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石。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上亿人,尊重和保障这部分人的人权,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重点论述了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性,并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保障少数民族的人权提出了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构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为此应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增强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友爱、协作,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的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视域,以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共生互动关系为主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结合角度,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背景、范式、内容及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有可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使社会具有和谐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平衡发展保持和谐的社会状态。科技新闻报道目前面临着困境,亟需加强科技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区域差异大,内部发展失衡的现状,阻碍着我国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影响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制约着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不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将大大推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智力支撑力量;人才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加大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不仅确立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制度.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护方面也还存在着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制度,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必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与文化、消灭少数民族贫困落后,必须坚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基本权利,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意愿。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调适尤为重要。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各民族成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民间信仰体系,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具有整合社区、教化民众、心理抚慰、文化传承等功能。科学认识这些功能并加以调适,有利于发挥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价值,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院校是国家专门为少数民族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民族教育不仅对少数民族个体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直接作用,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民族高等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人才的支持和科技的支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对确认少数民族公民价值、法律地位、权利本位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行政诉讼法对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实践表明近年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当前仍陷实践困境,必须寻求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部分正经历着经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少数民族社会,呈现出迟滞与非协调发展的态势,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国家在指导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在引入现代文化与发展措施时,没有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借取产生主动的对接,从而未能实现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主动调适,以至于少数民族社会在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非协调、迟滞发展的现状。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之际,深感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实现少数民族社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为了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人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计划实施将大大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宗教信仰、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民族地区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用现代生产方式代替各少数民族原有生产方式,用现代思想文化取代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各民族原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民族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特殊的要求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习惯法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民族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及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习惯法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地看待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造、摒弃其中的消极因素,批判地继承其中的积极因素和优秀成分,充分发挥其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将于2006年9月24日—27日在新疆大学举办以“和谐边疆论坛”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以构建和谐边疆为主题,研讨民族关系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宗教问题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民主法制建设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构…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作为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少数民族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少数民族较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文章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涵义、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保护现状、加强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引起人们对少数民族教育不断的重视,以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局,开发少数民族宗教人才资源,是应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宗教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迎接国际宗教形势发展给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