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都表示不做事情,没有成绩的意思。异:“无所事事”侧重表示悠闲自在,没有做任何事情,跟“紧张工作”相对,有时含有“游手好闲”、“饱食终日”的意思,可指较长时间的表现,也可指较短时间的表现,能受表时间的词语“终日”、“整天”、“半天”等的修饰,一般只形容个人,不形容团体和组织。“无所作为”则侧重表示不做大的或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助动词“敢”和“能”在意义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敢,表示有胆量或勇气做什么;能,表示有条件或能力做什么。前者着眼于主观上的积极性,而后者则着眼于客观上的可能性。例如:  相似文献   

3.
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位为“在世界中的人”;前者看重反映者的“感动力”,后者看重反映者的“洞察力”。就“反映内容”而言,虽然二者都坚持“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在对“现实生活”的界定和“反映内容”的认定上,二者却有差异:前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客观现实”,后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生活世界”;前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心理现实”,后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基础生活”。就“反映方式”而言,前者认为其是创作主体“改造”客观现实,后者认为其是艺术家“揭示”基础生活。差异成因源自二者在思想动因、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关于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转换,有学者指出“~叫~跪”这个句式成立,而“~被~叫跪”则不成立,即前者主动句不能转换成后者被动句。文章就后者句式是否成立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能说前者而不能说后者的情况,原因在于两者都符合“某A叫某B做某事/某B被某A叫做某事”的结构要素,是汉语间接引语祈使命令句,因此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校长是领导这个学校,还是仅在管理这个学校,这直接影响到办学的境界。领导学校与管理学校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思想上,理念上的引领;后者是对具体事与物的梳理、管束。我一直认为,校长不在乎具体做了什么事情,而在于是否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相似文献   

6.
丁玲晚年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是创办《中国》。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矛盾重重的经过,丁玲为创办《中国》操碎了心。在这中间,她曾经先后求助于两位中央领导人,一位是胡耀邦,一位是习仲勋,前者是为了刊物登记事,后者是为了刊物的人员编制事。一 为刊物登记求助胡耀邦《丁玲全集》第12卷上,有这样一封信:“李锐同志:请你为我转呈一信,你看后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我的确是难安难睡。我不相信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我不能做。要是如此,我只得万念俱灰,决心当隐士去了。麻烦你了,还请你鼎力帮助!”信很短,不足一百个字。关于此信,只有一条注释,注在…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领导这个学校,还是仅在管理这个学校,这直接影响到办学的境界。领导学校与管理学校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思想上,理念上的引领;后者是对具体事与物的梳理、管束。我一直认为,校长不在乎具体做了什么事情,而在于是否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我时刻记住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你要做整个的校长。  相似文献   

8.
第一现场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和我汇报就擅做主张呢?”新来的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虹对李霞说道。“吼什么吼?不就是校园宣讲会推迟了两天嘛。”李霞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却说:“因为宣讲会的事情一直都是我负责,以前张部长在时,这些事情完全放权给我,所以……”“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听周虹如此说,李霞不再说话。  相似文献   

9.
会玩太重要     
袁岳 《可乐》2010,(9):32-32
很多媒体问我:“你生产力那么强,干的事情那么杂,还都做得有模有样,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说:“因为从小爱玩,我妈天天打我也没把我打服帖。从小到大,我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创造性思维与行动样式。”  相似文献   

10.
子璇 《社区》2002,(14):34-34
广州人牛什么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反映的是广东有钱可赚和广东人热衷于赚钱两层意思,前者是客观环境,后者是主观精神。在广东人的意识中,只要国家不乱天下太平,多捞点“银纸”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安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广东人的口号,而是他们的内在要求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刘健安 《社区》2011,(2):59-60
敢说“不”的湖南人 湖南人喜欢逆向思维。湖南土话形容某人想法奇特时,往往这么说:“这个人另外一条筋。”比如有这么一句俗话,一般人都是这么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湖南人却会这么讲:“皇帝当然轮流做。为什么明年不到我家?!”  相似文献   

12.
财产申报与刑罚惩治是反腐斗争的两种法律手段:前者重“防”,后者重“治”;前者依赖后者提供保障,后者需要前者实行源头控制和提供法理基础。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我国主要依赖刑法制度反腐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应尽快构建严格意义上的财产申报制度,并应以财产申报制度为主体重构反腐制度体系。我国刑法反腐应退至“二线”的“后盾”地位,并应根据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朱坤 《社区》2013,(35):51-51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前者例子太多,不可尽数。后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他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架鹰、走狗、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除非”的功能及其句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非”具有介词和连词两种功能,前者相当于“除了……(以)外”,后者引出假设复句中假设实现的充要条件。“除非……不”和“除非……才”两种句式是来源于同一底层结构的否定和肯定式,是“除非”众多句式中的一部分。从句式的历时演变来看,两种句式中的“除非”所具有的连词功能是一致的,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说前者中的“除非”相当于“除了”,后者相当于“只有”,也不如有人所说两者都相当于“除了”或者都相当于“只有”。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当时的德国,在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者赞赏,后者反对,但是他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此所谓“现实”意即“存在”、“现存”。所以如恩格斯指出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简单化理解,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始终饱受误解和质疑。与自然法相比,法律实证主义关注的重心发生了“位移”:前者关注的是法律“是”什么的定义问题,而后者关注的是法的实效层面的对策、策略问题。通过对“恶法非法”及与之关联的“恶法亦法”命题的分析,指出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都具有两面性,二者的差别应当在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而不应简单理解为本体论上的对立。就此来说,法律实证主义的考虑可能更为周全、稳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初涉写作,学生除去发挥原有积累的词汇与组词造句基本技能外,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前者主要是确定主题、题材,后者主要是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技巧,诸如谋篇、剪裁、修辞等,但前者又是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东 《社区》2013,(1):35-35
2012年十一长假前夕,我们几个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区志愿者聚在一起商量:“难得的8天假期啊,咱们该做些什么事情好呢?”有人提议:“咱们给野广告安个‘家’吧!”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共同具有开拓性、敏感性、坚韧性、道德性和健康的身心。而在其他方面又有许多不同:在指导思想上,前者突出“新”,后者突出“实”;在思维形式上,前者不拘一格,后者照章办事;在行为方向上,前者以需要为导向,后者以市场为导向;在成果形式上,前者具有多样性,后者具有唯一性;在成果应用上,前者具有滞后性,后者具有直接性;在组织能力上,前者不强调组织能力,后者必须具备组织能力。然而,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又能够共生,实践中两类人才常常共生,理论上两类人才可以共生。  相似文献   

20.
自给性劳动产品与商品,是性质和用途都迥然不同的两种物品。但是,在二者并存的条件下,它们又相互作用和影响。 所谓自给性农产品的“商品化”,就是在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存的同一个生产过程中,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力小于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力,使前者先在生产单位内部成为“商品”,随着反作用力的扩大,一些内部的“商品”又变为外部的商品。在这个限度内,商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