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方法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上,实现由体系研究到问题研究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上,实现由传统解释到返本开新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上,实现由革命批判到建设创造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视域上,实现由中国化到世界化的转变。据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内容不断完善,方法不断自觉,形态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者们对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生长点的问题,进行了浓烈的讨论,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处境、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是探讨如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有多种路径,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回到马克思",坚持客观性的立场研读经典文本,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重新廓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地平线,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揭示其当代意义和价值.若没有对经典文本的系统学习和认真研读,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找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根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就会缺乏必要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范式蕴涵着哲学运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体现着哲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反思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创新,合理对待学科与学术、问题与意识、规范与自由、文本与精髓、心性与治学的关系,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之说的兴盛,马克思文本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讨论的重点是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论问题,特别围绕有学者提出的"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纲领,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与此同时,马克思文本研究开始向某些实质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而把这种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对话范式的兴起,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使哲学对话走向"内在视城",对构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强烈的问题意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改变世界”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不仅要正确解释文本 ,也要开展广泛的对话 ,但最要紧的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客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群众。从主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人民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实践和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并非是一种现成的给予物 ,它有待于理论上的再读 ,更有赖于当代人的塑造和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塑造 ,是一种多维途径的综合过程 ,是立足于现实的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与实践互动与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对话的统一过程。哲学的当代性有赖于哲学家的当代性 ,哲学家的当代性即哲学家在对哲学的综合理解以及对哲学的运思方式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这一哲学的总体特征是“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必然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既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又是不同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中国国家生活主题的变迁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解析中国当代生活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立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百年中国国家生活主题变迁的理论提升.由此,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生活第一性"原则,杜绝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化、超历史、超民族化的错误思维. 相似文献
11.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79-87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必须正确和充分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这两种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来看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 ,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努力寻找两者的共同点 ,以提供启示和借鉴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引领、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要构建的当代中国新哲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引进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以及对科尔施、佩里·安德森西方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误读与错误引申,分析了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会通与融合,其根本目的是建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共识。与"哲学知识"层面的对话相比较而言,生命价值层面的对话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批判传统哲学的泛伦理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虚假生活和资本逻辑对多样异质生活的同化,追求平凡真实的生活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1):22-27
探索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说是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关于哲学观的争论, 从“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作为反思人生的思想”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探讨为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启示, 那就是: 在当代中国, 作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说”或“学术”而存在,而且是作为人民愈益普及的“学养”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孙利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仅是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而且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探察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通与不同之处,是为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根源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来梳理、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而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却使这项工作的"合法性"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其中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文化特质、如何看待西方学术规范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显然是从理论上阐明上述工作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断纠正其不足 ,在否定之否定中向前发展。社会实践提出新课题 ,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解决 ,教条主义应被创新观念所置换。理论工作者 ,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现实社会的平台 ,在多元哲学的冲击中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