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公共管理研究对公共性的理解和诠释仍属于经验主义的现象描述,由此衍生出公共问题研究中过多的分歧和争议.语义分析对消解此类困难具有意义.借助语义分析,公共管理研究者可以将公共性研究中运演的语词和语词的对象、概念、客体、含义、指称以及表现对象和指称对象、概念词和专名区分开来,减少因语言使用和理解不当带来的成本和混乱.分析表明,公共性就其本质而言指谓的不是对象本身的存在性状或事实关系,而是对象对人的价值关系.说某一对象具有公共性,至少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这些主体以指称对象为纽带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中,源自对象的影响或问题压力牵涉每一成员主体的切身利益,又超出单个成员主体愿意且能够消解的界限.公共性因此可界定为某一指称对象对特定利益共同体成员主体影响的个体超越性.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治理的技术与价值的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瑞昌 《社会科学》2003,1(3):48-52
在公共治理过程中 ,因大量吸收私营管理的技术 ,出现了依附于技术本身的价值与公共行政及管理自身所追求的特殊价值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些矛盾会使公共行政与管理的公共性衰落 ,使公共决策参与者与公共管理者的公益精神下滑。在走向更好的公共治理过程中 ,应重新确立公共性与公益精神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内在地蕴涵着法治精神,利益的冲突需要正当、和平的诉求渠道与公正、有效的平衡机制;社会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诉讼理念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逐渐受到挑战。科技活动兼备公共效益性和公共侵害性特征,易产生公、私利益的冲突,公益诉讼是解决公、私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科技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与精神旨趣统筹下,以法经济学分析为视角,考量公益诉讼的机理并以社会效益优化为逻辑起点,构建一套公益诉讼的制度服务于科技管理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价值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客体的公共效用、主体的公共表达和具有公益导向的普遍规范。公共价值的凸显以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全球化危机为背景;公共价值的生成以物的公共性为客观基础,以公共理性为主观条件,以公共领域为社会前提;公共价值的实现以公共治理为理想途径,以心性修养为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公共管理是由公共的和管理两部分组成,对公共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文章阐述了当前公共性研究的契机或原由,对公共性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在公共性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方面较为系统的六种观点,提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表现为主体、价值观、手段及目标等四方面,进一步挖掘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异同,并讨论了公共性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伦理是服务型公共管理模式下的伦理形态,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是规范公共领域中所有公共行为的价值准则,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平等性、服务性等特征。公共伦理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并拥有公益至上的公平正义、道德责任、合作与信任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外行为是指公共管理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符合职责规范、偏离组织目标,并对公共组织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角色外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公众的利益期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外部性影响。在划分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外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消极角色外行为的外部影响,宏观上通过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中观上借助公共组织文化的强化,微观上依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和效率的实现,最大化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8.
