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咏物诗是诗歌创作中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创作尤为可观。仅就题材而论,晚唐咏物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自然界之物居多,社会人事之物较少;自然界之物中又以弱小者居多,表现出异于传统的鲜明个性。第二,呈此消彼长之势。第三,所咏之物多为带有悲剧性色彩之物。晚唐咏物诗在题材上表现出来的对琐细之物与具悲剧色彩之物的偏好的特征,是社会时代心理与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六朝时期,物类书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认为咏物诗与地志是这个时期物类书写的重要承载者。同为写物,二者之间既趋同,又有差异。在兴盛原因方面,咏物诗主要与尚"形似"文艺理论、山水诗赋创作以及统治者提倡有关。地志则受到舆地之学、人口流动、地域意识的影响。在主题类型方面,二者均以单纯写物为主,咏物诗另以托物言志、借物喻理,而地志兼以小说化的书写。在文体样式方面,地志以散体为主,而其中往往夹以韵语,又与咏物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4.
叙事性是杜甫咏物诗体物艺术的重要特性,通过研究杜甫咏物诗对叙事性因素的调度与重组,可以看出其诗创作的辨体意识:古体咏物诗和近体咏物诗分别依托词句形式和章法结构选择不同的叙事策略,形成了不同的叙事节奏与风貌;物的客体属性会影响诗歌体式和叙事策略的选择,并最终使物呈现出不同的神韵风度;咏物组诗则构建了内在的逻辑线路,在文本复加的结构中完成组合叙事。杜甫在充分发掘诗歌体式特质和功能的过程中以“事”写“物”,从而实现了传形入神、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盛唐时期,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活富庶安宁,诗歌高度繁荣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新变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继承托物言志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这种理论,使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向"即物达情"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咏物诗体现出儒家仁民爱物的现实主义情感取向、以时事入诗、咏物以议政的政治情怀,同时在诗歌中杜甫以物抒怀,寄寓人生遭际之感,丰富了咏物诗创作的情感内涵,在咏物诗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杭州词是苏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苏轼在熙宁和元时期两次出仕杭州,其词作都具有清丽毓秀的特色,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苏词。而两个时期的杭州词也各有其特点:熙宁时期属词创作的早期,承袭婉约词风,但高出人表,且题材上大有开拓,自有其独特价值。元祐时期则在艺术表现上日趋成熟,风格多变,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9.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10.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其文辞颇有诗歌艺术价值。《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咏物诗,所咏之物林林总总,包括虫鱼鸟兽、植物和无生命之物,与汉代咏物赋相映成趣,渗透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有些作品与宋诗的某些审美取向仿佛相似。焦赣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