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我们研究家庭、私有制、阶级社会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民族起源理论的指南。关于它在研究民族理论问题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民族学著作。”由此可知,《起源》是每一个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必读本。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起源》中对有关民族理论基本思想的一些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包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民主与法制是文明产物。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对古代社会历史材料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是人类社会在物质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下简称《起源》)。该书阐述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如何从原始氏族公社中萌芽生长起来,进而探讨了阶级社会中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客观地依次发展的过程,特别着重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地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从而精辟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的掌握,就成为历史唯物论的史学方法。下面就几个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类婚姻家庭发展史的一些疑问刘家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3至5月。在该书中恩格斯根据关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度的大量材料,特别是马克思和摩尔根对古代社会研究的成果,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历史的早期发展阶段,描述了原始公社解体和私...  相似文献   

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体现出了恩格斯在性爱婚姻问题上的历史发展观、未来统一观和道德评判观。解读恩格斯的性爱婚姻观有助于建立马克思主义性爱婚姻观 ,完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及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恩格斯在本书中对家庭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对原始家庭史研究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利用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成果,在批判地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 摩尔根因在一八七七年发表《古代社会》一书而负盛名。他在家庭问题的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他揭示了家庭形式和亲属制度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说,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摩尔根只是一位具有自发的唯物史观的民族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以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研究的深入,已出现一门“《起源》学”。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基本理论及其学术成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文章着重叙述恩格斯写《起源》以前对原始社会史的创造性研究,以及为准备第四版对《起源》进行精心修改和补充的情况,论证了恩格斯独立完成《起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长期研究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击退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科学理论的进攻。文章还结合当今有关学科的新成就,对《起源》中的原始社会分期、级别婚、家长制家庭和父系家族公社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代表作中,恩格斯对家庭制度变化的形式给予了科学的概括,并且通过大量的事实,无情地揭露了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夫一妻”制的实质是对广大妇女的束缚和压迫。预言了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才能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地位”的真正一夫一妻制家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3页)在纪念《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此作,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认识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新型家庭的建设,对于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意义重大。下面仅就学习《起源》中有关家庭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概念探微徐秋原一精神文明是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动态概念。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应当首先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加以考察。社会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作过周详的描述。在...  相似文献   

11.
廖盖隆同志在《理论信息报》(1988、3、14)著文认为,恩格斯在其1884年所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同马克思及自己类似观点相违背的笼统认为‘国家的消失’(或消亡)的著名论断”,认为这是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失误。对廖老的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作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  相似文献   

12.
<正>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作了科学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全面揭示了生产现象的实质内容,论证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和规律.认真学习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贯彻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里说的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在我国,早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说,用“文明”来说明社会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于“文明”概念以科学的含义,用它来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中,把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区分为“蒙昧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野蛮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和“文明时期”。“文明时期”以商品经济的出现、阶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对马克思晚年原始社会问题研究的继续,其研究深刻地批判了机会主义错误的民族和国家理论。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阐释了民族同阶级和民族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力地指导了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部经典。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发端什么是文明?目前一般均认为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文明并非从来就有的。人类是经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才进入文明时代的。从蒙昧到野蛮,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还不是文明。因此,研究文明应该从它的发端开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所作的摘要,描绘了一幅从蒙昧时代直到文明时代开端的发展图景,他说:“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明起源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其理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按着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因此,便简单地认为,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只是在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产生“真正的工业和艺术”,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我认为这是对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论述的误解,混淆了人类文明与“文明时代”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一)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男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恩格斯的这一段话,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存在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包含了丰富的两种生产思想。它是两种生产思想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了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两种生产思想,不仅不能完整地理解两种生产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而且也不能真正把握两种生产理论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问题。著名的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他出版于1877年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按辈份限制同一血缘群体内的通婚范围的所谓血缘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的假说;稍后,恩格斯在他于1884年初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完全接受了摩尔根的血缘婚假说,  相似文献   

20.
刘坤亮撰文指出:两种生产决定论是指,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如今又是我们控制人口的“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依据;但从它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争议,直到今天也没人把它说得令人信服。怎样看待它?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发展过程,对此可从马恩思想发展中找到“印迹”;二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问世,促成恩格斯晚年提出了两种维产决定论。结合《起源》本身和现实可作如下理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