郭薇  秦浩 《浙江社会科学》2012,(5):73-77,72,157
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对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但在现实中,许多行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自律的作用,有些甚至成为行业垄断和价格联盟的工具。从行业协会的层面剖析,这主要是由行业协会自身的角色冲突引起的。这种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其在性质上的公益与私益的冲突,这属于角色利益的冲突;范畴上营利与非营利的冲突,这属于角色目标与角色执行的冲突;功能上的管理与服从的冲突,这属于角色规范的冲突;价值取向上的"义"与"利"冲突,这属于角色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利益即具有公共性的利益,亦即蕴含着人的社会性和物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并表现出共享性和共创性特征的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离不开公共管理,而公共管理又必须以科学、民主和法治为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外行为是指公共管理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符合职责规范、偏离组织目标,并对公共组织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角色外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公众的利益期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外部性影响.在划分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外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消极角色外行为的外部影响,宏观上通过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中观上借助公共组织文化的强化,微观上依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和效率的实现,最大化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资源特质及红色旅游承载的社会功能,决定了红色旅游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公益性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属性,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公益性"作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要确保红色旅游公益化的顺利实施,必须关注各利益相关体的利益诉求。只有各利益相关主体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伙伴关系,红色旅游公益化才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的公共性和检察权的公益性决定了检察机关有义务介入环境公益诉讼。关于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只以一种身份出现的观点是片面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多样性决定了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地位的多样性。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恰当角色是,根据案件的类型不同,分别以支持起诉人身份、准原告人身份、公益代表人身份出现,角色混乱将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的鲜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或政府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所体现的下述特征更为显著和突出:1.公共性首先,公共管理的客体具有公共性。一般而言,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政策的公正、公平、公开就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公共管理的过程具有公共性。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多元性,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成为唯一的公共管理者,它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赢利部门共同治理(Cogovernance)与共同管理(Comanagement)。事实上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民及…  相似文献   

14.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在信息的公共性基础之上,能有效改善信息个人的弱势处境,缓解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内在张力。公益诉讼制度介入到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中,其法律依据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当前,在适用上还存在着适用条件不具体、起诉主体顺位难确定、举证责任未合理分配以及不同公益诉讼关系未厘清等问题,需要细化具体适用条件、明晰起诉主体顺位、公平分配证明责任以及整体把握不同公益诉讼的衔接与配合,从而保障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实现平衡信息主体间的利益,维护信息公共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治理过程中,单一中心治理带来的政治协调的障碍主要在于: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区域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区域公共治理绩效评估的梗阻.从政策系统分析主要是三个层面原因:政策主体上,政府利益自利性侵蚀公共性;政策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缺失;政策组织上,科层结构导致传导机制扭曲.要消解区域公共治理中政治协调的梗阻,选择或创新区域公共政策的政策工具、运行机制和政策过程,主要在于构建区域公共治理多元主体体系、建设开放性区域公共政策体系、创新区域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的本质在于公共领域.公共性既包括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给他们所钟爱的公共领域所赋予的性质,也指事物所具有的公用属性.在中国谈论公共性问题必须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未来公共性结构的演变包括公共主体多元化、公共问题全球化、公共领域复杂化.未来公共性功能的发展趋势包括伦理功能日常化、政治功能深层化、社会功能综合化.  相似文献   

17.
周树志 《学术研究》2007,4(1):56-62
本文在对国内诸多学者观点简要评析的基础之上,阐发和论述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权力机关为核心并有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大众参与的、为实现公共利益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公共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制度、法律、公共政策等方式对公共领域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私人管理是以个人和私人组织为主体,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对私人领域的私人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的相互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角色悖论与政府权力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是政府的人格化代表。目前对公务员的角色认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公共人”、“理性人”的角色认同,一种是“经济人”、“权利人”的角色认定。这两种角色集中于公务员角色中,发生角色冲突,称之为“角色悖论”。角色悖论其实是对公务员角色期待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焦点在于对公务员个人权利的不同认识。本文对公务员角色悖论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角色冲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背景定位,应该在国家与政府的背景中定位公务员的角色。角色悖论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根源在于政府权力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最重要的代表主体,公共利益也是政府的合法性所在.政府利益是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的混合体,政府既可能体现公共利益,也可能背离公共利益,即产生非正当利益.只有当政府公正地保护每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并表现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才是对其公共性质的回复.有效遏制政府的非正当利益行为需要谋求政府的善治之道,而政府善治的本质在于回归政府的公共性,这既是对传统政府合法性的补救,也是谋求政府善治之道的前行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责任的规定 ,权力无法脱离责任而单独存在。作为公共权力的载体 ,公共部门亦必须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公共责任 ,以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公共责任的构建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必须建立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和信念 (主观责任 ) ,积极地承担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 (客观责任 ) ,否则 ,将承受消极的后果 (消极责任 )。“公属”和“私掌”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公共权力既有“行善”又有“作恶”的可能 ,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偏离其公共性 ,转而去追求行使主体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 ,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 ,这样才能确保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