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文从墓地松柏、涧松、孤松、小松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文中的松柏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原型理论认为诗歌中的原型意象是塑造诗境的重要元素。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意象如原始意象、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能够在文学作品中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诗歌翻译中,这些意象处理的得失直接关系着诗歌翻译的质量。以《楚辞》原型意象的英译为例,通过抽样统计对比分析许渊冲和卓振英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对原型意象的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许译以归化为主,卓译以异化为主,取得的翻译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谷斯范是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登上文坛的一位具有清醒现实主义精神的通俗文学家。本文论述他的通俗文学作品《新水浒》所蕴含的批判意识与更新意识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严肃文学作品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论及《新水浒》在20 世纪中国文学第二次调整与转型期间的文学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融入主观情志的客观物象,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重要构件。"梧桐"作为宋代词人笔下重要的植物意象,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本文拟从意象组合角度,探讨宋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体现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翻译的三元关系入手,运用实例分析讨论了文学作品中意象翻译的一种独特现象,即意象的扩增翻译,旨在为译者提供文学作品中意象翻译的一种方式或角度,使读者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也提升了对意象翻译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对"零意象"这种独特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香草是楚辞中特殊复杂的意象,历代对其意指的研究仅限于贤臣君子的简单指称,使这个有丰富内涵的 意象逐渐枯萎。根据其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一些人类学材料,本文探讨了香草的超自然性、超世俗性、巫 术的迷幻性及原始的神秘性,指出它是一种充满情爱的圣洁象征。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质之一,它对于实现文学作品特有的审美价值十分重要.意象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但目前意象翻译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以直白的述说或主观的阐释取代原文的意象;二是对文化差异不加审视,以另一意象取代原文中的意象.因为意象往往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丰富的文化性、意义的含蓄性、表达的生动性等特点,所以意象翻译的原则最好是以恰当保留原有意象为原则,有时为交流需要也可添加解释性词语或加注说明.  相似文献   

8.
上古社会木崇拜盛行,典籍多有记载,其中的桑林意象对上古神话和后世文学作品有很大影响,而木崇拜的成因则属于"植物有灵"观的原始表现.  相似文献   

9.
死亡意向及其心理构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日本民族对死亡有着毫无恐惧甚至追求和向往的态度,可以说,死亡精神是他们个人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学所体现的重要内容.日本人的这种死亡尤其是自杀精神和心理,可以通过日本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来透析.本文以日本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及其作品为例,探析日本文学中死亡意象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王猷定是苏北明遗民杰出代表,清初文学家。他所完成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慰藉同人,讲究操守,强调道义,不避贫贱,其中的亮点感召了一代人,使他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及衍生意义,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相似文献   

12.
通感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文学作品中通感现象是心理感觉之间的交叉使文学形象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感染得以强化的一种方法。通感是艺术家(特别是以语言为材料的文学家)创造才能的高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早期荒野文学作品主要是描写建构美国新大陆或直接的森林荒野描写.随着时间步入到19世纪末的现实主义时期,荒野文学则呈现出一派全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荒野文学作品一改往日直接描写森林荒野的传统,而是深入人的内心,探究人内心的荒原.从分析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入手,揭示这一时期荒野意象是对早期荒野意象的延伸及升华.  相似文献   

14.
唐人街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涉及较多的一个背景意象,是历史上华裔群体重要的栖居地之一。史实资料也印证了文学作品中唐人街意象的独特价值,部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解析出早期华人移民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意象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意识,由最初的图腾意象上升为古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人与动物互渗同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狐意象在原型系统中相互沿袭的特征及不断蜕变的轨迹。始终与女性形象扭结在一起,与女人具有相同命运的狐意象,又使我们透过表象窥到了某种民族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文学依赖语言而存在。任何一种语言,它的最优美的特质——语音上的、节奏上的、象征上的、形态上的——都在文学作品中(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我们要真正学好一种语言,也就是说,要掌握这种语言在语音上、象征上、节奏上、形态上的一些特质,就必须到由这种语言所构成的文学作品中去寻求;到由这种语言所构成的文学作品中去获得道地语感。 文学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结晶,它不单是文学家个人的,又是属于全民族的。因为文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直觉总结”([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中译本第201,206页)。因此,在这里凝集着这个民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心理分析美学的角度研究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一个原始意象———父权制下的女性歧视 ,并结合作品分析指出这种性别歧视的人类集体心理如何以改头换面的无害形式保留并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成为父权制抹不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语言的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卫拉特蒙古的《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本文运用西方批评理论中的神话原型理论解读《江格尔》,作品所反映的原始意象印证了神话原型理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20.
“雨”作为一个原始的古典意象,潜藏着复杂微妙的“心象”内容。当叶维廉早期的诗歌《赋格》和《愁渡》都不约而同以“雨”这个原始意象结束全篇开始,“雨”几乎变成了叶维廉诗歌中极富意义的语词,显示了原始意象融贯古今震撼心灵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