛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哲学定义可以让每一个哲学家都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去急着下定义,而是从哲学现象的描述中,来把握哲学的品格呢?我想是可以的,本文正是这样一种尝试。那么,古今中外的哲学,有哪些共同的现象呢?首先,哲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无可否认的;其次,哲学是一种精神现象,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哲学是一种认识现象,这同样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哲学文化,哲学精神、哲学认识这三者的统一是一切哲学共同的构成要索,也就是哲学最一段的品格。一、哲学文化:文化的思想基础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由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即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的哲学构架文化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要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与角度的统一的文化定义,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日本《世界文化大事典》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前苏联《简明百科辞典》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人克罗伯在《文化概念》中认为,文化是人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宇宙观等的积淀。”上述有代表性的表述说明: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文化具有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界定文化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类活动;人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历史过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的确切涵义是什么?现在世界上有数百个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和表述。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到,对此,一方面我们不必强求立即实现统一,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研究、讨论、形成共识,方求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表述,在理论上对“公共关系”作出科学的界定。 一、众多公共关系定义成因分析 数百个公共关系定义的产生,既有认识上原因,也有表述上的问题。 (一)认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文化功能与城市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相占 《人文杂志》2006,2(2):26-29
什么是城市?城市与人类文化的内在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城市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几种流行的城市定义,着眼于城市与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试图从文化功能角度为城市下一个定义;然后,初步介绍西方城市文化研究的历史情形,探讨当代城市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一、城市的本质与城市的文化功能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有三种方式或角度:描述特性、说明功能和揭示本质。关于城市的定义,我们先看两个。西方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更大,也更重要。”①而中国学者编写的《中外城市知识辞…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界定海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无疑是开展海洋文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完全从现有的主流文化定义出发,通过直接引申而非哲学反思的方式来界定海洋文化,尽管貌似系统全面,实质上却因为秉承了主流文化定义的大而无当特征而既缺乏现实针对性,也缺少理论解释力。因此,在进行这样的界定过程中,是否自觉地进行系统深入的哲学反思,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事实上,界定海洋文化与界定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一样,都必须采取严格的哲学上的批判反思态度,通过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和海洋文化进行严格的学术定位,把海洋文化既不同于一般文化、又区别于陆地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真正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为严格规定哲学学的学科定义,我们应当从哲学学与关于哲学的其它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入手,明确哲学学的特定对象、研究角度、方法及其主要内容。哲学学,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就是关于哲学的学问。然而,哲学学的学科定义不能仅仅根据其对象来规定。因为还存在着其它一些以哲学为对象的学科,它们与哲学学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一个关于哲学的学科群。在这个学科群中,各门同以哲学为对象的学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未来哲学的自觉形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总是文化的人,在人的存在领域中文化无所不在。但是,由于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等现象而言,似乎是无形的、深层次的,因此,对于文化现象的自觉研究是相对晚近的事情。大约在上一世纪中叶,一些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古代文化史学家才开始把理性探究的目光投向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层结构,即文化层面。然而,对文化的界定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至今学术界对于文化的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一般说来,文化大体上属于人类超越自然的创造物,是历史地积淀的类本质对象化。在广义上,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在常人看来,哲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很空阔,很玄虚,搞哲学的人都爱钻牛角尖,都爱刨根问底,好像哲学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对一个人谈哲学问题,好像根本不会关其痛痒。其实,哲学是明白学,辩证法是明白法,哲学是“思(想)”的学问,搞哲学研究的是“思(想)”者。因此,哲学何所“思”,也就是“思者何所为”。人们常说,哲学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哲学就是对事物本质、规律、内在联系的“思”。那么,何谓现象,何谓本质?为了理解这个问题,哲学家们一直在辛勤探索。本质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甚至也不是黑格尔所说的具体概念。那么,本质在哪里?我们…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的双重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一 哲学的品性,简单地讲就是哲学的本性、特征、品格等等。哲学的品性是丰富多样的。最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哲学具有艺术的灵性;二是哲学还具有科学的理性。艺术灵性与科学理性的统一,笔者谓之为哲学的双重品性。 哲学的品性,实际上反映的是哲学家对哲学的理想、要求和主张等等,表现为哲学家对哲学的定义。但是,对于哲学的定义,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哲学家们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知识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但是,对于这一术语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着许多差异。