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严 《学术交流》2003,46(11):5-8
历史动力问题是历史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受传统历史哲学思维定式的制约,以往关于历史动力问题的解答方案往往缺少历史主体——人的维度或者把历史动力仅仅与人的某一规定相联系,从而使人成为历史发展的“静观者”或“局外人”。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有助于历史动力问题的解答。一方面为把握历史发展问题提供了参考系,另一方面找到了人的历史的发展动力和变迁的原因,从而使人回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高来源 《学术交流》2007,(10):190-192
2007年8月15~17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黑龙江大学哲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历史哲学年会”暨“哲学、史学与文化:跨学科的历史哲学研究”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一、历史哲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近年来历史哲学作为我国新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新的学科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化,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历史哲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受到了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历史     
一在本文中我将考察的主要是战后的一部分英文著作,这并非是想作一次全面的评论,而只是为了确定进行评论的某些标准。我们有着划分历史哲学类别的各种方式,其中较为方便的一种是由沃尔什(W.H.Walsh)教授于1951年提出来的,他分辨出两大思想流派并分别称之为“唯理主义”和“实证主义”,虽然这两个名称迄今已不再是完全恰当的了。“唯理主义”流派倾向于强调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质是一场文化危机,正是对这种危机的深刻反省,促使了文化哲学在19世纪兴起并在20世纪兴盛。文化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哲学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哲学未来的发展形态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面临着从传统的自发性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自觉性文化的转变,如果没有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的彻底革命,现代化是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思考上海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①认为,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上海文化作为现代化新型都市文明的结晶,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中国文明发展的前景。可以把上海文化的演进过程大致区划为酝酿期、生成期、兴盛期、转折期、更新期五个阶段,进而把握其都市化、多元化和两重性的总体结构与性能。上海文化的盛衰起伏根本上取决于它所凭依的文化生态环境;总结历史的经验,创造、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上海文化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一、哲学对文化的态度是哲学思想史贯穿始终的题目,也是当代哲学思想问题的中心。哲学是通过它对文化的态度而自我确立的:和文化自我区分与自我同一,对文化进行批评或辩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种或那种哲学流派对文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这种态度既是哲学的也是整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文化被看成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但是哲学本身就是文化体系中具有自己特殊功能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哲学中既包含了直接产生该哲学的相应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也包含先干它的各种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以及未来文化的萌芽。因此,文化固然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但哲学本身也是文化的“课题”,是文化存在、文化自我变化的“课题”,是各种历史类型的文化交替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大历史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求是学刊》2001,28(1):21-28
历史存在是存在的一种时态形式。在历史学中 ,纯客观的历史是不在场的“存在”,那种存在本身并不在历史学的视野中。既然历史事实不存在于当前时空之中 ,那么传统的历史本体论或思辩的历史哲学就受到质疑。批判的历史哲学的研究目标在于 ,确定历史学的学科性质、界限和特有价值 ,使本体的历史变成关于历史的认识。但是 ,历史必须通过语言显现自己 ,语言似乎就是历史的界限。然而 ,从基础和存在论的角度看 :没有历史事实作为对象 ,就不可能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没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也就没有历史话语和历史文本。一句话 ,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语言三个方面 ,共同构成历史意义的显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刘永富 《唐都学刊》2000,16(3):16-27
一哲学思考主要是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去思考,是“从揭示、考察相应的终极前提入手”来思考。因此,如果前提性预设已经很清楚,那就不需要哲学思考。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来思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规定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才算、怎么不算;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已有的、已经给出的“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是否成立、是否必要。第二,对成立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否可能,是否惟一可能;何以可能与不可能,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何以可能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阁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化发展.在<资本论>中,伴随着对资本运动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最终得到完全展现.  相似文献   

10.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真善...  相似文献   

12.
对民族文化的哲学讨论既可以是唯名论的,也可以是实在论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是超验的实在,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才能体悟;但这种超验的文化精神又必须在具体的文化现象中经过感官被人们接受。民族文化的这一特性一方面决定民族认同是比阶级认同、团体认同更加根本的认同;另一方面,使得民族文化必须有经济繁荣、政治强大的国家作为外壳。  相似文献   

13.
人是历史的存在,也是文化的存在。无论是历史和文化都承载和蕴涵着一种厚重而深邃的生存价值。文化哲学正是从这一历史视域出发来理解文化发展的当代意蕴的,那便是文化的生存意义、文化的批判性功能和文化的综合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哲学可以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另一种是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前者显示哲学的文化性,后者显示文化的哲学性.就其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不仅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人类历史的本质。由于缺乏对于历史复杂性的理论自觉,以往的历史哲学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历史哲学的可能的出路似乎在于,将思想取向集中锁定于历史复杂性,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展开自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编史学与科学编史学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问题,所以有必要把涉及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学术结构等问题作一交待。一般而言,历史一词在含义上有"历史本身"(res gestae,已做之事)和"历史认识" (historia rerum gestarum,对已做之事的叙述)的区分。前者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 即"历史实在"(Historical Reality);后者是指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即"历史学"(Historical Sci- ence)。在对两种不同的历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两种历史哲学便凸显出来。根据德雷(W·  相似文献   

17.
一沃尔特·本杰明那不可思议的《历史哲学论集》的意义是什么?按照本杰明的朋友格斯霍姆·舍勒姆的看法,《论集》表明本杰明已从对布列斯特和约的震惊中清醒过来了.舍勒姆认为,《论集》标志着本杰明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断然决裂并重新回到了他早期  相似文献   

18.
秦文 《社科纵横》2012,(9):108-111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明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前者论述了地理影响历史与物质、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以及需要、动机决定社会演化;后者阐述了他的社会演化史观和因果论。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席位。  相似文献   

19.
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编纂的影响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论证策略是,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针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给历史编纂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理应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与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建构理论体系逻辑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后者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因此他们的理论和观点往往是对立的。唯物史观具有科学性,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总体上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结合时代条件分析和批判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失误和局限的同时,认为其对唯物史观的启示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重视文化对经济和政治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变革实质是文化变革;彰显个体,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高科技时代重视人的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