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70-73
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既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针对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因素,应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居民共建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曾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利与弊,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39-43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重在赋权和增利,即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获得同等利益,拥有同等福利。一旦在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自然消亡。我国之所以会出现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在于土地制度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程,“土地价格剪刀差”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转变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体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户籍制度弊端及改革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3-188
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实现我国人才的自由流动 ,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有利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是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至今未能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正在逐渐被打破 ,但不可一蹴而就 ,需同别的制度一起进行综合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也就是户口登记统一了,但现在转为城市户口我可不愿意!将来转不转,看看再说.”聊起户籍制度改革,老家在四川仁寿县农村的保洁员王芳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7.
8.
基于2019年从广州、福州、郑州和武汉四个城市实地收集的764份数据,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假设,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新户改”背景下农民工群体户籍转换意愿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越符合经济理性、权利歧视规避和承认渴望的动机特征,其愿意转换为城镇户籍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对这些动力作用机制的偏离或“抑制性”越强,其保留农业户籍的倾向性越高。该发现证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的动力机制在农民工户籍转换意愿形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突出作为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双重属性的农民工个体在户籍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追逐导向、权利维护诉求、社会承认渴望的逻辑行为特征,反映农民工市民化的多元动力结构和复杂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6日下午发布消息称,该市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0.
11.
李爱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57-61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投资入户、购房落户、人才引进、土地换社保和积分入户等模式。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市民化成本较高;镶嵌在户口中的各种社会福利尚未被完全剥离,弱化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很多城市户籍改革的出发点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弱化了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降低城市落户门槛、剥离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福利、改革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未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伟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90-93,113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运动发展到今天,公民的自由迁徙已经形成一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度的自由居住和自由就业机制,户籍改革的核心也转向了地方福利给付的平等化问题。由于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使得户籍改革的路径选择必然具有独特性。当前,地方政府推行的渐进性改革———居住证制度,它不但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而且还为其它制度的协调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7-102
中国的户籍制度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并促进形成了两套相互隔绝的利益体系,强调"单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难以满足市场条件下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户籍利益在农村一端的固化,最终制约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来看,我国户籍制度需要全面调整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利益关系,平行推进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其中,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户籍利益界定为属地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户籍全面脱钩,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融入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农地(林地)承包、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户籍利益界定为保障性利益,从更好地保护这种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设计农村户籍利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条件构建户籍利益转化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求探索性改革农村户籍的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城镇化背景下的核心议题。虽然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工进入城市,但现行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方面的制度藩篱和"隐性"门槛,使得"农民工市民化"这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难以做实。《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证制度设置学历、技能、投资等新门槛已成为普遍现象,或者存在只改变户籍、未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的"空转"现象。而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去"和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现行户籍制问题探析与改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06-109
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在建国后伴随着计划经济模式的建立及适应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经历了自由迁徙期、严格控制期和半开放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现行户籍制度严重阻碍城乡间正常的、合理的迁移流动,影响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延缓城市化的进程等弊端日益暴露。充分考虑国情,实行渐进式改革,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与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应成为户籍制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89-98
全面回顾了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对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这次改革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也存在改革的法律依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不高、农村"三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系列问题。"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奋斗目标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
杨红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49-54
以城乡户籍统一为目标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20多年,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是存在诸多与改革不适应的制度性因素。从医疗与养老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城乡户籍统一改革的不适因素,给出相应的完善与调适政策,同时提出户籍制度改革自身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