从书籍、辞典、教科书及论文中能找到的有关知识的界定不下百余种,其中有代表性的知识定义也有十余种。罗素曾说过:“‘知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具有确定和毫不含糊的答案的问题。”①之所以出现关于知识定义众说纷坛的情况,是因为不同认识论立场决定了对知识的不同界定,而且同一认识论观点因考察的维度和视角不同,也会给出不尽一致的知识定义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没有确定的内涵,也不意味着揭示知识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本文试图就知识的本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给知识作出新的界定。 一、传统知识本质观的简析 从认识论发展史来看,人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回忆。近代经验论唯物主义者主张,知识是事实的记录。当代国内学术界流行的知识定义为,知识是认识成果,或观念的总和,等等。我们认为,对以往的传统知识定义,无论是哲学认识论史上的,还是目前流行的,都需要作些梳理和必要的分析。这种梳理和分析对于探明确切的知识定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从定义方法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传统知识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一、“和”的哲学意蕴 重“和”,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特征,其哲学意蕴丰富而深刻。 和,即差异共处,代表和谐。古代思想家主张差异相容,多元并存,不赞成排他斥异,不追求单一纯粹:“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昭公二十年》)这里,和是对客观世界多样性统一、复杂性协调、差异中和谐的概括,承认差异并存及其复合化、丰富化是世界存在的根本方式。这是辩证哲学的基本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磨蚀是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其尚无统一的定义.如果从跨学科角度对这些定义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既有定义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语言磨蚀现象产生影响的各因素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各因素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本文主张有必要统一定义,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而拓宽相关研究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威孚  朱磊 《江淮论坛》2006,(2):190-192
人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是,要给“文化”这个使用率颇高的概念下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却非易事。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文化热的几起几落,人们对“文化”的定义的分歧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据美国文化学家A·克罗伯和C·克拉克洪统计,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学者对“文化”一词下的定义已达160多个。当然,本文不可能穷尽这160多个定义,仅试图综述一些有代表性并被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哲学教科书或哲学名词解释之类的工具书中,都给真理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有现象的一面和本质规律的一面。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统一,这主要表现为两者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方面。现象是暴露在外的各种表面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并为人们感知和反映;本质则是内在的、隐藏在现象后面的东西,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人们不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这些学科对社会资本的理解都是基于其实证性和应用性角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社会资本的语义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就是指能够为特定主体带来回报的社会关系资源。这一定义不仅揭示了社会资本的本质,而且符合社会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从社会哲学层次对社会资本进行的最一般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一旦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由于人类认识的发展,“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维科学,已经或正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从思维科学角度对哲学进行一番考察,当能进一步揭示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两条主线,许多学者都致力于两种取向之间的整合研究.然而,无论是从库恩的范式理论来看,还是从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角度而言,当前社会心理学中存在的多样化现象对于其学科发展来讲是正常合理的,是必然的;而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形成统一的科学共同体的难度以及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心理学的危害性等方面来看,整合也是不太可能的.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将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性质和功能的争论 在前几年有关哲学性质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一年来,学界围绕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 一、如何理解哲学的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并不需要统一的定义,各派哲学家都有自己对哲学的独特理解和定义,这就是哲学的根本性质所在。 有学者对上述观点表示异议,认为作为学科的哲学没有共同的性质是不符合历史和现实的。这种  相似文献   

19.
“规律”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常说到“规律”。然而,究竟什么是“规律”呢?或者,我们究竟应当如何为“规律”下一个准确而又全面的定义呢?笔者在所接触到的哲学书籍和论文中,见到了不少互有差别的定义。比如,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过程都具有某种一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这就是物质本身所周有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20.
微观复杂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 《河北学刊》2005,25(2):67-7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兴起的以复杂性为 主要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理论,将人类长期争论 不休的一个古老的议题--世界的本性是简单的还 是复杂的,又重新凸显到了当代科学的前沿。显然, 要讨论简单性或复杂性之类的问题,首先必须对什 么是简单性、什么是复杂性予以明晰的界定。然而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关于简单性和复杂性这两个概 念的明确区分仍然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如此,我们 依然可以从简单性和复杂性分别所具的对应性特征 的层面来对这两个概念及其表征的现实予以大致的 把握与区分。所谓简单性,指的是那些具有单一性、 确定性、固定性、不变性特征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所 谓复杂性,则相应指谓的是那些具有多样性、不确定 性、随机性、可变性特征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笔者 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