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土壤。它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中国神话的概况、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问题作简略的论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可惜在流传过程中已大量失散了,现在从一些古籍著作中仍记述了不少神话材料。我国的古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多的有《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国语》、《左传》、《论衡》、《述异记》、《三五历记》、《风俗通义》等著作。《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研究的拓荒之作——读《袁珂神话论集》陆文璧1996年6月初,四川大学出版社收到袁珂先生的两本学术著作《袁珂神话论集》与《袁珂神话杂论》,两书收有袁珂先生几十年以来关于神话研究的论文及杂论,共约48万字。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学术著作出版的确十分困...  相似文献   

4.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女娲生殖、生育的内容也是女娲神话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考古发掘的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女娲生育、生殖的内容多有记载或反映,女娲神话的史学价值不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谷德明同志精心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终于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先前也有一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内收50个民族(包括一个未定族属的苦聪人)的252篇神话,內容丰富,色彩绚丽,不久前我编撰的《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对此书多有取材。我编写的这部词典,走的自然是广义神话的路子,因而视野较阔,取  相似文献   

6.
孙立涛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73-177,187
《伏羲考》是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方面的力作,其写作目的是探求中国文化源头,恢复中国古代神话系统,为神话学理论建设做出典范。闻一多具有现代化的学术观念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文章中既运用传统的音韵学、考据学方法,又借鉴民族考古知识、学习国外人类学理论,并把系统联想与严实的考证结合起来。以此证明了伏羲和女娲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祖先,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先祖。文章在考证中引用了历史文献资料、民俗调查材料、考古资料、外文资料,立论严谨、考证翔实,行文语言平实严谨中透露着些许幽默。当然,文章在材料运用、行文结构等方面,亦稍有缺陷。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62-263
<正>闻一多的《神话与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共收录18篇论文,追溯了中华大地远古神话所蕴涵的神韵和色彩。闻一多以神话为中心,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细致考察;以《楚辞》为代表,对先秦诗歌进行详尽阐述,诠释了神话与诗的紧密关联。在《神话与诗》中闻一多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如同研究诗一样,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路历  相似文献   

8.
曾凡 《殷都学刊》2012,(2):48-53
《淮南子》女娲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等神话因子有古老的历史渊源。近几十年来的彩陶文明、甲骨卜辞等考古发现证明,以上神话因子含着极为古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原始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候读叶舒宪先生的《诗经的文化阐释》,收益不浅。该书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对不少问题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近读其《中国神话哲学》,却觉得对有些问题的阐释未免轻率和武断。一《中国神话哲学》一书,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探究其哲学意蕴。为了研究我国古代神话的本...  相似文献   

10.
介绍英国人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的文章,据我所知,此篇大约还是首见。作者将它寄给我,以其论述简明扼要,特推荐给《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1924年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中曾论及,以为“材料太芜杂,议论太隔膜”,“实在不能叫我们满意”。1925年鲁迅先生在给梁绳纬、傅筑夫信(见《鲁迅书信集》上卷)中说:“沈君评一外人之作,谓不当杂入现今杂说,而仆则以为此实一个问题,不能遽加论定,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尚有新神话发生,……故自唐以讫现在之神话恐亦尚可结集,……”信中“沈君”即茅盾先生,“外人之作”即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看得出来,两位先生对中国神话的见解,早年曾有过些分歧,鲁迅先生看得似乎更开阔些。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是在《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基础上,以神仙人物为纲,又加入了好些印度神话人物编写起来的。作者取材虽难免有后起、庞杂之弊,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流”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因而对《山海经》等书,竟视若无睹,未曾道及;然而他的视野开阔,毕竟看见了中国神话有如此浩瀚汪洋的“流”,广采博搜,发为著述,介绍给外国的读者,使彼西方人士,也略知中国神话的丰美,他对中国神话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值得称道的。现在我国有些学者,却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只去研究《山海经》等几部书,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流”,不承认后世的许多书籍中也有中国神话,又是一偏。要知须得“源”、“流”兼顾,才能认识中国神话之全。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研究先秦神话最重要的书籍之一。随着《楚辞》研究向文化民俗、神话生态领域的不断开拓,对其民俗神话背景的研究亦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但能将上古神话的流变、楚文化的渊源与《楚辞》的神话背景等问题结合起来做一通盘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楚文化的渊源、发展及与其它文化的关系等背景材料出发,对《楚辞》的神话源流等问题重加整理。本文认为楚文化源于黄河以北豫北冀南的中原地区。在中原文化与西南地区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楚地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和作用,丰富了楚地神话的民间传承,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神话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赵沛霖*本文系《中国神话思想史论》一书的“导言”,原文共分四节,限于篇幅,刊用三节,并有删减。①《国语·楚语》。②黑格尔:《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6页。③约·坎贝尔:《千面英雄》,转引自戴维·利明...  相似文献   

