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红蘑菇》再到《无字》,张洁的爱情话语经历了一个从神化爱到颠覆爱的乌托邦,又到客观重建爱的观念的过程。在经历过一系列痛苦的追寻、偶像的崇拜、理想的幻灭之后,张洁终于在《无字》中超越了她以往对情爱的认知。这一追寻的结局虽然无不带有深深的悲剧性,但在理性上,却是一种胜利,显示了深刻的文化反思意味。同时,这一独特而颇具代表性的追爱历程因其浸透了张洁的个体经验和独具的女性生命意识,而显示了永久的人性魅力。这一系列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思考是一个随着作家世界感的成熟而渐趋深刻的过程,因而在揭示和逼近人类内在感情本真方面独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中自我约束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公司治理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运作。以此衡量,“产权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影响内地公司规范治理的最大问题,这会引发更大的权力不确定性以及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从香港的经验来看,具有资源配置、价值发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功能的金融部门的治理状况,不仅对其自身机能的发挥,而且对实业部门高效稳定的运作也有关键性的作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显示,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在于硬件方面的投资过度和软件方面的投资不足,软件即“产权结构”。公司治理实际包含自我治理、常规治理和市场治理三个方面,它依托的是三个关键元素,即道德、程序和结构。道  相似文献   

3.
李玉军 《职业》2013,(32):33-34
在深港两地合作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深港两地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了赴港学习培训班,重点学习和借鉴香港在职业类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介绍了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理念、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展现了香港教师的敬业精神及育人模式,并就此展开探讨,对内地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杨公望  王悦 《城市》2008,(4):77-79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断累积.城市开始脱离单纯的商业或聚集功能的概念.呈现出一种“个性”,即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内涵.它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日前表示,拟向特区立法会申请增拨40亿港元,注入“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用于第二阶段特区援建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铁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实现自身盈利的地铁系统,固然与其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成熟的“铁路+物业”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但与采取一系列旨在控制成本的管理措施也是分不开的。本文对香港地铁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整个流程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香港地铁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列举慕容雪村主要作品中的语言,来说明充斥在他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9.
罗碰碰 《现代交际》2005,(12):54-54
在香港,在娱乐圈、在华语流行乐史,林夕既是一个 人的林夕,也是人山人海的林夕。一个疏离的人、一个神 经的人、一个隐现在近3000处歌声后面的人、一个单枪匹 马更新了华语乐坛的人,这个人不可能不是他自己,也不 可能只是他自己。当张国荣在重重心事后幻灭无常,当王 菲在恍惚人间里自演自唱,当黄耀明在奇异世界中春光乍 泄,林夕都在他们之中,就像他们每个人的精神镜像,我 中有你,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10.
香港警方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高度重视警队与市民的关系问题,并付诸行动,尊重礼待传播媒介人员,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完善警队与传播媒介工作机制。这些对新形势下我国公安机关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香港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做法包括强化专职机构建设、构建多元综合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行新高中学制、实施警司警讯计划、开展禁毒教育和服务等。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为了有效防范青少年犯罪,应该加强专业机构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建构、以家庭为主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突破了社会问题研究中惯用的“诊断——治疗”的研究范式,采用了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新生代农民工小X对其城市务工经历的叙述,多维度地呈现出他对城市务工经历的感悟,表现在对教育价值、土地情感、务工体验、未来期望四方面的矛盾性。揭示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的三种力量:缺乏支撑力——主体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不足:缺乏保障力——主体可支配的经济资本有限;缺乏推动力——主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同质及低层次。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青年一代,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而对于自我人生的清晰规划对其实现价值、改变命运有着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城市,经历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其人生规划在媒介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价值基础开始向社会性价值转变,精神资本也通过媒介的积累重构逐渐完整成熟,为其城市融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角色转换与农业换班: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土地流转、农民退休、农民职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共识是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但又忽视了现代农业谁来接班的问题。调查发现,我国的农业换班正悄然到来,打工时从事管理岗和技术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农业接班和改造传统农业。与上一代农民不同,他们在乡村正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更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和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班或农业的换班,还需要各项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套,要与土地流转制度、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退休制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Research on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 takes the success of the earlier second generation of southern and eastern Europeans as its point of departure, but with little empirical basis. The hypothesis of “segmented assimilation” asserts that the children of the 1880–1920 immigration moved ahead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well‐paying, relatively low‐skilled jobs in manufacturing. By contrast, defenders of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assimilation accent diffusionary processes, while conceding that the specific means by which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improved on their parents’ condition remains a matter about which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This article returns to the world of the last second generation, just before it disappeared, to inquire into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the economic differences separating the adult immigrant offspring of the time from their third‐generation‐plus counterparts. Using data from the 1970 Census of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manufacturing mattered, but in ways neither expected nor consistent with either of today's prevail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the encounter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may be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ew gener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orking encounter of Generation Y. Generation Y i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four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were studied. How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ed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in work and geographical mobility, and how geographical mobility created problems to the migrants were studied. We find that the Generation Y in Hong Kong is facing more competition than the Generation Y in mainland. In geographical mobility,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accept geographical mobility. The findings provide some insights on how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hapes the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