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察合台汗国,系本文对1347年蒙古察合台汗国覆没以后,由察合台汗后裔在西域诸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的统称。其前后延续达三个多世纪。穆斯林史料将其称作“蒙兀儿斯坦汗国”,同时代的汉文史籍则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以后,历经秃黑鲁帖木儿汗,黑的儿火者、沙米查干、马哈麻、纳黑失只罕、失儿·马哈麻诸汗执政时期。到了公元15世纪歪思汗卒后,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势力渐衰。后迄16世纪中叶,随着东部满速儿汗和西部拉失德汗的先后过世,东察合  相似文献   

2.
察合台汗国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成吉思汗西征以后,察合台的份地东起畏兀儿之边,即昌八里附近,西到河中,首府为阿力麻里附近的忽牙思。察合台汗国之主即汗,是蒙古国的藩王,奉蒙古大汗为宗主。大汗从察合台的子孙中择定中意者立为汗,其统治范围在蒙古国时期只据有从畏兀儿之边延伸到河中的草原地带。河中地区和突厥斯坦的农耕城廓之地由大汗委派大臣治理,不属察合台汗国。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察合台汗国在中亚政治舞台上不占主要地位。只有在阿里不哥之乱中,阿鲁忽奉阿里不哥之旨意登上汗位后,察合台汗国才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因此阿鲁忽成了察合台  相似文献   

3.
前言 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密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密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密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密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相似文献   

4.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察合台汗国发生分裂,以出伯家族为首的部分察合台后王在元朝扶持下,形成了另一个察合台兀鲁思.直至明朝初年,这一察合台后王集团仍是嘉峪关外的实际统治者,明初的关西诸卫,主要是由与该集团转化而来.诸卫之上还设有两个王号,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察合台正统的政治资源,使西陲平稳过渡到明朝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5.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发展看,征服中亚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最终被当地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同化了。而这种征服和同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由蒙古原始宗教向征服地区先进宗教的转化。本文试探讨生活于中亚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的这种文明转化过程。 (一) 自成吉思汗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察合台后,大致东起别朱八里、西到锡尔河右岸、南自天山北麓、北与窝阔台封地交界的地区,即通常称之为天山北路和七河流域的地区,就成为察合台封地和后来察合台汗国领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察合台汗国的许多统治者都生活在这一地区中。  相似文献   

7.
十四世纪最初四十年的察合台汗国的情况,是蒙古史和中亚史上最模糊的部分之一。这是因为有关察合台汗国初期的历史,除汉文史料外,穆斯林史料尚有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史集》等研究元末的察合台汗国史,有海答儿的《拉希德史》,宏达迷儿的《旅行者之友》和阿布勒·加齐的《突厥世系》等史料。这些书很早就有各种欧洲文字的译本,易于为人们所用。而元成宗大德年间至元顺帝至元年之间,记载察合台汗国历史的穆斯林史料则基本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译本,不通波斯文就无法利用,这样就形成了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  相似文献   

8.
察合台语是14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新疆中亚地区操突厥语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书面语.察合台时期,一些精通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译成察合台文,为维吾尔书面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在丰富中国翻译文学的内容方面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裔、花拉子模汗阿布尔伽齐(1605—1664)的《突厥世系》是一本重要的域外蒙古史著作,其书后半部系依据世所难得的公文书牍而成,史料价值最大。全书用突厥文写成,1874年,戴美桑的法译本在圣彼得堡出版。法译本名为《阿布尔伽齐把阿秃儿汗所著蒙古人及鞑靼人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第五章讲述了统治河中及喀什噶尔等地的察合台后王的历史概况。由于国内史料对察合台汗国中后期情况均无所裁,而《史集》等波斯史籍由于成书较早也无记载,使国内治蒙古史者对此一段史实常感茫昧不明。鉴于这种情况,试将该书第五章全部译出,庶几对察合台汗国史之研究有所裨益。——译者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为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之间长期保持通贡关系表明,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继汉、唐、元诸朝之后,再次统一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代维吾尔文学发展到了十五世纪,在原有回鹘文化的基础上,在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开创了以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艾里谢尔·纳瓦依为代表的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新时代。这种新文学,是在察合台汗国的故土上产生的。因此,国外学者把它叫做“察合台文学”。它使用的语言,被称作为“察合台语”。而实际上,这种语言文学,是辉煌的前代回鹘文化的继续和  相似文献   

12.
北庭故城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后堡子,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座千年古城在不同的时代分别称为可汗浮图,庭州和别失八里。702年(唐武后——中宗长安二年)唐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北麓而以此为治所,这是新疆历史中的辉煌篇章。本文以古城的沿革史为主线,而重点则在于考察北庭大都护府时期的边政建置。  相似文献   

13.
比较元好问《安肃郝氏先茔之碑》、王磐《郝和尚拔都神道碑》以及《元史·郝和尚拔都传》等文字资料,并辅之以现场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郝和尚拔都不是蒙古人朵儿边氏,属于汉族;其次,1244年蒙古汪吉宿免都接受贵由的命令,远征西蜀,进而证明贵由当时是帮助脱列哥那治国的;再者,察合台汗和他的后王的帐殿所在地感匣,就是现今伊犁河南侧的固尔札;还有,1249年河东北路行省的升格,是察合台后王也速蒙哥擅自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说明察合台文是从原来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卡尼雅文(如《突厥语辞典》中的文字)发展而来的,其性质属辅音文字,字母32个。察合台语从13世纪下半叶在天山南部、中亚河中等地开始使用。后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一直使用到19世纪。使用这一语言的,除了当地居民外,也包括已经脱离蒙古人范畴的察合台后裔。这一语言和“察合台”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因素,是因这种语言通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东察合台汗国,亦即古波斯文献中的蒙兀儿斯坦,汉文史料里的别失八里或亦里把力。其由建国迄没落,时达3个多世纪,是新疆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其建国前后的有关史实进行一些探讨,不周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的研究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在转写、汉译的基础上,对传记中涉及的蒙古人名的来源情况进行了探讨,力图展示当时的蒙古人名特点及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阿力麻里古城的形成,是由葛逻禄人的城市发展为蒙古察合台汗国及其后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族文献研究基地成立于2011年11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下设三个机构,分别为:古代维吾尔文献研究、察合台文献研究、哈萨克近代文献研究。研究基地近3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项,出版专著8部,  相似文献   

19.
畏兀儿文化与蒙古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规模空前的游牧国家——蒙古汗国。自此时起直到公元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北归朔漠,正是蒙古民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飞跃发展的历史时期。早在蒙古兴起以前,畏兀儿已在天山南北一带创造出高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史学界称之为“别失八里——哈刺和卓文明”。蒙古初兴的蒙古汗国时期,从外部输入的主要是畏兀儿文化,这对于蒙古民族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素质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以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化的汇集交融是促成中华民族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我校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陈世明牵头组织民汉专家投标的《新疆维吾尔民族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被立为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投标项目,项目批准号为10&ZDlll资助经费6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