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边城》到《长河》,沈从文完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转变,这可以从其审美“功利主义”文学观中得到解释。而老庄诗学的悖论,直接导致了沈从文小说写作中的叙事方式与理性归趋方面的矛盾。沈从文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资源正是老庄道家文化,而道家相对主义的评价立场却削弱了沈从文小说应具的国民性批判力度。沈从文构建的湘西边城世界,充溢了和谐自由的人性赞歌,体现了道家式的自然逍遥精神。  相似文献   

2.
探讨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内在关联,发现其发生机制都有“原乡”的召唤,精神契合于充满“怀旧”情绪的“乡愁”.遍布乡村大地的民间道教信仰,以内在的生活观念或外在的巫风民俗构成乡土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农民既是乡土文学的舞台主角,同时也是道家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这使乡土文学书写不能不深具道家文化意蕴.乡土文学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必须放在整个中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3.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7,1(2):93-96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旭君 《云梦学刊》2013,34(1):92-96
沈从文思想与创作都与道家文化有着较为鲜明的关联。其人生境遇中山水自然的滋养,虚己待物的性情.形成了他与道家文化会通的基础;他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对湘西边地的表现,从正反两面深契了道家精神。但时代的影响,视阈的新变,让他最终疏离并超越了道家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虽是在西方文化和文学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产生并得到发展的,但和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斩不断的血肉联系。本文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探讨了沈从文和道家文化在自然人性观、人格理想、文艺美学观等方面的联系,以此透视沈从文创作世界闪亮迷人的一角。  相似文献   

6.
道家文化寻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安徽两淮地区。老子故里在涡阳 ,文子大概是亳州城父一带人 ,范蠡徐人 ,老莱子隐居芒山 ,环渊隐居砀山 ,《黄帝四经》的作者是西楚淮南人 ,庄子是蒙城人 ,冠子是淮南舒鸠人 ,淮南子刘安都寿春 ,嵇康是淮北市人 ,陈抟是亳州人。安徽两淮是道家文化群生带。开发这一文化带 ,将会形成富有价值的道家文化旅游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 ,道家文化与浪漫主义文学观最有契合性 ,由此决定了作为异质性存在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本土道家文化资源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利用”路径 ,也就是说 ,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入过程中多有道家文化式的“改写” ,并由此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身份”。而道家文化的深潜影响某种程度上也纠正了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之于中国本土现代时段的时空性“隔膜” ,从而使得浪漫主义文学观能够在现代文学史上生根、滋长 ,并形成为蔚为大观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道家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像鲁迅、胡适、郭沫若、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和沈从文等都与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道家文化贬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重新诠释者有之,默默吸收者亦有之;尽管道家文化有着不少消极面,但它确实给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剧烈变动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其自身文化品格的柔韧性和弹性使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爬梳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其意义应当不仅仅在于寻证二者之间的深层意义关联,而且能够复活中国现代文学丰富、生动的历史多元化状貌,贴近现代文化人那种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并能说明自五四以来的文学现代性生成的主体性、本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廖敏 《天府新论》2011,(2):156-159
尤金·奥尼尔深受东方宗教与文化的影响,而其中的道家情结更是成就了其剧作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本文从奥尼尔的爱尔兰移民后裔出身入手,分析他与天主教信仰的深刻渊源以及幻灭之后的背弃;通过梳理道家思想在当时西方及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指出道家思想与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焦虑的深层契合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推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是少数民族文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聂姗 《南方论刊》2008,(5):18-19
中国古代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中华民族有着持续的深远影响,对亚洲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渗透。本文将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道家思想,以及深受道家影响的日本文化作一比较研究。试图在其中挖掘出东方浪漫主义文化的一些本质性存在,开掘出新的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由武汉荆楚文化书院道家思想研究所、《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桂林市社联联合发起的“道家文化研讨会”于八月初在广西桂林市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共三十余人。著名学者肖(?)父、刘纲纪、唐明邦等教授到会并作了专题讲演。与会者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各陈己见,畅所欲言,就有关“道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家研究的现状”、“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家与隐者”、“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民族性格”等一系列的专门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将讨论的主要论点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创作与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女性文化"才德美"新型的品评模式、女性社会文化空间的扩大构建了《红楼梦》创作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这些对《红楼梦》的女性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在肯定女性对自我本质、自我价值的追求的同时,也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生存环境、生存困境等给予了深刻的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保昌 《人文杂志》2004,(3):108-113
鲁迅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对老庄痛下针砭;另一方面,他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对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借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道德叙事、进化论思潮和个人主义写作等领域,鲁迅对于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创造性的发挥和应用,显示出一代文化大师的"中间人"色彩和"为我所用"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了大量丰富而深刻的生育思想,这些生育思想无论从其对于生育的目的和意义的阐述上,还是从其对于生育的数量要求和性别平衡的追求以及对于生育禳解护理的具体实践的论述中,都深刻体现了道家道教追求生育和谐的思想旨趣和价值取向。生育的完成有赖于家庭环境和婚姻生活的和谐有序,这也是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探讨道家道教中蕴含的生育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近世以前,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历经了漫长的传播、渗透和积淀过程;近世以后,道家思想在当时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更有了广泛的传播,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于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出现了较多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为日本近世文化所吸收并发挥作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各种精神价值纷至沓来,中国文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部分现代作家选择道家思想,试图通过追求自然人性来缓解文化理念与现实世界的紧张,以摆脱困境.这主要体现在孤标傲世的叛逆精神,崇尚"自然"的不懈追求,清高淡远的生命情调等三个方面.他们的努力和用心,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内涵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张欣 《兰州学刊》2009,(2):16-18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关学资源。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先秦道家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对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