13.
比喻寻根:神话和神话思维阎庆生陕西师大中文系中外许多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十分重视比喻的作用。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将善用比喻看作天才的标志。中国传统的诗论将“比”看作“诗六义”之一。《礼记·学记》谓:“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将广泛地学习和求助于比喻,...  相似文献   

14.
防风氏神话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组织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成绩斐然,其中之一是在浙江省民间发现丰富的关于防风氏的口承资料。 北京出版的《民间文学》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浙江防风氏神话九则。《民间文学》编者为此写了题为《珍贵的发现》的按语,称浙江民间防风神话口承资料的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继中原的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之后,神话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受明代心学思潮影响的、以发掘自我生命根性去体悟天地玄奥的神话十说:《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密性,升华出超宗教的自由心态,使小说充满了恢谐和奇趣。文章从神话形态、神魔观、神话想象、哲理意蕴、叙事结构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西游记》在中国神话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它标志着中国神话文化瓣划时代转型,是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希腊洪水神话与《圣经》洪水神话其基本结构和故事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两则洪水神话都具有原始的宗教意味,希腊洪水神话偏重于强调“人本主义”,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而《圣经》洪水神话突出的是“神本主义”。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可以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神话这个海洋究竟有多大,有多深,过去一直没有人探测过,这部《中国神话传说辞典》的编写,可说便是对于中国神话海洋的试行探测。从事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在我是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开始做这种工作的时候,对神  相似文献   

18.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5):166-169,201
根据安德烈·朗格“万物有灵”论和荣格“原型”理论,灵魂不灭自然观在远古社会普遍存在,幽冥世界是上古神话领域一个重要的母题。中华上古冥界神话独具特色。在人神杂糅的上古早期,神鬼相混为一,没有明确的天界、地界和冥界之分。商周时期出现了冥府的雏形,但此时的观念是人死后的灵魂归于极其险恶高峻的大山之上而不是归入地下。昆仑山是此时“天堂和地狱之山”的典型代表。战国中晚期,《楚辞·招魂》的出现显示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冥府神话。它开创幽都冥界在于地下的神话内容,补充和发展了《山海经》《尚书》等置幽都于地上的古老提法,完整地显示了中国上古神话的三维结构模式,堪称是中国上古冥界神话的经典篇章。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神话被记录于浩如烟海的各种古籍之中 ,散漫零碎 ,只是孤立地以无体系的状态残留着。它没有像希腊神话那样经过“神代诗人”如荷马、赫希俄德等人的润色加工 ,将它们贯串起来 ,使之成为有系统、有条理的鸿篇巨著。因此在一些人心目中尤其是在外国人的眼光里 ,总认为中国是神话贫乏甚至是没有神话的国家。我国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认为 ,批评中国神话“无体系”可以 ,但要说中国“没有神话”就不实事求是了。他在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中国神话大词典》 ,用雄辩的事实说明了中国有神…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神话的消亡与意向的改变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神话自不乏其绚丽色彩,其变迁亦有轨迹可寻。本文试就西王母神话的沿革略作阐述,以期发见中国古代神话沿革的规律。中国神话的变迁主要受儒家文化、道家和道教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影响;同时,民间信仰也以其坚韧的持久力影响着神话的原生状貌。历史化、仙话、世俗化是中国神话发展的三种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