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和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泛珠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月13日在穗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子彪、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陈达明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地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出台为深化粤港澳合作带来新一轮的契机,并把粤港澳合作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视角,探究粤港澳合作的区域竞争力和优势,提出粤澳乃至粤港澳合作的七大原则;同时,在三地互利共赢的前提下,透过制度创新提出设立粤港澳常设机制的构想,并进一步指出三地之合作框架可借鉴欧盟的经验,探讨设立粤港澳合作发展基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台湾和大陆两岸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状况 ,以及两岸各自经济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要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所面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两岸同时加入WTO将对两岸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并指出 ,两岸同时加入WTO将是克服两岸经济增长障碍、保持两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契机。两岸在WTO框架下 ,推进两岸经济的互补互利 ,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结构 ,实现两岸经济的一体化 ,才是两岸经济进一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4.
祖国大陆和台湾已先后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但是,各国各地区对WTO协定在本国或地区的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台湾和祖国大陆也不例外。由于两岸尚处于政治对峙状态,故两岸在实施WTO协定方面存在冲突。为此,为了两岸经济的发展和共同利益,两岸应在WTO规则下建立制度性的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确立其原则、目标和模式,促进两岸关系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相互衔接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化过程,粤港澳三地不同的规则、标准等相互交叠和嵌套,构成了制度复杂性的基本图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粤港澳三地如何推进现有规则相互衔接,受到日益关注。自201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规则相互衔接已经形成了数目可观的合作案例,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市场一体化、行政协作等领域。但是,粤港澳三地规则相互衔接的关联机制、管理系统仍不明晰,由此引发制度协调的复杂性,产生负外部效应。粤港澳三地规则相互衔接具有制度多样性、多中心性、嵌套性等复杂性特征,同时还存在区域治理架构、规则体系、地方政府合作意愿等碎片化带来的复杂性挑战。实现粤港澳三地制度理念对接、功能对接和力量整合,需要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跨制度治理复合模式,即基于规则的成熟程度,深化国家统筹与地方对接的关系;基于衔接项目的不同类型,推动制度的分层建构;基于能力的复合性,推进制度的相互学习;基于对接项目的复杂性,提升制度的先行先试效能。  相似文献   

6.
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性挑战与我国"入世"后的法律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全球化进程的载体之一.因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入世"将面临怎样的影响,不能单从WTO本身的框架内来分析利弊,而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进程这一背景下,考虑WTO所带来的制度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主动采取行动,在国内政策的取向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特别是在法律方面应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朝向经济事实本身”的“复杂性理论”,诺思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是“知识规则论”。知识与规则的实践互动,“知识—规则”与人口、资源、技术、资本的多层次“解释学循环”,构成诺思理解经济现象的核心框架。从“知识规则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诺思制度经济学的本质、特点、创新之处及其“潜在可驳性”。诺思制度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构主义的。在哈耶克“自由秩序理论”语境下,建构主义有其“潜在可驳性”。在经济哲学视野中,以经济绩效为目标的诺思制度经济学,可能适用诺思自身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评价——“已经将一个基本矛盾铸入其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8.
刘良山 《南方论刊》2008,(12):22-24,18
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粤港澳三地就凭借天然的血缘、地缘和语缘联系开始了经贸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三方合作亦日趋广泛、日益密切,达到唇齿相依、珠联璧合的程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从“泛”珠三角合作发展的背景看,粤港澳合作既面临新挑战,又迎来新机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粤港澳三地只有继续遵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最大的诚意,最务实的精神,最开阔的胸襟,最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粤港澳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整合与协同发展,各城市之间如何打破机制体制障碍,形成更加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的角度,运用城市流模型和欧式距离法分别从产业协作和要素流动维度分析湾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分析湾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协同与联系。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作性不高,空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且各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差距悬殊,城市发展较不平衡。此外,湾区要素流动及匹配效率不高,整体上呈较强的竞争型区域空间关系,城市间发展协同性不强。基于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平衡、协同发展,使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合理、经济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补型城市间的高效合作,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及通过有效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推动地区间构建互补合作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WTO与CEPA框架下粤港澳信息产业的区域竞争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一体化下的中国区域信息产业竞争与合作 ,尤其要注意解决好区际、国际竞争下的协作和多样化合作中的自我成长问题。加入WTO后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信息产业竞争和合作须遵守WTO有关信息产业的协议规定和有关承诺的内容 ,协议的实质是要在坚守一定的原则下加快市场开放 ,是以协议所规定的权利与责任义务对等的机制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有关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已经签署 ,对全球信息产业一体化下粤港澳信息产业合作与竞争力提高要作战略性分析与思考 ,包括在信息基础产业、信息产业组织、信息产业结构、产业信息技术进步等方面。要特别强调的是 ,实施CEPA ,重要的不是即期的“吹糠见米”效果 ,而是以此为契机构筑内地与港澳、粤港澳、华南与港澳经贸紧密合作与竞争的长期共荣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