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汉字研究是当前汉字研究中的一个热门,但近代汉字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无论是大型语文辞书还是专业词典,都没有"近代汉字"这个术语.因此,学界有必要对近代汉字这个术语做出界定.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汉字形体和字用两个角度,将汉字分为上古汉字、近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三个时期,把近代汉字定义为指汉代初年至"五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汉字.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是实施"1+X"试点的主体.深入开展试点工作,首先要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企业的专业资格进行规范,切实提高课程资源的教育培训水平.因此,本文首先对"1+X"模式的试点和实施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基于菏泽职...  相似文献   

3.
《说文》"同意"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铮 《晋阳学刊》2005,(5):121-124
同意体例是<说文>体例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人对<说文>同意体例的研究尚缺乏深入,尤其缺乏对标注同意术语的字条逐条疏证.只有逐一疏证全书中标注同意的字条,才能对<说文>同意体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说文>同意体例亦包含使用"某与某同"术语者,这类术语只出现在象形字中,许慎使用这一术语意在指明两字之间具有相同的笔势化构字部件,藉此以推索这些字的笔意.  相似文献   

4.
"V+P+Np"结构的再认知和处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云 《北方论丛》2010,(4):59-62
语法学界历来对"V + P+ Np"结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运用原型理论对"V+P"部分进行再分析,将该结构中的"V+P"处理成动介式短语词,同时从汉语双音化和介词后附进一步虚化等角度考察"V + P + Np"结构,说明"V + P+ Np"结构述宾化,即"V+P"作为动介式短语词后带宾语"Np".与此同时,我们运用"构式-语块"理论阐释了对于"V + P+ Np"结构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刘娟 《学术论坛》2005,(6):160-163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词汇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新新X"这一附缀式构词语模的出现,为我们的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文章试从"新新X"来源及演变、结构和搭配、含义及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等几个角度对当代新词"新新X"词族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是与"沉默权"密不可分的两个基本术语,目前,学者们对两个术语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必须从术语的来源出处谈起,在理论上厘清"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的事实内涵和法律内涵,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沉默权"定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重新分析和扩展交互作用的角度谈了"从"由表"伴随"义的动词到方所介词的演变.又通过对"从"所处的句法结构中N1及N2语义概念的转变、方所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受"从"字结构修饰的VP的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分别讨论介词"从"作为起点和停点题元标记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及历史相辅相成,关系紧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仅能从文化与历史的脉络来获取.建立在这个论述之上,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语言的生成与发展,并由此来挖掘语言所反射的文化面向.历史文化语义学从学术的角度认为核心术语或概念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因此从各学科术语意义的历史与文化考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演进,以及文化之间折冲樽俎的互动过程,并进而解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传播"这个术语与学科的生成与发展.分析则以构成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三个根干为依据:历史线索、个案研究、以及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的状字研究相当全面深入 ,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相当的混乱 ,术语使用的混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状字”与“状词”这两个术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为“状词”是句法学概念 ,相当于现在的状语 ;认为“状字”是词法学概念 ,是指作“状词”的字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都+V+的+N"结构是一个负载了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的结构体.这一结构属于有标记结构,不能进入从句平面.该结构特定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对其中的动作事件"V+N"产生了规定和限制,该动作事件如果是非完结性事件或特定性的相对小事件,则更容易构成合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国家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模式差异非常大.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学者和实务部门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众说纷纭.社区矫正机构"1+X"模式,即国家司法行政机构与"第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刑罚执行职能与教育、矫正、帮助职能分工实施的矫正运作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可行性,且符合经济和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2.
"常"字是先秦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是那个时期重要的关键词、核心术语之一."常"字在生成期就有相互关联的两种含义,分别来自它的体和用.<山海经>、<诗经>、<老子>中存在一个由"常"字构成的语义场和意象群,其分布呈现出由简到繁的态势.这个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普遍意义、引申意义能够被后人理解;而它的原始本义、特殊用法,对后人来说变得陌生和疏远,由此造成对这个语义场和意象群的遮蔽.因此,揭示出"常"字的本义、特殊含义及用法,是进行历史还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邓艮 《东南学术》2007,(5):150-157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史概念,中国"新文学"遭遇了无数次的质疑、替换、扭曲和不断重述,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改写只能使其本身的文学史面目变得更加模糊而难以把握。用政治的逻辑强解"现代文学替代新文学具有政治意图",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而"现代文学"概念的流行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并没有谁能证明其它相应术语、概念的优势不是"新文学"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真正该做的,或许不是简单的术语之争,而是如何更加有效进入学科内部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李文初 《学术研究》2001,(10):83-88
文学史的"本位"问题,关涉到文学史的学科性质.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时代为纲,以作家作品为纬"的体例结构之所以难以打破,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结构模式符合文学史自身的性质--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副+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语法的"副+名",另一种是修辞的"副+名",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没有变,而在修辞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语法的"副+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修辞的"副+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对不同语境要素的依赖性和语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前面冠以"后"字的词组纷纷扬扬之时,谈论"后学科"似乎有追逐时尚之嫌.但另一方面,"后学科"一词的含义是不难揣测的,后工业、后结构、后现代之类词汇在相当程度上界定了后学科的意指.我犹豫再三,感到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中,引入"后学科"的观念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有助于问题域的开阔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贾生海 《阴山学刊》2002,15(1):38-42
"所"字短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形式,并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学术界对"所"字短语的分析存在歧见与纷争."所"字短语的词性属类、"所"字短语的结构类型、内部结构层次及切分是理解"所"字短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活跃的批评术语,"文学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指文学的自足性,与"纯文学"具有同构关系。进入90年代,"文学性"存在四重含义:一、文学的属性;二、"旁逸的文学性";三、"残余的文学性";四、文学审美特点。"文学性"作为一个批评术语本身并不具有严密性,其多重内涵出现的原因是:文学学科寻求独立性的理论"预演"与文学批评实践针对文学新现象开放"命名"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9.
杜鹃 《北方论丛》2005,(3):59-62
"两"一词出现很早.做量词的"两",在先秦典籍文献、铭文中使用较多,可指称车、长度、衣物、重量.从现有材料看,"两"的字本义是一系列量词义项衍生的源头,而词本义是"两"后世意义引申的中轴.研究量词"两"各个义项的发展脉络为我们呈现出这个词的整体面貌,并对"辆"()"等后起字和"乘""双"等相关词的产生、发展有了大致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学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试图摸索一种互动的课堂教学+观摩影视作品+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考试考查的多元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多元教学模式中既受到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又能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