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消费主义是社会时代语境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伴随人类的艺术审美不断向视觉转向,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数字影像开始崛起,它所带来的美学嬗变本身蕴含着双重悖论,一方面它为电影观众提供充满想象的梦幻生产和奇观体验,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崇拜的工具理性又制造了远离真实的审美陷阱。人们对数字影像的消费见证了电影工业的商业本性,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电影美学之死,我们既要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审美弊端有所正视,更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重建平衡,从而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影像美学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是社会时代语境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伴随人类的艺术审美不断向视觉转向,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数字影像开始崛起,它所带来的美学嬗变本身蕴含着双重悖论,一方面它为电影观众提供充满想象的梦幻生产和奇观体验,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崇拜的工具理性又制造了远离真实的审美陷阱。人们对数字影像的消费见证了电影工业的商业本性,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电影美学之死,我们既要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审美弊端有所正视,更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重建平衡,从而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影像美学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代都市面貌、电影、电视等的研究,探讨了视觉文化语境中当代文化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习惯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指出视觉文化中的文化接受对象主要是以观众的形式存在的,可见,当代小说的潜在读者实际上存在于这些视觉观众之中,因而小说如若试图继续保持其一定的影响力,则必须从视觉观众的群体中争取自己的读者。同时,观众们日益习惯于追求戏剧化、震惊、奇观化效果以及对自身窥视欲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电影文学性是从电影与小说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电影的特性,它包括主题意蕴的人文性、情感的幽默性、故事的真挚性、叙事的机巧性等。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践两方面正在被冷落和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理论界专注于电影的绘画性而忽略甚至排斥电影的文学性;二是当代电影奇观化的审美风潮影响所致。重提电影文学性非常必要,一是强调传承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重要意义,二是呼吁拯救当代技术主义电影文学性品格的下降趋势,提升当代技术主义电影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电影美学视域中的价值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在纪实之外还存在“奇观本性”,电影美学是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数字技术直接继承前期技术主义传统,为艺术家发挥想象表情达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技术引起了电影制作方式的变化,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数字技术“颠覆”了电影本性。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电影之间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共存和互补。  相似文献   

6.
视觉奇观在当代视觉文化中最吸引眼球。奇观通过详述细节、展现宏大场景、描述不可再现之物,凸显了奇观,掩盖了其它视觉现象。视觉奇观分裂了空间,限制了普遍性;切割了时间,遮蔽了常态;刺激了情感,直抵情感底线;激起了欲望,强化了需求,和观众形成了情感张力。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视觉奇观施展了自身的审美权力,使奇观成为视觉文化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审美心理研究与当前电影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社会审美心理研究入手来探索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目前电影的尴尬与萎缩,意在探索电影何以低迷困惑?何以繁荣复兴用瞻前意识去解读和预测电影市场的未来走向。电影要想繁荣,首先就必须有观众,要有观众就必须要求电影无条件地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样,就必须研究广大观众的社会审美心理,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与更迭时刻影响和制约着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影画面的反常规处理的方式及其审美意义 :一、空间象征性构图与时间上的流动性剖示以及色彩的人性化通过摄影机镜头表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在技术方面 ,摄影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导演创作带来手提摄影和变焦镜头等探索性操作并诞生出无数经典画面 ;三、电影画面的反常规处理激发了观众理性思索并提高了审美情趣 ,完成由陌生到熟悉的接受过程 ,使得此类画面处理愈发显示出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艺术手段,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伦理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心理等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演绎和阐释,从它刻意营造的影像奇观里传达出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图像时代主要代表之一的电影,因其可视的影像对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学的倾轧和替代而引发了一场艺术的革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冲击着文学阅读的同时,电影自身的审美转向也正在悄然来临.如果说,传统电影的图像是为了叙事的需要,而现在,图像已成为电影的中心.观赏性、愉悦性的影像奇观成为电影的主要追求.但是,图像的独裁无论走多远,也不应该离开精神的家园.如何走出影像的误区和图像的霸权,给予观众深情地看的影像并引导观众深情地看,是中国电影文化寻求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当代电影人开始主动接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并大胆模仿其制作电影的各种技巧。国产大片的视觉景观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形成了兼容并收的视觉景观之路,即:“好莱坞电影视觉快感元素+民族独特的视觉愉悦元素”。同时,他们也在文化传播上做出种种努力,但总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失之偏颇。观众在欣赏完一道道视觉盛宴后,往往对国产大片所透露出来的思想观念与审美价值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国产大片“叫座”的同时,通常不“叫好”。从视觉景观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分析目前的国产大片,目的是希望未来的国产大片能在全球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更;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暴力美学在电影中不仅局限于纯暴力,更多的是用暴力来推动剧情发展,给电影观众提供一种假想的心理满足。并起到传播和引导积极正面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灾难电影是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新宠,它以技术、叙事、生产与传播等优势,建构了挑战视听极限的审美体验,也更加隐藏起了意识形态的锋芒。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视角,通过对观影主体在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中审美特点的分析,能够更加清楚地揭示灾难电影——作为"想象的能指"——以想象界为核心和中介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面貌和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外影视名片中眼睛、眼神的分析,阐述其在影视艺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观众在鉴赏影视作品时,要善于把握银幕上种种无声语言及各种细节,这对吸取艺术精华,获得审美愉悦有着极为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的时代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审视台湾电影所映射的中华文化传统,揭示出蕴含其中之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台湾电影的现代性,首先体现在社会历史层面,即对民族认同、传统构建、文化想象等方面的叙事显影。而对现代性的反思之维,则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反思继承,与集体理性的亲和疏离,个体生命的审美救赎以及流行话语的建构消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VR电影的市场潜力,对传统电影与VR电影进行溯源,分析VR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研究认为,VR电影是观众由第一人称身份直接进入电影的叙事并进行身体的知觉感知,技术升级让观众感受到虚拟现实带来的真实性与沉浸性;但技术水平、研发投入性价比与内容开发的局限影响了VR电影行业的发展;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需要加大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水平,提高VR电影形式与内容对观众的多感官刺激与情绪感知,再利用行业组织的推动,促进技术与艺术充分融合的VR电影产业市场潜力进一步开发,迎来属于VR电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则创造了美国电影的奇迹。斯皮尔伯格从崇尚新技术主义到回归纪实美学,张艺谋则从造型艺术起家到新现实主义再到技术加唯美主义,两人都在创新求变。但他们是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也就必然地带有各自的文化烙印,斯皮尔伯格以宏大、张扬、璀璨的电影语言推行扩散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想,张艺谋则试图最大限度地弥合中西文化差异,追求一种“主流的”、可以“平等”对话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从动作影片的欣赏心理和文化心理两个角度来探讨了动作影片的审美心理成因。动作影片在武侠小说的基础上走向荧幕,既有暴力的渲染,也有文化的烙印。动作影片有着特有的审美心理不仅源于人类的潜意识,同时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影像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已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媒介、表达手段和作品形式。影像艺术致力于利用现代影像作为创作材料,表达艺术观念并进行艺术探索,先后形成了录像、多媒体、网络艺术等类型。影像艺术有深厚的美学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对影像艺术理论有重要的贡献,与传统艺术相比,影像艺术在技术性、现场感、游戏性上有自己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