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动效用主义是传统的效用主义形式 ,而规则效用主义则是新效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两种理论之间集中了很多关注和争论。作为复兴了效用主义的新理论形态 ,规则效用主义一方面给效用计算问题带来了新的困境 ,但另一方面却对处理效用主义与道义论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即引发了效用主义对道义论的调和关系。然而 ,这种新的理论动向并未获得行动效用主义一方的认可和支持 ,因为后者明确反对像“道义论”那样以规则作为道德评判的直接标准。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主义与政治学的“联姻”是新制度主义发展的必然。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首先表现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而新制度政治学的兴起则弥补了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缺陷。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制度变迁的经典案例为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行动不描述客观事态,因而它无真值,因此不能用命题连接词将基本行动连接成复合行动。行动模态或意志模态——不同于命题模态——其算子加于行动之上才能构成行动模态命题。行动逻辑研究的是行动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里的关系可能处于多个行动者的博弈之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主要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的政治发展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中层性制度安排与政策产品的关系,因而西方学者将新制度主义定位为中层理论。其实,直接来源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具有宏观理论属性。制度的分层性尤其是研究议程意味着新制度主义具有不同的属性。对于以观念、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为变量的宏观性制度分析框架,可用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5.
行动效用主义是传统的效用主义形式,而规则效用主义则是新效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两种理论之间集中了很多关注和争论.作为复兴了效用主义的新理论形态,规则效用主义一方面给效用计算问题带来了新的困境,但另一方面却对处理效用主义与道义论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即引发了效用主义对道义论的调和关系.然而,这种新的理论动向并未获得行动效用主义一方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后者明确反对像"道义论"那样以规则作为道德评判的直接标准.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归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及其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建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使其能够为教师资格制度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社区常被作为宏观社会的微观窗口和国家视角的社会基层,为实践和理论所广泛探讨和发展。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如若将其作为一种刚性政策传达,它无疑只是一种制度性存在;但若将其视为一种共同行动指导纲要,它却可折射出关于中国城乡社区治理与发展的创新性光芒。培养行动主义的逻辑而非制度主义的依赖,将会为作为行动保障的制度要素贡献出具有实践理性的力量,增强作为政策文本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社区治理政策文本的行动主义理论透视,发现新时期城乡社区治理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社区行动环境、行动模式、行动结构、行动者、行动资源等相互作用的社区合作行动的过程。这一基于行动主义的社区合作理念及其要素,如合作模式、合作者、合作方式、合作资源等都从本质上异于或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合作治理的首要特征在于其是由多元行动者及其行动有机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交往行动网络则是这一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与个体可以直接使用判断—抉择—行动连续体开展决策与行动不同,包括个体和组织在内的多元行动者之间必须以交往网络为桥梁来实现抉择与行动之间的有机协调。基于这一逻辑,从行动主义路径进行开放探索发现,交往行动网络的建构存在(但不限于)3种可能选择:一是基于交往的流动性,建构合作交往网络的数据流、信息流和知识流体系;二是基于行动的灵活性,建构具有开放、有机和协调特性的交往行动体系;三是基于抉择的容错性,建构支持行动主义交往的判断—决策—行动连续体。  相似文献   

9.
亚伦斯基是美国2 0世纪著名的社区行动领导者,先后创立了后场邻里委员会、工业地区基金会等社区组织,提出了一套被称为“亚伦斯基主义”的激进社区行动理论;推动了美国社区发展,为美国后来的各种社会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行动"问题是社会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许多著名社会学家对"行动"问题,特别是在"行动"与"结构"关系中做出经典的阐述.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关于"行动"论述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韦伯明确地界定了"行动"概念,而且认为社会行动优先发生转变并作用于整个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外在于社会结构.吉登斯只是在论述结构化理论时,含糊地提到了"行动",并认为行动既受到结构的制约--在结构之内,又作用于结构的再生--在结构之外.两者论述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分析视角由二元对立向多元融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首先从制度角度分析城市、城市经营的本质,然后重点分析城市经营制度变迁的环境以及推动这种制度变迁的行动集团,最后得出结论: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使城市经营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打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收支格局,城市必须经营.以资金短缺为核心的财政压力与以生产要素竞争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压力把城市政府推向制度变迁的最前沿,从而成为推动城市经营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  相似文献   

12.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强调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揭示合法性机制、组织场域中制度因素的制度化力量对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合法性资源、组织生存作用的内在机理,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探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其理论思路和解释逻辑,进而探讨新制度主义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因而在经济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由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构成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要分析个别行动者的行动,而且要努力能够从对微观行动的分析上升到对宏观社会结构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对法人行动的分析。因为法人行动不只是分析行动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之一。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行动者的偏好、欲望以及心理预期,忽视了感性选择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制度研究的继承,以及对"行为主义革命"的反思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它重新把政治制度置于社会的核心地位,认为忽视制度或者低估其作用,都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政治学理论.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前沿,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由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流派组成.它触及了一系列政治学中关键的理论和经验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于政治世界的理解水平,有其重要的理论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行动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困难,即给出一种对于行动的分析以使行动在这种分析下既是有原因的,同时又可以被看成是行动者自己的行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尝试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按照"自己运动"来分析行动。就是说,一方面,把行动看成是某种运动,以使行动可以在因果语言中获得表述。另一方面,把这种能够作为行动的解释参照的运动,限定在"自己运动"这种特殊形式上,以此来保证行动者在行动分析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种新兴范式.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马奇(James G. March)和约翰·奥尔森(Johan P. Olsen)的《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在具体分析了当时政治研究范式(主要是理性选择理论和行为主义)不足的基础上,以制度为核心,从制度与文化、制度与行为、制度与偏好等方面分析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等的发生和发展逻辑,初步勾勒出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取向,构成社会学制度主义研究乃至整个新制度主义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论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动研究是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长期存在的脱节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行动研究打破了以往教育研究的理性分析模式,它关注的不是教育活动中的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诊治具体教育情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行动研究的历史沿革回顾,从行动研究几个理论问题中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以及行动研究的程序和一般方法,揭示出行动研究的本质,探讨了行动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意向行动理论是塞尔行动哲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标的行动.首先,梳理意向行动的构成要素,包括“慎思”、“在先意向”、“行动中意向”、“行动”和“间隔”.其次,通过解析要素的相互关系,廓清意向行动的结构和运作模式,以图形方式展现出来.最后,评述奥肖尼斯和帕切里关于“在先意向”和“行动中意向”的一系列批判性观点.以此为基础,论证如何通过“行动中意向”来消解早期行动因果理论的异常因果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制度与制度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制度主义正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强劲的理论解释力成为制度研究中的主流理论。将新制度主义提出的规则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制度变迁与制度同形性问题,以及世界社会与场域层次的理论观点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于制度研究而言,可以促使其研究概念更为严密和一致,研究目的关注制度创生,研究主题聚焦制度变迁,研究中心转向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20.
“行动”意识之于教育实践的根本旨趣在于消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张力,还教育以创造生成的本性。基于行动理论的内涵,反思教育行动的发生机制——行动与实践是“互感”的人类创始性活动,教育行动与教育实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需要将教育实践统合于行动的“范畴”,从而打破教育实践的唯理论惯性,将教育实践看作是人与人直面相对、相互影响并具有创新精神的行动过程。〖JP2〗同时,教育行动兼具主体性、交往性、生成性和公共性等属性,因此,基于“行动”的教育实践的建构策略在于以批判反思、探究创新和智慧建构行动规约,凸显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