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资料     
<正> 我们党近二十年最可宝贵的经验 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本质,要求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又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竞争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认为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而与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和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竞争,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一定的竞争。我们要消除疑虑,很好地利用竞争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实质,是要求得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社会主义经济是用计划调节的经济”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社会主义的实践(从苏联十月革命算起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尽管在具体的计划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些甚至是严重缺陷,但是,我认为还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否定这一命题。诚然,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对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总是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看作是同社会主义异己的东西,不是要加以消灭就是要加以限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教条主义的理解,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机械地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把商品简单地看作是私有制的产物。我们没有看到,商品生产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固然要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依托,即以生产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某种形式的占有为依托,但另一方面,商品生产又是同生产社会化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给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是目标、国情和道路三者的统一。目标就是社会主义,这是结果。国情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出发点;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方法,包括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手段。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和实践,南斯拉夫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爱德华·卞德尔的《公有制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矛盾》一书,是南斯拉夫关于这一理论问题的权威论述。本文介绍了曾引起普遍注意的关于社会主史国家所有制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高校的科技工作必须迅速地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如何尽快建立这一运行机制,高校的科技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应如何保证等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8.
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我们得到一个极其可贵的共识: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为此,必须强化流通产业,进一步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更好地发挥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是因为:只有强化流通产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只有强化流通产业,才能更好地连结生产和消费;只有强化流通产业,才能更好地使商流、物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①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本文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西部自然资源优、劣势之所在;认为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区域经济优势,转变自然资源劣势也蕴涵着区域发展的契机;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是发挥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转变劣势,重建秀美山川,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因此价值规律仍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但是,社会主义的商品同资本主义商品有本质的差别,是“特种的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同私有制经济有很大区别。不掌握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就不能很好地利用价值规律。多年来,陈伯达、林彪和“四人帮”制造了种种谬论,混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区别,也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把价值规律看作洪水猛兽,既想消灭商品生产,又想消灭价值规律,结果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一次历史性惩罚。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长征中,党中央号召我们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为此,不可不对价值规律的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史的分期问题,是深入研究民主党派史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划分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史的分朗,既要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各个阶段相联系,又要注意民主党  相似文献   

12.
一、对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再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有类多量大的自然资源,但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人们仍然很少深入科学地研究。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其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发挥优势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如下三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纲领,是党为确定自己奋斗目标而举起的一面政治旗帜。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加以正确认识并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之中的。毛泽东带领全党胜利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前途相联结的这一历史课题,代表了我们党在这方面探索的正确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共产党人同样要有明确而自觉的践行党的纲领观念。这是共产党员从入党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而商品经济则是旧社会的产物,是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并为我们认  相似文献   

15.
<正> 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学术界有各种看法:一种认为是资本主义范畴的经济,一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一种认为是受公有制经济影响的小商品经济。那种认为个体经济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个体经济是建立在个人劳动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认为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观点,其理由如下:1、个体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产品由劳动者直接分配,这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相一致;2、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个体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在理论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陈旧观念。那么,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能够同计划经济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呢?我们可以从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两个调节作用的角度来理解。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专著的作者瓦西列夫斯基遵循这样一个著名原理;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形成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挥职能的实践紧密相联的。该书在分析时将政治-经济和历史-经济观点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在全书中瓦西列夫斯基不仅力图揭示一些问题的实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轨,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时代的特色。 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并反复强调经济愈是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愈要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不注意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舆论、群众心理,人们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生倾斜和失衡,社会道德风气就会滑坡,这些最终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多元结构,社会的开放状态,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  相似文献   

19.
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和谐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简单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同样离不开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谐发展既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要素固然重要,没有物的要素,人的能动性难以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物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因此,研究、探讨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同时,还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