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君  欧雨云 《船山学刊》2015,(6):104-109
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教育形式,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十五年来,关于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围绕传统家训德育内容、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研究挖掘了传统家训的德育精华,为家庭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其它历史局限性,但也不乏有价值的成份,其积极方面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借鉴传统家训中德育的优良传统,对现代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家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其它历史局限性,但也不乏有价值的成份,其积极方面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借鉴传统家训中德育的优良传统,对现代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家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其他历史局限性,但也不乏有价值的成份,其积极方面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借鉴传统家训中德育的优良传统,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10日-12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课题组、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承办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幵。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6.
简析家训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训既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承载着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不同时代的家训大都体现了特定时代的核心道德观念,并传递着传统道德的普适性思想内容.家训可为个体的道德建构提供适切的道德规范,它所体现的道德原则因血亲情感的作用更易为教育对象所认同.家训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应大力倡导家训形式的道德教育,并引导家训形式的道德教育实现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戴素芳 《学术界》2007,(2):173-177
传统家训伦理道德教育实践理念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及重要方法,它从言行、情理、教养等多个方面运思,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客统一、知行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早教与渐进性的统一,这些伦理教育理念是我国传统家训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当今社会,传统家训中的优良伦理教育实践理念对于推进德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影响,或许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的纵横层面,了解儒家思想文化何以对中国社会民众心态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约束力是极为必要的。虽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教诫儿子伯禽注重德行修养、礼贤下士等有文字资料记载的家训,然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则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  相似文献   

9.
家训是古代的一种家庭伦理教科书 ,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古代家训中以德为“本”、以德为“富”、以德为“要”的家庭德育定位 ,以及倡导早期德育 ,强调道德化育的家庭德育思想 ,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代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的文化内容。传统家训中可以挖掘的诚信文化包括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传统家训中记载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和严慈相济的诚信教育方法。传统家训中关于创新诚信文化、注重教化功能、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实践教育等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符合道德文化教育规律,具有文化共识性的特点。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张艳国(湖北社会科学院)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社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传统家训,不仅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形...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就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家训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流存下来的家庭教育文献。明清两朝是中国传统家训的鼎盛时期,对明清家训的研究,学者多从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方面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探讨则显得较为薄弱。本文拟就明清家训的文学价值作一整体概述,以期引起学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训是中国人的修德“教科书”,核心内容始终是立身之道、齐家之道、处世之道的教化。在传统家训长期的教育和规诫实践中,形成了日常训诲、庭院濡染、家风熏陶、祠堂训谕、以身立教、谱牒传承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化路径。传统家训修德教化对当前家庭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吸纳作为修德“教科书”的传统家训修德教化理念和内容,滋养今天的家庭美德教育;借鉴传统家训修德教化注重日常训诲,从日常生活养成的做法,持之以恒地加强蒙以养正的教育;扬弃传统家训修德教化通过庭院文化濡染、祠堂和谱牒文化熏陶的途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青少年品行;借鉴以身立教和营造优良家风的教化经验,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美德、陶冶青少年性情和品格。  相似文献   

14.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共享的家庭教育实践和信仰。家训文化通过家训得以体现和传承。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与传承演进的过程相伴,影响深远,是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提升中华民族家庭教育水平、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亦对当下提高家长教育素养、营建良好家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延斌 《齐鲁学刊》2003,(1):115-120
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 ,明清两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 :封建社会转衰而家训发展呈现空前繁荣 ,并在清代前期达到鼎盛 清代后期 ,虽然传统家训走向衰落 ,但其中又交织着局部的开新、变革。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性教育的出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训不仅著述浩瀚、内容丰富,而且文化功能十分强大.不论是对提高教化对象的独立生存能力、促进家族共同利益的实现,还是对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凝聚民族精神、加速经典文化世俗化的进程,都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认真总结和深入探讨传统家训的文化功能,不仅有益于唤起我们的文化自信,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玲 《东岳论丛》2003,24(4):109-111
作为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的阐扬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纽带作用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当今中国崭新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道德秩序的创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而借助其独特的形式又能够取得极佳的文化传承与布散效果。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亟待现代创新 ,这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也是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共进规律使然 ,还是全球化时代打造强大的国家现代文化力的必然结果 ;取向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家庭文化体系 ,应当从家庭思想、家庭道德规范、家庭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开放型家庭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进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家训道德培育的成功经验,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的基础上,通过搞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创设民间化的德育范式,辅之以生活化和常态化的个体品德培育方式,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母训文化”与家庭美德的“爱幼”教育□葛彬传统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繁盛起来治家教子的训诫。母亲训诫子女,作为传统家训占主导地位的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探讨“母训文化”的合理内核,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对我国大力提...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古代,家风和家训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对每一代中华儿女都起到了教育、启迪的作用。所以,研究学习古代优良家风家训,汲取其精华,并对当代青少年进行家风家训教育,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