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辨证的思考;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现”,阐释和推进,以及在新的世纪之交面临的境遇,既可凸现它持久不衰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活力,又有助于分辨出在“坚持与发展”之路上留下的种种足迹,总体上看,说它是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壮丽的日出”不是过誉,称其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更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知识论哲学并不采取全盘否定、完全抛弃的态度 ,而是采取扬弃、超越的辩证否定的态度。首先 ,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抛弃了“世界起源论”,并不自觉地开始否定从抽象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其次 ,在实践认识论的思想方法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以假设世界不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起源论 ,代之以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世界本原、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在科学的实践论基础上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人论以及人的价值论、历史观、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内在结合起来 ,对一切旧哲学进行批判性地改造 ,为满足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拒斥形而上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消灭哲学,皆针对传统特定的形而上学形态,而非整个文化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乃是人类理性无法规避的宿命,具有无限的开放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关系:首先,坚持鲜明的批判与继承态度;其次,密切融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再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实践过程形而上学视域,使其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功能之维得以整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代哲学本体论转换为视点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文章认为 ,虽然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以给人类大交往时代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诠释为目标 ,但是如果不自觉清理传统本体论、过于依赖语言、忽视人及其实践活动 ,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揭示了人的历史实践活动 ,将传统哲学的超验的、实体性的本体论形式还原为人的实践所内涵的生存意蕴 ,应该、也必然在哲学本体论的当代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一切哲学体系或理论都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本体论期望有一个终极的事物推动万事万物的发展演进,结果找到的总是一个个具体的可被替代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世后,以现实人的实践为出发点来构建自己的本体论大厦和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最为深刻的哲学变革,具体说来就是实现了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由结果本体论向生成本体论的转变;由抽象本体论向现实本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一词兼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两重含义,方法含义从本体含义衍化而来,方法的特点也正表现了这种因缘关系。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进而从本体论层面和思维方式层面实现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终结。  相似文献   

7.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理论缺少哲学根基和逻辑合理性,以此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权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根基。反马克思主义者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错误评价的重要原因,从形而上学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不科学的。评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否为哲学理论要从哲学的本质特性来思考,划清形而上学和哲学界限是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基础。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哲学特质,只有从哲学性质出发来对问题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任何时候 ,本体论都是哲学的主流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化 ,也必将涉及本体论这类元哲学问题 ,这是不能否定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哲学 ,其本体又只能是物质 ,而不能是其他。实践、生存、历史等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但它们都不能取代物质的本体论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境遇是它们各自运用新的不同方法以图超越传统思辨方法的结果.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运用经验的逻辑分析方法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辩证逻辑方法却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内容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这使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比较对现代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哲学派别即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方法,是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走向的重要一环,并将给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在新时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次是由“物质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的转向,一次是“实践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第一次转向确立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二次转向则将哲学的视野转向人类的生存状况,从而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确立了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三个论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取决于它的历史回归抑或当代重建;它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是一种纯理性反思还是批判性解构;它应紧紧附着于生活的表面而为生存谋略还是应立足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而为当代人张扬一种现代生存理念。这些讨论各有道理,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挺立时代潮头,打通各种研究视界,积极参与当代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中国化才能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有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人学空场"!对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以及关注的终极目标三方面来论证"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三、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哲学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开拓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其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使马克思跳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苑囿,从抽象空洞的思辨哲学走向回归现实世界的人本哲学,使立足于实践根基的马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的精华",最终实现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从事科学研究中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与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核心、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世界的本质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影响着马克思哲学的走向.在现象学视域中,还原形而上学的多种含义,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哲学颠覆了作为旧哲学的形而上学,终结了作为理性思辨体系的形而上学,超越了作为僵化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转向中,马克思哲学在精神气质、内容和方法上仍有形而上学的维度和底蕴.这正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功能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时空观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的哲学时空观可分为辩证的自然时空观和社会时空观两个部分。辩证的自然时空观是现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时空观。社会时空观是马克思哲学时空观的重要维度,它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可转换性、价值性等一系列新的特点,是我们透视社会历史现象的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哲学视阈上看,<实践论>是相对注重"生活公式"的哲学;从哲学功能上看,<实践论>是注重"前导理念"的哲学;从哲学信念与使命上看,<实践论>是"为时立言"的哲学;从哲学发展方向上看,<实践论>关注"中国问题"的哲学.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真正了解<实践论>,就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精神,我们才能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精神带给我们党的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批判反思和创新超越的精神。更深层次,在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该批判精神已经中国化为解放思...  相似文献   

19.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 验,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的必由之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哲学的应用,着眼对实际问 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切入点、结合 点和生长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优良的传统哲学、 通俗的群众语言融合起来,使之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 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着遭遇冷落、缺乏吸引力的尴尬局面。因而,重新展现她应有的生命力,就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活生生的人的功能,并改变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