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裔"为新时期城裔城籍作家提供了城市文化视角,使他们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具有农裔农籍作家不具备的文化优势,但同时也给他们的文化建构制造了障碍.城裔城籍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知青作家的创作中."新生代"城裔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队伍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发生了多元变化;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较具规模的当代转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气象: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闪亮登场",形成一种"新人"与"老人"、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同台共舞"的新格局.由于多种原因,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的文学取向,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但是,就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学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进而以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化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而言,二者则具有充分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饶芃子:从泰华文学研究说开去 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一开始,我对泰华文学的研究做得比较多,曾经写过《中泰文化影响和泰华文学个性》、《文化影响的"宫廷模式"--〈三国演义〉在泰国》等论文,但做得更多的是泰华文学中的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作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过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引起了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世界文坛的瞩目,也为世界性的汉语文学开拓了新的篇章。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移动,与各种不同文化相遇之后开出的文学奇葩,有本民族的基因,也有"世界性"的因素,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文学特质。作为一个近百年来新兴的文学领域,其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通过与各地区、国家华文作家、学者的"对话"、交流、互动,从多个方面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颜春龙 《兰州学刊》2007,(10):144-145,154
随着东南亚华侨身份认同的转变,华人文化面临危机,华人的文化困境开始浮上意识层面,并日益成为东南亚华文传媒的关注视点.文章通过对<联合早报>、<星州日报>中的一些代表文本进行解读,来分析探讨东南亚华文传媒中的华人文化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8.
媒介地理学是以人类与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它既研究人与自然和媒介的相互关系,也研究人之间和媒介之间的空间关系。海外华文女作家周励的代表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一篇非常适合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解读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申请美国留学移民,前往欧洲游历等行为都与其接触的文学艺术等媒介作品密切相关。另外,海派文化对于生长于上海的作家本人创作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作家继承了海派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欲望的叙事传统,而对当时美国社会泛滥成灾的性解放思潮则深恶痛绝。海派文化与纽约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种由移民文化形成的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它们都有重商传统,这也是促使女主角移民纽约的内在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就总体而言,由于华文文学所在地区的社会存在大都没有发生突变性的变化,华文文学的创作主体———作家所运用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没有变,华文文学中的各种体裁也没有什么突变,所以华文文学的总体是渐进性地向前发展。但华文文学的各分体,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台港澳地区的华文文学、东南亚的华文文学、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却都发生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文文学产生于华人作家自发与自觉地反复"跨界"之中。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族裔书写、海外华文作家空间疆域的反复跨界及书写、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双语书写、海外华文文学与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双向互动、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影视界的跨媒体转化等反复多样的"跨界"动向,源自移民心灵的恒久流亡,而这是移民与移民文学的本质性"内核"。"跨界"特质及其所演变与再生的复杂内涵与意义,为从不同维度重新审视海外华文文学及其相关问题赋予了新的契机,拓展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新领域。总结中国经验,进而实现与推进中国经验与人类经验的交流与对话,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 ,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 ,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 ,他们的作品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并引起了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 ,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 ,在骆明会长领导下 ,立足本国 ,放眼世界 ,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新加坡…  相似文献   

12.
于慈江 《东岳论丛》2011,32(5):118-123
有关杨绛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评价,已有几篇述评概括得较为全面细致,到目前为止的杨绛研究,概其大要,以美国学者耿德华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对于现代喜剧作家杨绛的"发现"功不可没,他的研究对中国内地学界全面认知作家杨绛的创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杨绛创作的重心在其中晚年;在对杨绛其人其作的一片赞誉声中,一些置疑性文字自有其提示和点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期,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江源"文人文学,这些作品或是本土作家在三江源的土地上创作,或是三江源本土作家在外地创作,作品既与中原主流文学血脉相连,又有自己的个性气质,蕴籍着乡关之思、个人苦闷、肩负重任、为国戍边、关注批判现实、展现乡风民俗等多层面思想,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三江源文学和文化历史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文化考察杨振昆施建伟、王耀辉在《“世界华文文学”及其“走向”》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华文文学实际上是代表华人文化的文学”,“华文文学的大文学圈的核心是文化,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就是覆盖在文化内核外面的表层结构,在这类似软组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李天锡先生的<泉州华侨华人研究>专著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从立意独特、史论有序、文化媒介三方面详加评析,阐析了泉州华侨华人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同时也称颂了李天锡先生治学严谨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宁 《东南学术》2004,(2):155-156
在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意义上,提出多中心主义的、跨越国家界限、以文学想象为疆域的"文学中华"概念.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世界华文文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世界华文文学,指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用汉语写作的文学,它形成一个精神共同体,使用同一的语言,源于共同文学传统的审美价值,拥有共同的作者群、读者群、媒介、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世界范围内的华人社区构成其现实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为华文文学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整体主义视野内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无论是中国大陆文学,台港澳地区、东南亚或欧美与澳新的华文文学,均为这一整体中具有功能意义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世界华文文学的不同侧面与特色,代表着世界华文文学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电影艺术传播到东南亚之初,华侨华人就开始参与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华侨华人参与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侨华人从中国引进电影和戏剧作品;第二阶段是华侨华人在创作的电影中融入东南亚文化元素;第三阶段是华侨华人创作电影传播东南亚文化。华侨华人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从对单一族群的关注转变成对东南亚社会的整体关注,体现了华侨华人群体对东南亚文化从"他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播者"的变化历程。华侨华人社会对电影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的变化,折射出华侨华人自身心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发展演变乃大势所趋。本文拟围绕此命题进行探讨,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而确定研究对象和问题,试图展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整体创作风格,解读她们在文化、民族、心理上的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融合后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华人作家哈金与汤亭亭的创作均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在国内接受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与汤亭亭等人的英文创作不同.亦与聂华苓等作家的中文创作相异,以哈金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书写着边缘人的"美国经验",他们的创作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华文文学,这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及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跨越传统研究疆界,拓宽研究视域,走向批评的对话.不仅能够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促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理论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进 《东岳论丛》2003,24(6):106-110
东南亚华文文学强调自己并非中国文学、华侨文学的居住国文学身份,而欧美华文文学始终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上述差异的产生,正反映了东西方华文文学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东西方华文文学正是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表现出跟居住国主流文化的相互撞击,从而呈现出本民族文化生命机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