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21世纪,对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和所谓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判断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徐崇温同志提出“物质——实践本体论”命题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概括。他说:“既强调实践,又坚持唯物主义,二者不可或缺,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光明日报》1988年4月18日)。在《用马克思的思想统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中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实践本体论,也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3,23(4):59-65
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人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 ,是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创造与发展的 ;物质本体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把实践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实践本体论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社会性的日益广泛 ,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丰富着。  相似文献   

4.
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 ,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既不在于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超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不是以“实践本体论”超越物质本体论 ,或以“超越”的立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而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然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物质的自我运动解释了自然界、生命有机体以及人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他唯一的理论兴趣在于探讨人类解放之路。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特有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是用实践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从而也是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他的哲学思想是恰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人的解放理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与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把实践唯物主义用于本体论领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物质本体论演变至今已陷入困境,提出要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其中有的同志把“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的唯物主义”捆在一起,认为“实践本体论”即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笔者认为,传统的物质本体论演变至今确实已经面临着重重困难,但经过改造还可以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还有其光明的前途。相反,若以“实践本体论”为其基础去构建“实践的唯物主义”,则会动摇“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甚至滑向“实践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汤建龙 《江淮论坛》2002,18(5):47-5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哲学界达到这样一种共识;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畴,而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然而,稍把观点具体化,共识就转化为歧见。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就集中地反映了分歧所在。笔者虽然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但又认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确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在本体论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但是,旧唯物主义却不能对这一正确的结论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古代唯物主义对物质本体论缺乏基本的论证和说明,仅仅是一种素朴的猜测,因而,他们的物质本体论远不是科学的形态。近代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传统,在以往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把认识论问题上升到哲学的主要中心地位,并试图从认识论角度、从感觉出发确证物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从培根、洛克开始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价值系统本体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本体研究是价值学的难点之一,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或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都无法使价值得以"安身".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物质--实践--系统"本体论,使价值本体论难题得以解决.价值便是事物结构、功能、属性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系统中所具有,或所获得的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类或个体生命存在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价值就是以系统质的形式存在于客体或主体身上的.从系统本体论出发,可以很好地阐释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客体价值的本体及其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谁创造了社会历史。凡断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社会物质活动自身创造的称物质创史观,亦可称唯物史观;凡断定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称实践创史观,亦可称实践史观。那么,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物质创史观还是实践创史观? 我们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出物质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一种曲解,马克思的新历史观不是解释社会历史的本原和本体的唯物主义哲学,而是关于个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申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①等等。对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并就此谈一些…  相似文献   

15.
李键 《学术论坛》2007,1(1):5-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有关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最为热烈.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和自然概念的内涵出发,对实践本体论作出说明和论证,并分析它与物质本体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建立信息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模型同弄清信息的物质本质紧密相关。而弄清信息的本质就要从世界观方面就狭义的通讯技术信息的结构、统计特点和广义信息学所涉及的信息的社会意义、信息起源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一点,因为人的认识和信息技术的实践是无止境的,但我们应尽力做到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置于二元论的批评框架中,消解本体论的做法是非法的逻辑套路,传统本体论相对现代本体论也绝对不是一种"退步".人不在场的"自在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是将实践的认识论意义直接划归为本体论的手法,实践对象依靠实践体认与实践对象的客观性是两个问题.以实践掩盖物质,并试图清洗掉"物质",这将彻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变为一种言说"符号".回归物质,重塑本体将是一个必然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