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郗红梅 《西北人口》2005,(2):64-64,F003
本文立足于目前甘肃省职业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技术能力培训,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甘肃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整合甘肃资源配置.然而如何选择和构建产业集群,是困扰决策机构的难题.甘肃产业集群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矛盾,大大制约了甘肃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就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依据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并提出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人口的发展变化与特征分析梁珊泉李树海(甘肃省统计局兰州7300301996年,甘肃省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总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本文拟对此做以概要分析。一、人口稳定增长的态势打破,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比较低、生产关系不断变化、人口正值生育高峰的新形势下,对计划生育工作这个战略问题,要进一步加深认识,才能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我省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增长过快。1987年全省人口1%抽样调查,到7月1日零时,全省总人口为20,855,018人,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5年间增加人口1,285,827人,增长6.57%;与“八五”期末全省总人口20,412,905人相比,18个月增加442,113人,月均增加24562人。城镇人口(不含市辖县)比例由5.25%上升为15.31%。  相似文献   

5.
人口征特甘肃省人口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快。1982年7月1日人口普查表明,甘肃省总人口为19,569,261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0,124,775人,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具体的数据分析了1998 年甘肃省人口各方面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的现状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反映得很清楚,文化程度低于全国,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差距很大。1.人口的文化素质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第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化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并指出了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确保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脱贫致富是两南几省的共同特征,四川又是几省区中人口最多的省,1986年和1985年末总人口已分别达10 319.5万和10 187.5万,占西南四省(四川、广西、贵州、云南)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一半,占全国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人口的生产和消费功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能否脱贫致富与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结构变化状况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研究四川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人口地理分布,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为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北山地等五种类型的人口区。其中,黄土高原又可以分为陇东和陇西两个黄土高原人口亚区。为了计算人口和面积之便,我们根据行政区划,把庆阳地区和平凉地区除静宁及庄浪以外的各县称为陇东黄土高原;把定西、兰州、临夏三地市州的全部和平凉地区的静宁及庄浪、天水地区的天水市、天水县、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及漳县,还有景泰等县市统称为陇西黄土高原。这里所说的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面积11.0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45.4万平方公里的24.4%。  相似文献   

11.
12.
据考古发掘表明,甘肃境内很早就有原始人群的存在。早在旧石器时期的中、晚期,陇东和河两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进入新石器后,甘肃境内其他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约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本省陇东的泾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开发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汉唐以来,中央政权都很重视对甘肃的开发.在汉武帝的屯田、移民等措施下,河西一带的农业与防务都进一步得到加强。到西汉后期,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余万。盛唐时期,甘肃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贸易来往的通道。“丝绸之路”经本省通往西域。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后,历经宋、元、明诸朝代,国都东迁,经济中心东移,人口发展也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地理志》对今天甘肃境内唐关内道、陇右道、河西道、剑南道,山南西道所属二十个州郡“旧领县”时和“天宝”两个不同时期的户口数,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根据它所载的户口史料,对唐贞观至天宝年间甘肃人口发展的原因作些粗浅的分析,无疑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唐朝重视户口的统计,每里设正一人,掌案户口。通过对户口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甘肃人口抽样调查方法张绪胜刘怀高(甘肃省统计局兰州730030)人口统计NorthwestPopulationJournalNo.1(71)1998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1964、1982和1990年共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1982年人口普查后,人...  相似文献   

15.
甘肃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甘肃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年均递增速度由1982-1990年的1.69%下降到1991-1995年的1.58%、1996-1997年的1.14%;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81年的2.70下降到1990年的2.3...  相似文献   

16.
一、甘肃省民族人口与教育概况甘肃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22371141人,有可识的民族45个中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共有10个,这10个民族及其人口数量分别是:回族,1094354人;藏族,366718人;东乡族,311475人;土族,21239人;满族,16723人;裕固族,11809人;保安族,11069人;蒙古族,8354人;撒拉族,  相似文献   

17.
陈波 《西北人口》2011,(6):106-110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ESDA分析技术,从中观层面探讨了2000—2010年甘肃城镇人口布局的时空演变特点:城镇人口布局向中部、南部和东部集中;城镇化模式由中心城市带动向中心城市与中心小城镇互动转变;中南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在增强,但基础依然薄弱。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区社会养老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宏 《西北人口》2007,28(2):88-92
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福利设施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整合社会养老资源、适度发展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杭州市区的社会养老设施(集中养老的机构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并根据杭州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杭州市区社会养老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苑 《西北人口》2005,(2):39-41
作者在分析了农业开发对甘肃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种影响后指出,生态恶化加大甘肃农业的环境和经济成本,并提出抓住生态建设契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八亿人口搞农业生产局面的改变,人口的空间分布必然随着人口职业构成的改变而改变。即从分散的农村逐步地向小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或大城市集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因此,对今后城镇人口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及其布局进行预测研究,是当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关系,研究30多年来甘肃城镇人口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并对今后城镇人口合理布局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