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叶紫以小说鸣世,但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1936年,新钟书局拟出版其散文集《古渡头》,但未见该书发行,原因不详。同年,作者自己编定《叶紫散文集》,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抗战爆发,纸型被毁。因此,其散文从未引起研究者重视,50年来,系统论述叶紫散文的论文十分罕见。叶紫在创作初期,曾以其妻汤泳兰之名出版过一本《现代女子书信指导》,该书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与历史剧尤为突出。诗歌《女神》开拓了一代诗风,历史剧《屈原》开拓了“古为今用”的先河。故研究郭沫若的诗歌与历史剧者甚多,而研究其散文者较少。其实,郭沫若的散文也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郭沫若的散文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体式之多样,人所难及。仅自传体散文就出了二十二种单行本。他的散文,既有叙事为主,真实性很强的传记文学;又有议论为主,发表感想的杂文;还有以抒情为主,浮想联翩的小品。如果将其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叙事性散文,以他的传记文学为主。《脱离蒋介石以后》、《北伐途次》、《南昌之一夜》等。二是抒情散文。《峨眉山下》、《月蚀》、《路畔的蔷薇》等六章小品。三是文艺论文与杂文随笔等。  相似文献   

3.
80年代的散文创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重新回归于散文的本体,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较之其他文学体裁,仍显得落后。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究了落后的原因。特别对散文批评极少触及一些散文大家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不失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试论叶紫小说《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六年,叶紫的中篇小说《星》问世了。它在叶紫创作道路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许多文学史书和叶紫专论中,它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评价,或者一提而过,或者避而不谈,有的甚至持否定态度。在这方面,吴文辉同志的《论叶紫》(见《中山大学学报》,1965年第2期,以下简称《论》)一文是最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星》“是叶紫创作陷入严重危机的集中体现”,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艺术标本。这种批评是不实事求是的,很有重新讨论的必要。下面谈一下自己学习的体会,愿与吴文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叶紫(1912—1939)是三十年代“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短短六年时间,他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  相似文献   

6.
优秀左翼作家叶紫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农民形象。本文将从老农形象系列、革命新人形象系列和解放妇女新形象等角度切入,对叶紫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并与鲁迅、赵树理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峻青是人们所熟知的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一位老作家.他不仅在小说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他所创作的大量散文、报告文学也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他散文的成就却有所忽视,这大约是  相似文献   

8.
叶紫将笔触直插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诸如下层老百姓的痛苦、旧军队的蛮横、国民党内部的斗争—一展示出来.满目疮痍的社会弹奏着悲怆之音,其散文呈现出小说化的倾向,人物刻画、场面渲染等都凝聚着雄壮之美。  相似文献   

9.
叶紫,是三十年代一位优秀作家。他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1939年,还不满28岁,便去世了,留下作品也不多,总共约计二十余万字。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今天看来,的确有分量,放光采,使人越读越感到亲切,越读越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10.
諭叶紫     
叶紫,他在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对叶紫的研究工作,却是非常不够的。一九五七年以前編写的現代文学史著作,一般都把他摆在很不显著的地位,五八年以后的文学史书,算是把他摆到較突出的位置上来了,但評价总还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专題研究的論著更是寥寥可数。总的来說,是介紹多于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更甚的,則把叶紫創作中的糟粕都看成精华,唱起廉价的頌歌。对于叶紫創作的成就及其危机,都应該重新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做好这个工作,对于正确評价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創作,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本文試图朝着这个目标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勤奋劳作所结构的散文艺术,在灿若星汉的古代文苑中辉光独异,领一代文风而影响后世深远。读欧阳修文,尚想其为人。在种种纷纭而来的浮荡不定的印象里,最为主感叹不已的是那种作为一个文学家不可或缺的“卓然自立”的胆识,排开世俗之所好的骈文泛滥数百年的积习,自奋于古文创作,才情逸发,时人靡然向风,开拓了古代散文创作更为宽广的领域。然文学史著作评欧阳修仅推重倡导诗文革新之功,至于散文似可道说者不过寥寥数篇而巳。而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若无坚实的创作实绩是无从“倡导”出一个文  相似文献   

12.
明代茅坤所编《唐宋古文八大家》把曾巩列为八大家之一。此后,曾巩的盛名历数百年而不衰。但是,由于曾巩的文学主张、散文风格都较接近于他的宗师欧阳修,“大树底下难长草”,因而许多文学史、文论专著都很少对他作单独的论述,最多只在论及欧阳修时附笔泛泛提及。此种情况,实在不很公正。文学思想作为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哲学思想为其基础,它的形成、变化、发展也象创作一样,无不受作家独特的出身、经历、遭遇乃至个人气质、性格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都有  相似文献   

13.
叶紫(1921—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的热情,深沉的思考和清新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引起进步文艺界的关切与重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鲁迅先生当时就指出:“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对叶紫创作的最精湛的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先秦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韩非都处于集大成的地位。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散文特以其说理议论的风格气势垂范后世,其文格高气盛、立意高远,笔力雄健、谈锋犀利;呜咽凄楚,文章处处寓深沉的身世之悲,满纸血泪,激越沉痛的真情感人肺腑;另外,韩非的散文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而且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历史传说故事等,文章形式多样,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半个世纪来总是脍炙人口,成为现代散文的名篇;《背影》的发表,使朱自清以现代散文家彪炳于世。对他的不朽人格和民族气节,毛主席曾作了这样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纪念这位现代著名散文家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刻,研讨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色,借鉴有用的东西,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散文在他的创作中不占主要位置,比起他的长篇、短篇小说,歌剧、曲剧和话剧剧本来只是一些“小块文章”,然而这些文章又是老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舒济编的《老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选了老舍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十四篇散文。从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与朋友的交往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性格特征,他对文艺的见解等等,是进一步认识老舍、研究老舍的宝贵材料。散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表现型的文学样式,它侧重表现作者对客观社会中的人、事、景物的内心体验、内心感受,所以,老舍的散文又是老舍心灵感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庐隐的散文创作贯穿其整个写作生涯,分为四个时期,以抨击社会现实始,以关心社会问题终。其散文风格哀婉清雅而不失质朴,为她个性情感的产物和富有个性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9.
杨朔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深邃,情思无限,风格清新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在文苑里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天地,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研究。翻开杨朔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天地之大,草芥之微,无不成为他描写的对象;历史的脚步,时代的风貌,思想的火花,感情的细流,无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来说,都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况。它朴素、清新、刚健、遒劲;寂寥、沉郁、愤懑;委婉、缜密、秀丽。在刚刚结束“四人帮”的统治,朱自清的散文开始被注意的时期,人们注重的是他的朴素、刚健、遒劲的一面,随着文艺界解放思想、冲破禁区的进展,人们着重注意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